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养鸡场场长退休后种草莓与众不同(图:1)

2013年4月1日,记者前往北京市昌平区调查当地的天价草莓。这里是北京市昌平区草莓种植基地,400元一斤的草莓就产在这里,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在这里采摘普通草莓的顾客。

北京市民:没尝过,要是让我们免费品尝一下,要是觉得特别好吃,没准会考虑。

记者 刘青青:400元一斤你也会考虑?

北京市民:考虑买一两颗呗。

法国游客:反正如果好的话为什么不呢?

记者 刘青青:你觉得你能接受(400元一斤)?

法国游客:我是不会买的。

北京市民:我们肯定不会买的,我觉得400多元(一斤),这个有点炒作了。

致富经:养鸡场场长退休后种草莓与众不同(图:2)

400元一斤的草莓是人为炒作还是真能卖这个价钱?带着疑问记者又采访了当地几家大型草莓园的老板和农业部门的负责人。

草莓园董事长 夏永东:我刚开始感觉这个四五百元一斤,这个不成,价格太高了,不过呢,我一看他的草莓的品质,感觉还是物有所值。

草莓园董事长 董正茂:看他的产品,让我感觉一宿睡不着觉。感觉追不上人家。

草莓园董事长 王玉柱:(他的草莓)卖1580元一盒(4斤)应该来说呢他不光代表他自己,也代表了昌平草莓的最高境界。

北京市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 王立府:现在来说,不仅是昌平一些企业,北京的一些企业,全国的不少草莓园纷纷到他的草莓园参观是吧?对推动昌平区的草莓乃至北京市全国的草莓都起到了很大的示范作用。

他就是李伟斌,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给来采摘的人介绍他的两种都卖到400元一斤的草莓。

李伟斌:他这个心儿,是红的,是红的,他的口味呢,比较浓郁一点。这个果肉呢,是跟珍珠一样的嫩白,特别细腻,特别润白,你吃完在嘴里边留的香气,特别持久。

被李伟斌卖到400元一斤的草莓占他全部草莓产量的三分之一。2009年李伟斌开始创业时手中只有50万元,而只用了3年时间,他就打造了一个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的草莓种植园。

李伟斌今年61岁,黑龙江人,1983年来到北京,是中国农垦集团下属的一家养鸡场场长。2005年,他所在的公司破产。2009年,闲了一阵子的他看到了草莓的商机。

李伟斌:在水果里,它是正好是所有的水果都没有的情况下,没有鲜果的时候,它开始出现了,它填补了整个冬季的空白。特别是靠着北京市经济圈呢,是吧,大家来采摘来,这个时候什么样的果都没有,它呢,从经济效益上讲是最合算的。

2009年,李伟斌和弟弟李伟欣一起投资50万元承包了30亩地,建起了8栋这样的大棚,每栋大棚占地480平方米。

李伟斌的弟弟 李伟欣:初衷干这个玩意也不想挣多少钱了,就是说岁数大了,有自己一片天地,够吃够喝就得了。

李伟斌:就觉得不赔本是吧,就行,不能赔本,因为有人家有好多这个搞草莓的,人家当年就收回成本了。

然而,让李伟斌兄弟俩没想到的是,第一年他们种出的草莓5元一斤都卖不出去。投资50万元,收入只有9万元,还不如种普通蔬菜挣钱。

李伟斌的弟弟 李伟欣:8个棚总的销售额9万元,还不如说种黄瓜、西红柿挣钱。

李伟斌:赔的很惨。

记者 刘青青:当时什么情况?

李伟斌:当时就给小贩,往哪卖?就是说摆摊,是吧,都卖不动。

第一年创业倒赔40万,这让李伟斌想到以前当养鸡场场长时,行业内经常有小养鸡户赚钱,大养鸡场却赔钱的现象。

李伟斌:养殖户呢就两口子或者兄弟姐妹,几个人啥都没有,人家成本比你低多了,所以国营的大鸡场全部倒闭了,从那我就吸取教训,如果说你跟农民种一样的品种,一样的种植模式,一样的就是为了省钱走大众化的道路,你就赔死了。

2010年,李伟斌想引进新品种,走高端路线。此时他看上一个人,想跟那个人合作种草莓。而那个人提出,自己只提供技术,其他由李伟斌负责,利润对半分,同时每个月还要给他两万元,这个苛刻的条件让弟弟很不满。

李伟斌的弟弟 李伟欣:我说咱们还投入这么多,他没有投入获得这么多,觉得不合适。

李伟斌:我就觉得用他是最合适的,而且呢保证合作的很好。

李伟斌不顾家人反对,把家里的房子抵押借了200万,全部身家压在那个人身上。

李伟斌:没了就在园子里住,城里反正也不回去了。

李伟斌看上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又能给李伟斌带来多大变化?

草莓园老板 董正茂:天翻地覆,做的非常好。

记者 刘青青:就那一年的变化么?

草莓园董事长 董正茂:就那一年的变化后来我也到他那去学习过,确实长了很多见识。

李伟斌草莓园经理 陈秀桥:棚里的果销售一空,基本上棚里没有红果,红一个摘一个,采摘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到周六周日特别多。

草莓园老板 夏永东:我都没想到,我原来,我得说一句我应该刚开始我发展比他早,完了他的发展速度比我又快了。

他叫铃木薰,是日本人,在日本种了三十多年的草莓,就是他帮李伟斌一年时间扭转局面。在合作中,李伟斌的行动力也让铃木薰很佩服。

铃木薰:每一件跟李伟斌说的事情,他都会立即执行,而且完成的特别好。

除了从日本引进了新技术,记者在采访时注意到在草莓大棚里还种了许多蒜。李伟斌为什么要在草莓大棚中种这么多蒜呢?

李伟斌:这个一你闻闻这个蒜味。

记者 刘青青:很浓的蒜味。

李伟斌:驱虫,杀菌。是吧,这个味就能把这个虫子都薰走。

种蒜可以让草莓不打农药,可这样种出来草莓跟不种蒜的大棚里的草莓有什么不同?记者采访了几个来这儿采摘草莓的人。

记者 刘青青:有什么区别么?大概。

北京市民:我觉得挺甜的,入口比较甜一点,香吧,香一些。

北京市民:我觉得这里的草莓就是口感很好,感觉是自然成熟。

2010年,李伟斌又新建了8栋大棚,一共16栋大棚出产草莓两万多斤。此时,他的草莓卖到50多元一斤还供不应求。比一年前草莓价格翻了10倍,一年时间李伟斌净赚90多万元。

李伟斌的朋友 胡翻译:非常高兴,虽然说前面很苦,有一张照片我给他拍的,抱着这个草莓抱着,笑的非常高兴。

李伟斌:简直太高兴了,总算跟自己养活一个儿子似的,出生了,而且特别好,这一炮就打响了。

铃木薰的加入让李伟斌一年时间就翻了身,可他当初怎么就一下就看上日本人铃木呢?

李伟斌:实践丰富的人,你看袁隆平,天天蹲在稻田地里头,去观察去弄,他就能培育出这个东西,你这个习主席讲空谈误国,是吧,你这个光讲理论,我的工人不不懂理论,他就讲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做,是吧我们因为这不是研究机关。

到2010年10月,李伟斌种出草莓的品质已经得到消费者认可。记者采访时发现,李伟斌却改变了传统草莓的销售模式,给自己的草莓定价400元一斤,价格一出,吓跑了很多来买草莓的消费者。

北京市民:看他一排大棚门口这个大棚门口都写着400元一斤,我们就一个个的往前看,发现看了一溜都是400元1斤,给我吓得我就回去了。

草莓园老板:我干这么多年也没听说四五百元一斤草莓,那时候(草莓)可不是四五十一斤。

李伟斌以果形大小给自己的草莓分三级,一级果最大400元一斤,二级果其次300多元一斤,三级果最小50到100元一斤主要供采摘。这么贵的草莓他能卖的出去么?

李伟斌:(中国)香港,草莓是这个价位,日本有些草莓是这样,中国也必须得有这个价位的东西,是吧,咱们做的肯定,咱们做的不比他们差。

李伟斌对自己的草莓很有信心,然而事情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草莓有个及其影响销售的特性。

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香屯村草莓种植户 汪迅美:你稍微按一下,他就成为这个样子,你没辙,所以到那去,我送过那个北京国际俱乐部,我送过去,他完了以后他说这个不能吃,那怎么办,没法送啊,我这个东西,是不是,我说你要摘,你就到我这里来摘。

记者 刘青青:只能靠采摘是吧?

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香屯村草莓种植户 汪迅美:对啊,你到那里去,有一点问题,草莓稍微用力用大一点,放盒里面就这样一叠,这个面就不行了,就坏了。

李伟斌身边的这个人是他的朋友李新武,他是大连一家服装加工厂的老板。2010年,李新武回大连的时候,李伟斌送给他4盒草莓。飞机落地草莓已经成草莓酱。

李新武:我拿回来全成了酱,在运输当中,自己拿回来都不行,那以后别人买了更不行。

不能远程运输对草莓的销售有很大影响。但李伟斌并没有放弃,他从精密仪器的运输中找到灵感,制作出一种这样包装草莓的乳胶悬挂盒。

李伟斌:我找了一个朋友,他是学材料的,就用这个(材料)研究就用了十几吨材料,花了几万元,才琢磨出来才成形。

李伟斌研制的这种包装草莓的盒子能行么?

李伟斌:你现在就可以就说,高空摔下去,你看没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种包装,记者让李伟斌拿出了一盒没盖盖儿的草莓。

李伟斌:(每个)果粒是,都有一个窝,你看,都有这么一个窝,是吧,这么扣上,再扣上这个模(具)。你这有6个抓儿,这个支撑着这个就不怕压压。

李伟斌把新包装的草莓寄给了大连的朋友李新武,李新武接到草莓后很兴奋。

李新武:邮过来以后我去拿的,回家打开以后,看到说我想象的效果就出来,我心里高兴,是草莓这个盒研究出来高兴。

李新武主动提出投资300万跟李伟斌一起种植草莓。2011年,李伟斌又承包了100亩地,修了5栋草莓大棚,60栋育苗棚。

致富经:养鸡场场长退休后种草莓与众不同(图:3)

李伟斌解决了草莓运输的保鲜、保质难题,但销路还没有打开。通过参加各种草莓大会李伟斌的草莓出了名,很多超市主动找来想跟他合作,都被他拒绝了。记者调查发现,李伟斌盯上了另外一群人。那么,他盯上的是一群什么人呢?他的草莓怎么卖到最高400元一斤呢?

在当地草莓种植户眼里,跟超市合作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草莓如果不尽快卖了就会在大棚里烂掉。

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香屯村 何为:这个东西它是热果,得按照它来走,知道吧,什么意思呢?他红了熟了,你就得赶紧把它处理掉,是采摘了也好,是怎么处理,卖了也好,它不等,不等时间。

某超市销售经理 张维英:草莓在销售起来跟其他水果比保质期就是特别短,它容易变质腐烂,所以这块儿呢,因为进的时候呢,我们也是不会大批的进货,比如说,一般够当天销售,就可以了。

把草莓卖进超市就不用担心销路问题,但李伟斌却拒绝了跟超市合作,他到底是看上了什么人呢?

李伟斌:平台的这些人呢,他们能组织一批高消费群体,是吧?因为中国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中产阶级了,他这样消费是跟大众是不一样的。

她叫张振华,是北京一家乡村旅游平台的负责人。通过朋友李伟斌找到了她,邀请她来自己的草莓园。

张振华:进去以后土地的这种干净,来到接待处之后这种笑脸相迎,包括说给你拎袋,然后每个人的草莓都给你记住谁是谁的,这些东西他都做的很好。

张振华第一次来李伟斌的草莓园就很满意,当即答应跟李伟斌合作。然而,2012年1月张振华提出要往李伟斌草莓园带个200人的采购团,李伟斌却不同意。200人的团,正常情况最少消费3~4万元,李伟斌为什么不接呢?这让张振华很质疑。

张振华:肯定是会对园区这个批量经营能力有质疑,但是后来他解释了一下,我觉得倒是也能够解释的通。

2012年2月,张振华又组织了一个10人小团去李伟斌的草莓园。这次李伟斌非常高兴的接了。

记者 刘青青:当时得到什么样的反馈?

张振华:主要是说草莓好吃,服务好。

李伟斌为什么不接大团,反而高兴接小团呢?

李伟斌:人多了,就把我们整个这个次序就打乱了。所以我们必须得低密度。让大家来,你来你就能采摘到最好的果,享受着最好的空间。

张振华:他也讲了一些就是说他希望能够承接到的客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他甚至可以开设一些讲草莓文化的这个环节。他认为比一般批量化的去接采摘,单纯的采摘有意义的多,我听了一下我也是很认同。

2012年2月张振华的10人小团在李伟斌的草莓园就消费两万多元。李伟斌的目标顾客是高消费群体,不在于数量而在于人的消费水平。通过跟这样的乡村旅游平台合作,李伟斌迅速扩展了销售渠道,2012年他卖了4万多斤草莓,其中400元一斤的草莓占三分之一,总利润300多万元。

2012年冬天,李伟斌又做了一件让人看不明白的事,他买了十多万元这样的热风机安装在每个草莓大棚里。

李伟斌:这个几千元钱,3000~4000元钱,4000~5000千元钱。

记者 高元:那你一个棚里放几个?

李伟斌:一个棚里放一个或两个。

这个冬天,李伟斌除了热风机外还给自己草莓棚装上了一切能装的保暖设施,一共花了十万多元。

李伟斌的草莓园的经理 陈秀桥:买了好多热风机,还买了草帘子铺到后面棚加热,双层棉被,我们一切保温措施都做了,前面棚钱放的小棉被,我们说投入太大了。

李伟斌的弟弟 李伟欣:(一共投入)将近10万元,当时有这想法跟我哥说,卖果能卖多少钱,说了很多。

李伟斌的举动让弟弟和很多员工都看不明白,当地种草莓已经有10几年历史从没有人这样干过。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证明了李伟斌的眼光,2013年初北京昌平区的草莓园集体感受到了这个冬天的寒冷。

草莓园董事长 苏玉娟:每年的话都是元旦前(草莓)就陆续的下来了,但今年元旦那会儿下来就比较少,甚至有时候到春节都没下来。

北京市兴寿镇辛庄村草莓园董事长 魏建忠:今年是这么十几年来,我觉得是最冷的一个冬天,气温降的很快。

记者 刘青青:对你们影响很大么?

草莓园董事长 魏建忠:等于没什么利润。

天气尽管寒冷,而李伟斌的草莓园却一点没受影响。

李伟斌:在春节前市场上的草莓呢,都没有下来,就我们的下来了。比别的种植户呢,提前能卖一个月。所以呢,好多人买草莓买不着就只能上我这儿来买来。所以我想今年在给农民的推介会上,把我的经验介绍给种植户。

原来2012年冬天,当李伟斌感到异常寒冷的时,认为这种气候将对当地草莓将产生影响,春节前市场上的草莓肯定会抢手,所以他不惜重金给自己草莓保暖抢出一个月时间,而这一个月就让他多赚了200多万元。现在李伟斌有草莓大棚131栋,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带动周边上百农户共同致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