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把握商机?怎样在困境中突围?12月22日,央视《致富经》栏目“榜样到身边”创业峰会走进无锡,来自全国的五位成功创业的草根企业家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谈到他们在创业困境中每一次抉择背后的智慧,为锡城四百多名创业者传授创业秘笈。
小企业有大战略
“大学一年级买袜子,大三退学创业开袜子厂,传统的袜子销售渠道根本打不进去,能从华士镇50多家袜子企业脱颖而出,靠的就是创新和激情。”活动现场,无锡“85后”创业者朱澄回答江南大学创业学院学生的提问时说。不管买啥,先卖文化。朱澄创办了“袜子博物馆”,从市场已经饱和的传统产业中突围,靠的就是八个字——“文化搭台,企业唱戏”,开拓袜子礼品营销模式。
定评嘉宾周海江表示,朱澄这种小企业大战略的模式值得创业者们学习。
经营要善于找特色
已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该如何增强核心竞争力、打造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
“我建议这个阶段的企业家们可以多留意家乡的创业项目,做出特色来。”“莜面大王”贾国龙给创业者们指出了一个方向,当八大菜系风靡京城时,他却带着莜面和烤全羊两道蒙古传统菜打入了北京市场,很快占有一席之地。他说,“大行业小企业,多少资本都能做。其实你做生意就是找特色,实施差异化战略,但也一定要做出自己的品牌来。”“认为自己可以的时候,就是被淘汰的时候,要留意细节,不可盲目自大。”来自浙江义乌的“箱包女王”邵宝玲给出的答案是不断拓展销售渠道,“传统实体销售疲软,但是需求还在,只是转移了。”邵宝玲早在10年前就投入20万元在B2B平台上,她坚信电子商务平台是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2012年,她一半的订单都来自网络,电商已成为她重要的销售渠道。
做一个走在前面的人
“第一口蛋糕总是最甜的。”柯秋平说,他是一个初中毕业生,不懂技术,没有资金,就凭着创业梦想,从一个4S店贴车膜的小工,做到车膜“行业教父”。柯秋平的每一步都走在了同行前面,在贴膜生意最好的时候,他却要解散团队,还自己掏钱,帮助团队成员到各地自己做贴膜老板。
就在柯秋平的车膜供应量已经占据国内市场四成时,他又把脚步迈进了车膜制造领域。“太困难了,厂子里做失败的车膜堆成山,全部家当搭进去,每天几万元地烧钱,但赔掉这条命也要把被国外垄断的膜做出来。”
当车膜生产出来的时候,柯秋平将同行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他鼓励创业者,要敢想敢干,做那个走在前面的人。(马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