万字长文预警

这篇回答的思路和其他人不一样,我希望在给出一些基础的填志愿思路的时候,同时分享14年来经历了大学、工作和创业后对教育的认知,这样既可以达到有填志愿的功能、又能帮助诸君快速形成对教育和工作的认知框架;我相信这样更能从根本上理解学校、专业、未来大学生活和工作。但即使如此,限于本人认知局限,回答也尽限参考,诸君多对比分析

最近更新

关于志愿咨询

有很多学生来私信,或者付费问我该怎么填志愿,但实在不好意思让你们失望了,我都没回,原因如下:

我们的教育制度让绝大部分的学生在高考结束之前只知道怎么考试,从来没有了解、考虑过大学、专业和工作的事情,加上志愿填报有很大的运气成分,所以有可能失误,我写这篇文章就是希望帮助同学和家长快速建立起关于学校、专业、工作和成长的基本认知,避免出现重大误判。同时,通过写下经验,以稍微舒缓自己内心对于大学生活的遗憾。

第一部分:学校选择

目标:如何填报适合自己且性价比最高的学校

一、筛选:根据你的分数筛选出所有你可能上的最好的学校

高考前后学校一般会发那种以往各大学录取分数线的资料,非常全,就从那里着手,拿起你的红笔,一个一个勾选出来,并按照自己喜好一一排列出来。另外现在应该也有一些小程序app之类的帮你快速筛选,可以去找找看,速度可能会更快点。

二、排除法:上网去深入了解一下这些学校,排除那些你绝对不会去的

比如我最开始选学校的时候,吉大虽不错但太冷了,我不喜欢冷气候所以一定不会去。考虑你喜欢的学校,除了学校声誉,还有所在城市的环境,气候,学校综合实力,专业设置等方面。然后确定出一个名单出来。

确定好了心仪的几个学校之后,开始用数据更精确地确定那些你能上的学校。

用什么数据?

分数差:对比今年与往年的录取线和一本线(二三专以此类推)的分数差,通过对比,大致确定你能不能上;这是个很靠谱的数据。一分一段:高考成绩出来后,教育局一般都会发布本省的一分一段线,你通过观察以往录取分数线在全省的大致排名,弄一个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出来,然后对比一下你现在的分数在一分一段中的排名,心理就大致有数了。一分一段是很重要的数据,因为大学是择优录取,所以排名和录取顺序一般是正相关的。观察新闻:一般来说,本省的一些比较有名的报刊会报道一些预估分数线,这个也是有一定的参考性的,但是不要盲目相信。关注招生政策:密切关注你心仪学校的招生政策,比如这个学校今年在本省、在其他省市招的学生有多少、在你所在的省招的学生占所招学生的比例;然后你再根据一些数据,比如上面提到的分差、一分一段等大致算出你是否能上,我想,学了三年的数学,做这么点简单的数据统计还是蛮简单的吧。

我当初报考武大,还是充满了信心,虽然我那年考的分数只是武大往年最低的录取分,但我观察到了这么几个事实:

我对比一本线的分差高于以往录取线对一本线的分差;我的一分一段的排名高于以往录取分数线在全省的排名;通过看楚天都市报,了解到大家普遍觉得今年的卷子难度稍微高一些,也就是录取线会低一些;我根据我的一分一段和学校在本省所招生占总招生的比例,算出我上的机会也比较大

所以,最后我就成功的被武大录取了。

三、处理纠结:筛选出了几个学校,但是互相有纠结,怎么办?

至少有如下方式可以深入打听学校情况

注:上面的方式同样适合于专业填报,我只是为你展示了获取靠谱信息的各种方式。

打听到更详细的情况后,相信你能更容易做决策。

四、是否复读:成绩不好怎么办,复读还是走了算了?

我以前的想法比较年轻:无论是怎样的成绩绝不复读,因为觉得能力最重要。但是在社会混了多年后认识到能力和学历都重要,有时候可能学历更管用;所以现在的想法是如果可以复读、你也有信心,那就尽量争取复读去一个好一点的学校,有以下几个原因:

更好的成长环境:越好的大学,除了教学资源更好,校友肯定是整体更加优秀的,你在一群优秀的人之中,更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点影响真的是很大很大,因为人是环境的产物;更好的求职资本:如果你想去更好的企业,他们确实非常看重你的第一学历(我在大厂待过也自己当过老板,还是有实际经验的发言权);第一学历区别于最高学历,第一学历就是企业对你的第一印象。更好的人脉关系:中国是熟人社会,而大学就是一个很好的熟人/半熟人关系网,你从大学出来了会发现,跟校友交流有天然的亲近感,他们自然也会更愿意帮助你,跟老乡的感觉一样,甚至比老乡要更亲近。当然还得插一嘴,不要总想着别人帮你,你也要想着多帮助别人,社交社交,绝大部分情况下是基于价值交换的互惠,虽然有人不求你报答,但内心还是期望有朝一日你能帮得到他。

不过这里还是多说一下,除了人品,最终和你合作、交往的人看重的还是你实际的能力,能力才是第一生产力,学历是且只是一张快速建立信任的名片。

五、专升本:次于复读的学历弥补方式

如果你在高考后考虑复读还是专升本,我倾向于建议复读。

本质是因为社会对两种学历的看法是有偏见的,让我们来看看社会看法的潜台词:

所以答案不言自明。

至于有的同学在考虑的要不高中毕业后直接去工作,更加使不得,没学历现在绝大部分就只能在底层工作,工资低、人生天花板低,往上爬太难了。

六、报考海外名校本科:高考失利后的一种学历弥补方式

提供一个不常规但切实可行的方案:你可以先进入大学,同时在学校多努力学习,本科中就转到国外学习拿海外大学本科文凭,我身边也有从专科学校转到国外著名大学的例子。

这种比较适合高中时没有规划好海外读书、高考也没考好、但对学历和学习都有追求的同学的一种弥补方式。对于那些父母有远见,高中时就布局且申请到海外大学offer的不在此问题之列。

那么如何做到呢?

了解清楚报考政策和要求:通过留学机构或者自行Google;在大学规划好并达到要求:海外更看重综合实力,不仅仅是成绩;报考,并最好申请奖学金:没有奖学金你家里有矿也行。

第二部分:专业选择

本篇目标:了解专业选择的本质

选专业也很重要,但也不要看的那么重要,因为专业不是学习的限制,也不是工作的限制,你对学习的渴望才是。

一、学校优于专业:大部分情况都是如此

从社会认可度的角度

进入社会后,就工作与合作需要快速建立信任的情形来讲,用人单位和合作伙伴会优先关心你毕业学校,其次才是专业。所以同等成绩下,能选更好的学校一定不要因为专业而妥协,何况你还可以转专业,或者修双学位(详细内容可以看第二点)。

地区是最不重要的

至于有些人关心的学校地区,个人认为是基本不用去考虑的,因为它和你未来工作生活的地点没有关系。而且在不同地区学习工作本身也有助于打开眼界。更不建议考虑那种父母觉得你离家远的情况,这没什么逻辑。

当然如果从两所你都愿意去的学校中选择,肯定要选所在城市经济更发达的那家,因为城市经济好给学校的经费也会多,经费就意味着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而且你也能碰到更多未来能混的更好的同学(学校招收本省学生更多,且经济更好的学生一般未来混的也会更好),这都是人脉资本。

另外如果你毕业工作了,而且你是那种奋斗型的,肯定要去一线城市,这个没得说。

二、转专业和双学位:上大学后的二次调整

其实我之所以说这个二次调整,就是要让大家不要对专业选择太过小心翼翼,以至于觉得没有选到心仪的专业就吃不下饭甚至都不想去上学了。

学校录取线与专业录取线扫盲

必须要科普一下的就是,学校的录取线和各个专业的录取线是不一样的,录取线是这个学校的所有专业最低的录取分数。如果你要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同时还要看看专业录取线。所以,如果你分数不是很高,但是又很想上这个学校,最好服从专业调剂(事实上其他情况最好这样,调档后很难堪),保守地说,即使上不了那个专业,至少还可以上那个学校,进去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转专业也是可以的。

用转专业来做二次调整

转专业主要在两种情况下出现

为了上这所大学而服从调剂。如上面所描述,可能学校录取分数够、专业分数不够,但是你又想上这所学校,这种方式保住了最重要的学校学历,但是需要你在大学努力学习和沟通,才能做到换专业;上大学后觉得专业不合适。这种情况常有发生,也需要通过转专业来二次调整。

转专业并没想象的难

根据我们辅导员亲身经验来看,你要想转专业,一定要做好这么几个准备:一是你的成绩要尽量的好,这样其他专业的学院接受你的可能性更大;另一个就是你要想清楚你为什么要转专业,这样老师在问你的时候,你就不至于答不上来。

我这里还可以给出一个特殊的例子让大家学习学习,之前有一个学长(后来去美国留学了,最近刚拿到某著名大学的博士学位),他当年大三的时候都能成功转专业(一般在大二前),他的策略是直接跟接受方说他所在的院已经同意了,跟本院的老师说接收方也同意了,然后就这样转成了(看得出来非常善于博弈),他说他是武大第一个大三还能转专业成功的学生。当然,这只是一个特例,主要是想说明,你想做的事情,你总能找到办法。

用双学位来做二次调整

其实这是我比较建议的二次调整的方式,特别是你在转专业不成功的前提下;因为除了弥补了专业学历的遗憾,但同时也让你有了跨专业的认知视角。事实上即使你没有计划去读双学位,我也建议你至少学习双学位,关于这点,我在第三部分文理综合部分更详细地描述了,可移步了解。

双学位在一般学校来说相对还是比转专业更容易的,毕竟对学校来说,一是有额外收入,二是谁能拒绝一个求知欲强的学生呢?

三、兴趣第一:不要听爸爸妈妈说的去报什么热门专业

感兴趣才能做的好

你要记得,你要去的专业,选择的最关键的因素是你自身的兴趣,其他只能参考,不然你可能会后悔一生。相信我,一生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奋斗才可能快乐。况且,热门专业也不一定好找工作,因为大家都去了,人才过剩怎么可能好找工作,再就是时代也在快速变化,谁知道四年之后的社会人才需求是怎样的呢?我当年进入武大所在的计算机专业是冷门,但毕业赶上移动互联网大潮,一下子就变热门了。

父母认知的局限性

爸爸妈妈以及亲戚们一般都不了解实际情况,限于教育水平和思考角度,他们多数只是从少数单一的变量考虑问题,即使他们的心意是好的。比如此前我爸总是劝我考研,我说你劝我考研的原因无非就两个:一是我们家里出来了个研究生,你面子上更有光;二是觉得我找工作工资更高。我以实例说明:第一个实在是虚荣,第二现在市场情况日新月异,读了三年研究生,市场竞争力可能还不如有三年工作经验的人;很快我爸这样被我说服了。而我后面实际的工作经验正是如此:我两份在BAT的工作都赶上了该产品最黄金的发展阶段,因此得到了难得的锻炼机会,如果读研晚三年毕业,我很难再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父母早我们一个时代所生,所在的社会环境以及由其形成的认知是不一样的,他们肯定是为你着想,但想的不一定是对的,不一定是你愿意的。而你已经十八岁了,很多事情也该自己考虑、自己负责了。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想清楚就别轻易被爸妈道德绑架,这是你自己的人生要自己过。

四、从心仪的工作倒推:从你未来想从事的工作倒推考虑

你可以通过招聘网站去了解各种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像上面筛选学校一样筛选出自己想从事的工作,然后再看这个工作相关的专业有哪些,并从中选择。

我说的这种方式可能更加务实,更有实际意义,而且你也提前知道了你未来要从事工作的要求,知道要怎样去提升自己。

五、顺势而为:从国家与科技发展大趋势考虑

不过即使你看完了第四点,也很有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以后要从事什么工作。那还有两种思路推荐

跟随国家发展规划:工作的本质是给社会做贡献,按照国家发展规划去工作,就是顺应国家发展需要,你当然会更有价值。具体操作大家可以按如下步骤走

2. 跟随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因为科技是文明发展的驱动力,同理你满足科技发展趋势的需求、自身价值也越高。比如十几年前毫无疑问最火的是移动互联网,当下的是AI、生命科学等,从这些趋势里也能相对聚焦地找自己感兴趣的细分行业及专业方向。另外要表明一个事实,科技发展不仅仅是与计算机等理科相关的,同样也是与文科相关的,所以这也是一个面向文理全科学生的建议。

上面思路比较靠谱的原因是因为跟着大趋势走大概率没错,用我们知名校友雷军的话说叫顺势而为。这同样也是很多大佬的认知,也是很多富一代能起来的主要原因。我读过改革开放40年商界知名企业家的传记,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赶上时代机遇,自己有能力顶上去了,就成了。

六、万金油专业备选:能帮助培养自己底层能力,适合多种工作的专业

当然还是有部分考生比较迷惑自己的专业选择,或者对专业没有什么偏好,那我建议你可以了解如下三个在我看来比较万金油的专业类型,之所以说万金油,是在我看来在这些专业能更清晰地获取一些普世的底层认知与能力,所以读的好自然可以适应大部份工作,仅供参考如下

计算机相关

计算机的编程思想、数据结构设计、算法设计等经典的课程,基本上就是整个人类解决现实问题而总结出来的方法论的集合,所以理解了计算机行业的思想,我相信你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不是难事,当然能更好地胜任工作。

计算机相关专业有很多,什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技术等;经济金融相关

经济学之所以是一个万金油专业,是因为首先人类文明就是多个政治体一起发展经济的故事,所以学经济学你能清晰地理解行业的更迭、国家经济兴衰、不同政体的优劣(为什么这里扯到政体呢,因为经济学早期就叫政治经济学,政治与经济是密切关联的)以及文明怎么发展;至于金融更多的和行业发展促进相关,因为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杠杆和润滑剂。所以总体上,你如果能洞悉经济发展的规律,其实你认知已经到了相当高度了,做好各行各业的工作也并没有那么难。心理学相关

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同理心,所以懂心理学相对更好地理解人和人的关系,当然最重要的,理解自己。我相信理解好自己、人与关系,也算是有了个底层的认知,这是做任何工作的基础。再者,心理学发展过程本身就有很多先驱不断实验、追求真理的过程,因此学习心理学也是在学习如何理解事物本质的过程。

七、多当面交流:无论用什么方式选择专业,多多交流

如果说最终我还是满意我的专业,只因为一个原因,那就是兴趣。但就专业选择的过程来讲,是并不科学的:我花了很多时间自己一个人做网上调研,虽然了解了各个学校的基本情况,但那些都是些表面信息,实际上并没有获得什么有充分价值的信息。

等到我工作后,我发现一个人闷着头做事的方式同样也会降低我的产出质量,当我做出改变、同身边的朋友进行充分交流后,我发现通常我都能更清晰地获取信息、理解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心里也更踏实。

所以我强烈建议,无论你最终用什么样的方式选择专业,走出去,多和家人、朋友等能给到你实质性帮助信息的人多交流,而且最好要当面聊,记住微信文字是聊不出什么来的。

第三部分:高考后暑期的建议 & 大学前必须要有的认知

一、学乐理:这个暑假,最好学一门乐器或者其他的特长

考完放松是必须的,但玩出点名堂最好,通过学一门乐器学习乐理就是不错的选择。音乐是非常美妙的,会一门乐器你会发现你的人生理解又多了一个维度,你的机会的数量也会更多;其他的我不多说,至少,把妹/撩汉更加有筹码。

而懂乐理,会让你更好地理解世界,因为乐理和数学、计算机科学等一样,也是宇宙的规律和奥妙之一。光想一想为什么这世界有那么多优美的旋律就已经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了。

二、会玩而不是好玩:不要抱着大学是好玩的地方的观念,但要会玩

我们之所以会形成大学好玩的观念,是因为我们老师、父母等各方面的潜在错误观念影响——你就给我好好高考,考上个好大学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让我来告诉你真相: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学习的开始。高中及以前的知识量非常少,充其量只是让你打一点基础而已。大学充沛的知识才是你能感受到人类智慧几千年沉淀的开始。

所以大学这两个字你应该扩充开来看,大学:大量的学习!而如果你真的执行好了这点,你的能力、成熟度是可以远超你的年龄的。

当然,读万卷书最好也能行万里路,行万里路是一种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它往往能带给你更多关于对社会、生活、社交、情商方面的知识,这些是从专业里难以学到不那么标准的非标知识。

至于如何做好行万里路,你可以从玩的角度出发,像之前腾讯有个高级别的专家就是这么给我们分享他的玩乐方式:按人类文明中心地点迁移的顺序来去做环球旅游,这样不仅玩了还能深切地学习和体会历史。这就是会玩。

三、别挂科: 别相信某些学长学姐说的不挂科就枉读了大学,但是要相信跷课是一定要的!

在高中,挂科没什么问题,但是在大学,你要是挂科了,你很多东西就没有了。首先奖学金一定没有,然后保研资格也没有了(如果你想读研究生的话),你做交换生(去其他国家,港澳台等做交换生)的资格也几乎没有了,等等等等。大学考试,本来不难,最好不要挂科,我就是挂过的人,深刻体会。

那么为什么要翘课呢?大学也有很多老师讲的课并不好,再就是有的课开设的并不好或者你一点都不感兴趣,所以,有时候在综合考虑的情况下,我强烈建议你去跷课。跷课去做什么?要么去听其他讲的更好的老师的课(一门课有很多老师在上,你不一定要去学校安排的教室去上课,学到知识才是最根本的),去图书馆自己学习,甚至可以去当地最好的学校上课(大学是没有限制的,任何人都可以去教室上课),但千万别跷课去打游戏睡觉。

就算你翘课,也要翘出点名堂。

四、文理综合:为自己构建现代公民的认知基础

双专业是对自己认知的投资

我比较建议有能力的去学甚至是选双专业:

就进入社会多年来看,中国当下通识教育不健全的情况确实有一些缺陷,主要在于缺少同时对哲学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有些人虽然读了理科,但是并不一定有科学精神,更不用说哲学精神了;有些人虽然读了文科,但缺乏对科学的基础了解。一个健全的现代人应该是哲学和科学精神兼具的,我很庆幸我大学一手创办了武汉大学讲座网和争鸣学会,因此有了和很多心理学、哲学、人文科学等学院的教授同学,以及校外同学交流的机会,极大的弥补了我在哲学精神上的缺失(我高中读的理科),再加上我学的是计算机学科,两者之间的异同和对他们的思考、综合让我在认知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双专业学习的选择

那么如何选择两个专业:

总而言之,对科学精神的培养,是培养你科学看待万物万物、总结分析科学结论的能力;而哲学精神的培养,是培养你从人文层面理解万物的能力,最终两者会让你形成多元分析理解世界的能力。通常来讲,要想真正的独立思考,你就得具备多元知识储备,没有这种储备你的独立思考就只是一种口号。

至于很多同学可能会关心的双专业时间不够,只是有畏难情绪,学习这种标准的事情是你进入社会前最简单的事情了;它哪有工作、事业、人生那种非标问题难。而且因为国内大学的严进宽出的特点,单论通过考试和毕业设计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五、把英语学好:英语不是一门考试而是与世界对话的语言

英语不是一门苦逼的课程,而是一扇窗,这扇窗通往更为广阔的天地。这个世界英语是最通用的语言:

过往重要的知识大部分都是先用英语写就的;你在用的知乎微信也是用英文编程语言开发出来的;最新的全球科技浪潮,比如AI也是用英文写就的;......

不会英文,这些可能能帮到你人生的信息你可能都获取不到,或者只能阅读二手信息,所以最厉害的人也往往都懂英语就是这个道理。世界属于能第一时间获得前沿信息、且先知先觉的人。

六、学习编程:无论是什么专业,学学计算机吧

学习计算机有两层含义:

对于第一点,无论什么专业,你都离不开计算机都要学。计算机是一个工具,互联网是一个金库,计算机就是获取这些金库的工具。当然你得谨慎,平衡好诱惑。

对于第二点——学习编程,也是我想强调的一点:编程能教会你思考,看看code.org出品的这个视频 code.org-码农的春天(中文字幕)_土豆视频 (原标题是:编程,学校不会交给你的课程),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现身说法,我就不赘述了。

七、财富意识:学习点赚钱的能力

之前我建议的关于选择专业的建议,更多的是从作为一个健全心智的现代公民的角度来给出的;2020年开始,我发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很缺乏投资理财意识,或者说财商(当然这也是中国教育特征所决定的)。

很多人认为把书读好就行了,就可以不用担心工作的事情了,但实际上远不是如此:你的财商对你的财富影响极大,而你的财富会影响你的消费观(敲黑板),你的消费观又会影响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也会深刻的影响你的性格以及社交态度,总之影响极大;而一个健全心智的现代公民,必须要有能力处理这种经济上的问题。

所以不管你选择什么专业,我建议你最好学点经济相关的东西:

说这些其实是期望你具备理解并过好世俗生活的能力,另外独立的经济能力也是独立思考的前提。但注意,我不希望你全身心投入到财富追去里——大学里对于财富建立起意识并适当参与即可,对于基础科学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构建,才是你未来人生的天花板,不要搞错了大学学习的重点。

八、终身学习:多听讲座多读书

大学的讲座一般不会那么专业化,所以其启蒙作用非常明显,认真学习,你被掩盖十几年的心门就会打开,那时候你会惊奇的发现,生活中、社会里原来有这么多和意识中不一样的地方,雷锋其实是包装出来的(当然这没有错,是一种国家策略),三角形内和不一定等于180度,你可以更辩证地看待中医与现代医学等等,了解这些有助于你理性思考。

希望大家多读书的原因是希望你们能尽快摆脱从小的教育灌输给大家在思想上带来的桎梏,学会独立思考,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等等。人类历史积淀的智慧太深厚了,社会发展的也越来越快特别是现在AI时代,要怀有终身学习的心态,更别说同学们才刚刚成年;而每一次认知刷新,就是自我突破的最好节点。

最后:没有对错,只有前提

对我部分观点有些人在评论区留下了一些激烈的反对意见,特别是关于专业选择;但除了补充信息,我基本没去反驳,因为有可能大家的前提不一样,所以争对错没有意义也费口舌。没有对错是指,所有关于是与非的讨论都要有个前提限定。举一个极端的例子:S人是对还是错?你肯定会说是错的,但如果我告诉你前提是人类正处于原始社会,对方抢了你饿了三天才找到的食物,你迫不得已S人,你如何判断?

——在一个弱肉强食规则的丛林社会,个人基于生存的自由意志才是“正确”,行为本身没有对错。所以我们通常说S人是错的,是有一个隐含前提:基于当前文明的法律和道德框架。

这里顺便还可以深入地探讨:为什么是这种不能S人的法律道德框架?因为这样人类才能大规模协作,一门心思地发展经济,这是符合全人类利益最大化要求的。所以你看到了,很多前提的本质,其实是利益,所以你争对错往表面看是让别人没面子,往深里看就是在破坏别人的利益,这么吃亏不讨好的事情为什么要做呢?

我说这点其实是要提醒同学,要进入社会了:

不要去争对错,要看看对方说对或错的前提;所以同一个事情有可能有上万种前提,就有上万种对错;既然你理解了对错有前提,其实就能更理性的看待纷争,不会那么焦虑烦恼和争吵;既然你理解了对错有前提,你就离理解事物的本质更进一步,而这才是阶层跃迁的核武器。

最后的最后:保持警醒

每隔一段时间问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大学生活吗?

每隔一段时间问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人生吗?

大学是改变、提升自我的黄金时光,真的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

我建议,不如就现在,写下你对自己的期望,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必要的时候更新一下。

我非常非常非常后悔,大学没有深入钻研到学习中去,这让一个本想探索基础科学的人变成了一个缺乏耐心的人,而且养成了一些坏习惯,这使得我无比的懊恼,工作多年我很多时候都感受到了大学没有好好学习带给我的限制,而我本来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写这篇回答也是希望将来的学弟学妹,有个更好的大学生活乃至人生,不至于悔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