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10月16日电 题:湖南桑植县笔架山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致富

新华社记者李雄鹰、陈宇箫“采摘莓茶只能用手指掐断,3、4厘米长的藤尖是最好的。”湖南省桑植县八大公山镇笔架山村村民廖金枝没想到在家门口每天还能挣到80块钱。

笔架山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平均海拔超过千米。全村1300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412人,2016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2600元。

身处大山之巅,农产品产量不高,且不占价格优势,过去,外出打工成了村民的出路。如今,因为高寒气候,生态环境好,笔架山村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致富经——发展莓茶产业。

莓茶具有养生、保健等功能,笔架山村原本就有野生的莓茶藤,但数量不多,也没有人想到能靠它挣钱。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持续推进,发展产业成为各地拔“穷根”的根本之策,笔架山村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产业路子,莓茶就被当地村民寄予厚望。

记者近日来到笔架山村,高山耸立、云雾缭绕,莓茶园散落在山坡上,阵阵清风过后,空气中弥漫着莓茶的嫩叶味道。虽然是秋季,仍有部分村民在采摘茶叶。

笔架山村的莓茶产业由八大公山镇统筹,采取“企业+村民”的发展模式:张家界众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种茶、制茶基地;聘请当地村民和贫困户按照80元一天,参与莓茶的栽培和采摘;企业所获收入除去成本外,部分利润还将用于村里公益事业和贫困户分红。

廖金枝是村里帮扶贫困对象,每天早上8点多她就到了茶园,一天工作8小时。“一年差不多10个月可以劳动。”廖金枝说,村里的莓茶今年上半年开始栽培,从栽培、锄草到采摘茶叶一样都没落下,现在拿到手已有5000多元。

莓茶不仅使笔架山村民获益,周边村民也一样。“整个八大公山镇已经卖出3000斤干茶,260元一斤。”八大公山镇党委书记彭南京说,目前八大公山镇莓茶已有近2000亩种植面积,后续还将扩大种植规模,并进一步将莓茶鲜叶深加工,做成饮品、保健食品等附加值更大的产品。

“发展莓茶产业给村民提供了长期就业的机会。”彭南京说,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带领大家在脱贫致富的路上走得更远。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