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农村大有可为!”闪闪发光的人生不一定在高楼大厦、繁华都市中,德宏90后“猪王”普小文返乡创业,靠着养良心猪、办热心事,在猪圈里闯出了一片广阔天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普小文是德宏助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秉持着助农的初心,他打造了一支支“农户舰队”,带动德宏1523余户建档立卡贫户开展种养殖,实现脱贫摘帽。疫情期间,为确保供应,稳定物价,他创办的畜禽屠宰加工厂既兜住了老百姓的菜篮子,又解决了农户滞销产品买卖难的燃眉之急。

返乡,成为靠谱的“动物医生”

普小文学的是兽医,11年前来到遮放兽医站担任防疫员。骑着摩托车,背着小药箱,绕过一座座山,走进一个个臭烘烘的猪圈、鸡圈,为无数只动物看病,是他的日常。实习半年后,普小文与老百姓打交道久了,发现农户都养殖着白猪,且存在一个共同问题:技术匮乏导致养殖收入低。

“要不留在这里,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百姓提供养殖技术?”看到农户养殖的艰难,18岁的普小文第一次动了回到家乡、帮助农民的念头。辗转思索后,普小文最终回到了家乡,把自己所学的畜牧知识带进大山深处的寻常百姓家。

如何保持白猪生活环境的干燥通风、如何预防仔猪的红黄白痢、如何对猪进行药物治疗、如何处理养猪废水……普小文日复一日地走村串户,手把手将养殖技术教给农民,成为老百姓放心靠谱的“动物医生”。

农户生态养殖使得猪肉品质高,养殖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以散户养殖为主体的环境使得养殖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单个生产者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力较弱,容易造成"追涨杀跌"。“老百姓辛辛苦苦养了一年,怎么样才能卖个好价格?”普小文左思右想。

2014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身无分文的普小文从朋友、家人筹来些钱,租了一处不大的场地,成立了遮放农民合作社,决定与农户一起圈养白猪。“四年来,小文的能力和责任我们都看在眼里”186户农民纷纷响应,主动加入。“统一分发种猪,饲养成本低,全程养殖技术有保障,不用愁销售出路”靠着养白猪,农户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

普小文看上去瘦瘦小小的,但他身上有一种持续的坚韧。别人受挫折,翻腾一次两次,次数多了可能就放弃。普小文不是,他骨子里有一股火热的东西,总是想方设法化困境为跳板。

农户圈养的白猪属于猪肉的一般品种,抗市场风险能力弱。2015年年底,受市场影响,普小文和农户圈养的白猪惨遭市场滑铁卢。低价出售白猪,普小文欠债累累,再加上农户纷纷退出合作社,他陷入了人生的低谷期。“要不,别创业了,去打工,安安稳稳地赚钱!”看到心力交瘁的小文,家人很是担忧,劝他另谋出路。

“当时,我想着要不要放弃,但又不甘心。”回想起那段黑暗的时光,普小文满是感慨,2016年3月,德宏突遇罕见的冰雹天气,老百姓刚种下去的庄稼受损严重。看到农户半年遭遇两次重创,普小文下定决心,“再做点什么事情!”

经过考察,普小文发现德宏黑猪属优质种猪,肉质高,唯一的缺点是饲养周期长。为了使灰心的农户重拾养殖信心,他早出晚归,下乡走访,说服农户。

2016年5月,普小文重新出发,创办了德宏助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以免费垫资、保底回收、“你能种,我能卖;你能养、我能销”的服务模式,向2392户合作养殖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523户)发放优质黑仔猪共计21000头、母猪500头、公猪27头,种羊5000只,能繁母牛180头、种蛋鸭30000只。

“一年下来,每户靠黑猪能增收2万不等。”普小文在德宏多地建立养殖基地,带领农户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疫情期间兜起百姓“菜篮子”

下午三点,德宏最大的畜禽屠宰加工厂的生产空间里,牲畜和家禽正在等待屠宰加工,刚收购的新鲜果蔬正有序地清洗包装,普小文正忙得不可开交。这些食材将很快发往瑞丽、陇川等地的超市、食堂以及隔离点,确保当地的生活必需。

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德宏的农副产品不同程度滞销,禽类原来的销路断了,瓜果蔬菜烂在地头。“卖不出去可怎么办?”心急如焚的农户们纷向普小文求助。

“既然卖不出去,不如就开拓本地市场!”为解决农户的困境,普小文东奔西走,积极与各地党委政府、村委会取得联系,并向芒市政府申请将公司禽类加工厂升级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活禽屠宰点,把群众养殖滞销的禽类、农副产品收购后进行现代化、规范化加工处理,再供应到芒市、瑞丽等地。

从养殖、屠宰、生产到销售,普小文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从单一养殖向多元化经营发展,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团餐配送”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农企双赢。

“黑猪日均屠宰量二三十头、鸡日均屠宰量达五千只,日均十多吨瓜果蔬菜,全部以平价配送至德宏生活物资紧缺区。”疫情之下,他深知农户有多难,更深知确保稳定的物资供应有多重要,于是才决定将公司打造成农副产品“中转站”,既让当地农户滞销的九十多吨瓜果蔬菜、一千五百头猪、二十万只鸡能销售,又保障了疫情之下德宏老百姓“菜篮子”供得上、供得稳。

“身为党员,得知老百姓有困难,我就想着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他们办实事。”普小文铿锵有力地说道,自己从最初创业就选择了助农,如今已坚持11年。看着农户们笑逐颜开,普小文笃信自己回乡助农的选择,没有辜负胸前佩戴着的那一枚鲜红的党徽。

德宏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胡佩灵 杨晓玲 杨曦萌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