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底部】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69农村创业网:为2021新农人提供精选的创业新项目,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让创业者更易起步,让创业过程更顺利,让生意风险降到最小,让三农创业更易赚钱!
创业故事视频:小伙放弃20万年薪,决定回家养肉兔,却遭遇一波三折
让村集体有产业,村民有技术、有增收路径——鲁渝协作 一兔填“三窟”
“兔儿怕生得很,就喜欢安静,突然遭吓到了就容易死……”“就是,还爱干净,哪点都要给它们收拾得干干净净才行。”
冬至时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普子镇肉兔养殖基地内,技术员郑茂伟和饲养员薛兴旭一边打扫兔舍,一边轻声交流着。
别看郑茂伟和薛兴旭如今说起肉兔养殖头头是道,但3年前,两人从未与肉兔打过交道,“农村长大,猪羊牛鸭都养过,就是没喂过兔子,哪能想到现在要管理这一年出7万多只兔子的养殖基地哦。”
那么,郑茂伟等人是如何从养兔“两眼一抹黑”成为如今的“养兔专家”呢?
鲁渝协作 年出栏商品兔70000余只
故事要从2020年年初说起。
“普子镇地处彭水与石柱交界处,距彭水县城约60公里,辖3个社区、8个行政村。”普子镇党委书记余光明介绍,2020年之前,大部分村社缺少产业,村集体经济没有收入来源。
为此,普子镇党委、政府引导镇里的9个村社筹资460万元,并经多方考察后,决定在普子坝社区建立肉兔养殖基地,大力发展肉兔产业。
“当年我们建成了占地110亩的肉兔养殖一期项目,引进了伊拉兔母兔2500只,种公兔150只。”该养殖基地负责人吴胜江说,伊拉兔具有生长周期短,产仔率、产肉率高的特性,一般饲养7个月就能达到出栏标准。
随后,养殖基地又搭上了鲁渝协作的“东风”,与山东双运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肉兔养殖合作协议,由双运牧业在技术、种兔、饲料方面提供“保姆式”服务,并对肉兔实行保底价格回收。
在鲁渝协作项目资金的支持下,2021年,普子肉兔养殖项目二期工程建成投用。
“肉兔现在是供不应求,基本上不用双运牧业进行保底收购。”吴胜江介绍,除兔贩子上门收购外,养殖基地的兔子主要销往璧山等地,“今年价格最高时达到每斤13元,最低也有7元多。”
2021年,养殖基地全年出栏商品兔4.5万余只,实现销售收入230万余元,为9个村级集体经济创收25万余元;2022年,截至目前已出栏商品兔7万余只,实现销售收入320万余元,为9个村级集体经济创收40万元。
技术培训 实现家门口务工增收
正是在普子镇决定发展肉兔产业时,时年45岁的郑茂伟和镇里其余几人被选派前往山东学习肉兔养殖技术。
到山东学习养殖技术的机会,让郑茂伟格外珍视:“山东的老师讲得细,上午实际操作,下午讲理论,从饲养方法、人工授精到疫病防治、圈舍消毒等培训了整整一个月。”
此后,双运牧业又派出1名技术人员到普子镇,对种兔进行跟踪监测,并驻场15天对饲养人员进行指导。
踏实肯学肯干的郑茂伟很快掌握了肉兔养殖技术,也被养殖基地聘请为技术员。
“我的工作就是带领饲养员照顾好基地里所有兔子的健康,负责种兔的配种。”对于郑茂伟来说,技术员的工作给自己带来的不仅仅是每个月7000元的稳定收入,还能照顾家里,不用再外出打工。
除了郑茂伟,养殖基地还为其余13名当地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分别是薛兴旭等12名饲养员和1名水电工。
“我们都是经过培训后上岗,然后在茂伟指导下喂养兔子。”薛兴旭的收入由固定工资和提成两部分组成,平均月收入超过3300元。
带动散户 肉兔养殖成为支柱产业
“我们在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的同时,也积极引导群众搭上‘致富顺风车’,实现增收致富。”余光明介绍,养殖技术成熟、销售渠道稳定,让更多村民看好肉兔养殖的前景并主动参与进来。
“娃儿他老汉以前在外头打工,挣了钱但顾不到屋。”普子镇大龙桥村村民王昌秀是肉兔养殖基地的第一批饲养员,基本掌握了肉兔养殖技术。2021年5月,在政府引导下,她和丈夫薛兴建决定发展肉兔养殖,“当时买了200只种兔,今年出栏了2300多只,纯收入有三万五,效益还是多好的。”
王昌秀介绍,肉兔养殖不需要太大的劳动力,上了60岁每年养150只种兔都比较轻松。
“兔子常见病有拉肚子、螨病、球虫病等,我们采取的措施一般都是预防为主,将一些预防药拌在饲料中喂兔子。”普子镇石坝子村村民王美均养了150只种兔,今年纯收入超过3万元。
此外,大龙桥村村民马明清、吴家法等也通过养殖肉兔增加了家庭收入。
“人们常说‘狡兔三窟’,我们这里却是一兔填‘三窟’。”余光明说,“三窟”就是村集体无产业无收入、村民无技术不能就近务工增收、村民无产业增收路径三大“窟窿”。
目前,普子镇肉兔养殖基地正积极申报肉兔屠宰冷藏和有机肥加工生产项目,并逐步形成辐射范围广、联动程度高、经济效益好的支柱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肉兔产业的带动下,走循环综合利用的发展模式,加工兔粪有机肥用于发展红柚、柑橘、中药材等种植业,跑出普子镇乡村振兴加速度。”对于未来,余光明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