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优化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鼓励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让农户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就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白市驿镇牟家村,近年来,上演了一出变“负”为“富”的好戏。整个村子从最开始的负债300万元到如今每年拿出40万元的收入分红给村民,十余年来共计为村民发放分红款400余万元。牟家村凭什么能?收入增长的背后又有何秘诀?
搭好平台,造出“聚宝盆”
走进牟家村,一间间房屋鳞次栉比、一条条柏油路穿村而过、一座座厂房崛地而起,村部广场上的老人在锻炼身体,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白市驿镇牟家村祥和的乡村美景。而谈到过去的牟家村,村民们说:“这点收入,莫说年轻人留不住,中年人都想往外头跑。”
2009年,初到牟家村任职村党支部书记的牟小勇和一众干部就遇到了大难题——整个村子负债300多万元。
解决负债迫在眉睫。
“走,去看别人怎么搞的!”牟小勇随即带着一班人四处“拜师学艺”,认真总结提炼其他地方的得失成败,并立足本村实际反复推演,防止简单照抄照搬带来的“水土不服”。
“成立公司!”经过几个月的前期调研和多方论证后,村里决定大胆采用“成立公司、村民入股”方式,把“挣钱还账”的“摊子”先搭起来、动起来。
于是,重庆双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牟家村农业股份合作社先后成立,并在引才引资建制等关键问题上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新路子:鼓励引导优秀社长、本土人才等到村委会和公司任职,让发展集体经济有“人”办事;动员党员干部带头“试水”,16名村组干部无息筹资32万元支持公司发展,带动村民自发集资200多万元注入公司(村民按固定利益获取利息),让发展集体经济有“钱”办事。
“公司成立的第二年就扭亏为盈,不仅还清了负债,还赢得了村民的普遍认可,公司的信誉也逐渐立了起来。”牟小勇说。
拓宽赛道,念好“致富经”
负债还完了,如何发展集体经济,又成了牟家村面临的的新问题。
2010年,得益于村民的支持,牟家村决定改变土地流转方式——由双业公司综合整治后再推向市场。双业公司先后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120余亩,改变了之前原始的直接土地出租形式,通过实施综合整治,推动价格从2000元/亩涨至1万元/亩;另有15亩土地,改建为停车场对外出租,年收入从3万余元提升至40余万元;4组原有土地20余亩,改造为征地拆迁农户临时安置点后,年收入从5万元涨至50万元。土胚房成了精装房,村民的钱袋子也逐渐鼓了起来。
发展经济,单打独斗可不行。2011年,牟家村农业股份合作社主动与市场接轨,向混合型企业转型,从单一的租赁收入转变为多方合作的市场混合型经济。“我们先后采取引入社会资本和村民以土地入股方式,投资680万元建立占地50余亩的‘归宿农庄’,并交由专业团队经营收取租金,资源和资金优势互补,既解决了集体资金不足的问题,又有效整合了技术及社会资源。”牟小勇介绍道。
2018年,村里决定打造生态观光农业模式,租用150余亩土地,充分利用毗邻文峰湖、依山傍水的天然优势,集资投入1100多万元,组建重庆望岭湖景苑休闲度假股份有限公司,打造集观光农业、餐饮、住宿、垂钓、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度假胜地,年创收从100万元逐步增至400万元。
做优服务,画好“同心圆”
村里的腰包鼓起来了,但是村民的笑容还没有真正多起来。财务公开事项、集体决策程序、经济纠纷等成为大家关心的焦点。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村里制定了“3次矛盾调解法”,涉及集体经济的矛盾纠纷由村里出面调解,调解3次为限,仍无法达成一致的,鼓励双方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牟小勇说:“村里会给予胜诉方5000元、败诉方2500元补贴,发挥好集体组织在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方面的作用,让老百姓学会用法律维权,推进依法治村。”
不仅如此,为服务好群众,村里先后投入300余万元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投入100万元修建1000余米长的观光步道;清理垃圾,修花台、改造临时棚;协调安装自来水和天然气管道、修造污水管网,改善人居环境;投入10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监控设备;投入20万元改造摞荒地坝,修建健身设施;设立公益基金......
村里的变化,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基层治理同心圆正被绘制成“新图景”。
凭借独有的经营模式,牟家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条“村强民富、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发展之路,使村民共享乡村振兴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