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怀宁10月28日消息(记者徐鹏)在安徽省怀宁县的独秀山间,一片片绿茵茵的蓝莓果树覆盖在山丘上。眼下,几万亩蓝莓刚过丰收之季,余香犹存。
蓝莓结果了,“脱贫果”真正发挥出了致富效应。近年来怀宁县因地制宜,聚焦发展蓝莓特色产业,不断增强农村产业发展后劲和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加快脱贫步伐,通过蓝莓产业“四带一自”发展模式带动全县贫困户3597户次,带动贫困户增收1185万元,户均增收4780元。种下5.5万亩蓝莓,也种下了70万怀宁人的“致富梦”。
怀宁蓝莓种植园。(央广网发 张俊 摄)
金秋十月,一场秋雨过后,秋韵渐浓,微湿的空气里夹杂着泥土和青草的芬香。当记者来到位于怀宁县黄墩镇的安庆蓝莓独秀谷蓝莓基地时,瞬间被漫山遍野的蓝莓树吸引住了目光。尽管已过了采摘季,但长势喜人的蓝莓树,仍使人对来年的硕果累累充满希望。
难以想象的是,短短几年前,脚下的这片土地还是一处杂草丛生的荒山。
怀宁县地处安徽西南部,背依大别山,属低山丘陵地貌。以前,这里的不少山丘都是低产林,种植条件差,既难有收益,群众的森林防火等管护压力还很大。
1998年,安徽省农科院在黄墩镇栗山林场进行示范种植并取得成功,2004年开始对怀宁山场土壤和自然环境进行考察论证,并于当年成园试种。经资源调查,当地共有10.5万亩的面积适宜蓝莓种植。
截至目前,怀宁县共有蓝莓企业177家、种植面积5.5万余亩,初步形成了良种繁育、规模种植、休闲采摘、预冷保鲜、食品加工等较为完整的蓝莓产业链,蓝莓种植规模、鲜果产量超过全省一半,成为长三角最大的蓝莓种植区,怀宁县黄墩镇被誉为“安徽蓝莓第一镇”。
产业发展起来了,也意味着致富的梦想越来越近了。借着产业发展的东风,怀宁结合蓝莓种植的发展优势,按照“选准一个扶贫特色产业,建成一批蓝莓扶贫基地,稳定一套脱贫增收机制,带动一方百姓发展致富”的思路,铺开了一条蓝莓致富的脱贫路。
全县流转山场、荒地近5.5万亩,每亩租金150元左右,既盘活了农村闲置资产,又增加了群众资产收益。同时,着力推进蓝莓基地建设,带动周边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黄墩镇良加村花东组村民程金来家有三口人,2014年未进入贫困户前,程金来夫妻二人一直在家中务农,儿子在江苏常熟打工,加之程金来的妻子陈三云患有肢体三级残,家庭人均收入不高。
在镇村帮扶人的帮助下,程金来夫妻二人在美林蓝莓公司务工。几年后,夫妻二人的年务工收入超过2万元,实现年收入翻一番,家庭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程金来夫妻二人经常对帮扶人及其他村民感慨:他们夫妻二人没手艺文化低,多亏政府介绍在蓝莓园打工,能靠自己双手与努力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小小蓝莓园也是贫困户的致富园。
怀宁蓝莓。(央广网发 王宝廷 摄)
从山场翻耕到土地平整,从种苗栽培到除草剪枝,从施肥养护到采摘鲜果,从冷藏保鲜到精深加工,蓝莓产业全生产链条产业大量用工需求,吸纳了当地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其中有800余名贫困劳动者常年在蓝莓基地或蓝莓服务中心务工,每天工资收入50-100元不等,给当地农民增加一笔可观收入。”怀宁县蓝莓办副主任朱能益告诉记者。
除了土地流转和务工收入,怀宁县还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引导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信贷参股分红,依托蓝莓基地代种蓝莓,发展特色种养业实现稳定增收。
“我们现在每年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会给贫困户们统一发放工钱。当地的贫困户每次都会特别激动,有的人还会给我们企业送来鸡蛋以示感谢。”今年端午节的一件事,至今仍令安庆市裕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拥军记忆犹新,“有位70多岁的贫困户领了3000元,她一直握着我的手不停真诚感谢,非常感人。”
据朱能益介绍,当地通过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合作发展蓝莓产业带动贫困户1951户,户均增收1266元。还有780户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入股蓝莓企业带动发展,每年获得固定收益3000元。
怀宁蓝莓产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是帮助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能有效提升蓝莓产业效益,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致富。
至2020年,全县19个乡镇种植有蓝莓,蓝莓产业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7000多人的就业问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800人以上,700多户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种植了1500余亩的蓝莓基地,有力推动当地的产业扶贫事业。蓝莓产业已成为怀宁县特色鲜明、带动贫困户增收作用明显、有竞争力的扶贫主导产业。
怀宁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怀宁县计划到2025年将完成10万亩蓝莓种植面积,形成10万吨蓝莓深加工能力,接待100万人次的游客,实现100亿元的产值,把怀宁县建设成为长三角最大的蓝莓种植区、深加工交易集散研发中心、重要的蓝莓元素休闲旅游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