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茸生长需要搭上木板小路为其“护长”,木板下便是松茸。摄影:陈夏芸
人民网楚雄4月26日电(记者陈夏芸)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云南省16个州市中的13个州市、69个县、17个国有重点森工企业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如今,十余年过去了,云南天保工程究竟进展如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有何可借鉴的经验?
概况:
云南天保工程区总面积3.5亿亩,其中林业用地2.4亿亩,占工程区总面积的69%。一期工程于2010年底结束,从2011年开始实施第二期建设。
成效显著
工程一期,云南省实际落实森林管护面积18965万亩,累计营造公益林3764万亩,完成工程规划公益林建设任务2677万亩的140%;累计调减商品材3394万立方米;森工企业职工由3.9万人,降低到1.2万人,减少69%,工程区5万多名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全部纳入了养老保险统筹;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四项”保险全面解决,工程区林业职工的社会保险基本落实。
工程期间,云南森林资源显著增加,天保工程区原有林地面积由1.68亿亩升到1.83亿亩、净增1502万亩,森林蓄积量由8.89亿立方米增加到11.08亿立方米、净增2亿多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59.25%增加到64.69%、增加了5.44个百分点;工程实施以来,对水土流失的治理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6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土壤侵蚀量1630万吨,每年减少进入河流的泥沙量980万上吨。
此外,云南省各地聘用农民护林员2万多名,每年支付管护劳务费1亿多元,累计使用林区剩余劳动力4000多万人次参加人工造林、人工模拟飞播造林、封山育林等工程建设,林农增加了近10亿元劳务收入。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森林资源实现了由过度消耗向恢复性增长转变,生态状况由局部持续恶化向整体逐步好转转变。
展望未来
天保工程二期实施时间为10年,即2011年至2020年;实施范围包括昆明、昭通、曲靖、楚雄、玉溪、红河、文山、西双版纳、大理、丽江、怒江、迪庆、普洱13个州市的72个县(市、区)和3个重点森工企业。
到2020年,天保工程的目标是实现森林资源从恢复性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工程区新增森林面积1000万亩,净增森林蓄积1.7亿立方米,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7%以上(含灌木林)。
今后,云南省将通过继续控制天然林商品性采伐、逐步放开集体商品林采伐、适度放开木材经营加工利用、实施生态效益补尝、继续实施公益林建设投资补助等措施,全面建设“森林云南”、构建面向西南开放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
典型案例:南华封山育林结合封山育菌
楚雄州南华县依托林下资源大力发展野生食用菌产业,产量、产值分别比1997年末增长了8.7倍和9.5倍,加工产值从5000多万元增加到2.54亿元,全县近10万人参与野生菌的采集、销售、加工活动,成为农民除烤烟以外最大的一项经济收入来源。
天保工程建设十年来,南华县有158.34万亩天然林得到保护,森林面积增加了15.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实施前的59.19%增长到65.86%,提高了6.67个百分点;木材蓄积量由原来的540万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730万立方米;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目前的924.34平方公里,降低了9.43个百分点。
同时,南华县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以天保工程为依托,封山护林与封山育菌相结合的产业发展道路。全县累计封山育菌面积由1998年的20万亩提高到2011年的125万亩。野生菌亩产量由1998年的0.28-2.1公斤提高到年均亩产量3.9公斤。天保工程的实施,同时带动了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旅游业等的发展。
据南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肖志介绍,为了更好地巩固前期成果,南华二期天保工程计划投入工程建设资金5726.53万元,到2020年,实现新增森林面积4.8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68%以上,新增“封山育菌”面积25万亩,全县野生菌产量达到一万吨以上。以生态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使全县林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林农从林业中获得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以上。
随后,记者来到了南华县五街镇,这里以盛产松茸闻名,多销往日本,2011年野生食用菌主产区的10个村委会62个村民小组实行集体承包,共承包松茸山林24万亩,集体获承包金63万元,全县在野生食用菌上收入达一万元以上的农户有210户。芹菜塘村委会旧五街村民小组罗兴生承包了集体山林50多亩,他笑嘻嘻地告诉记者:“我从95年开始发展松茸产业,在没有实施天保工程以前,年收入在1万左右,而现在,承包后的平均年收入5到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