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记者 张娜
12月初,当记者再次来到互助县五十镇班彦村时,一排排崭新的农舍映入眼帘,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太阳能路灯……一个美丽新农村已现雏形。村民们正在热火朝天忙着装修各自的新家,一片全新的景象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班彦村移民搬迁只是海东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海东市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大举措,创新搬迁安置方式,加快项目实施进度,走出了一条具有海东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路子。其中,互助县五十镇班彦村、乐都区洪水坪易地搬迁安置点等也成为了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样板。
今年,海东市计划投资2.69亿元、群众自筹1.22亿元,通过集中安置和自主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4606户1798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68户5643人),涉及45个乡镇91个村。通过集中安置实施整村整社搬迁的35村4057户1605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17户4494人),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以上。通过自主分散安置的549户19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51户1149人),正在以插花安置和投亲靠友的安置方式有序搬迁。
搬出穷山村,村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今后如何从根本上脱贫致富?为使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海东市积极整合部门资金,扶持搬迁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商贸、加工等后续产业,为持续增加群众收入奠定了基础。六县(区)共投入项目资金2.13亿元,扶持160个贫困村及非贫困村的1.11万户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特色种养、农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光伏发电、商贸服务、特色文化等产业,增加收入。目前,互助县扶持40%的项目贫困户发展了杂交油菜、露地蔬菜和中藏药材等特色种植业;乐都区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将30个贫困村的521户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入股到扶贫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家院、商铺和砂石料厂,按照人均不低于540元的标准分红并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
同时,海东市为具有旅游资源的13个村下达旅游扶贫项目资金3900万元(每村300万元),通过采取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旅游企业带动等模式,按照“旅游产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化发展形式,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增加贫困户收入。目前,互助县西山乡牙合、杨徐村的 “最美北方梯田”旅游项目已成功注册互助美丽北方梯田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00亩,已建成农家乐、茶园等餐饮接待点9家,接待游客1.2万人(次),收入达到16万元。在争取国家和省上项目资金的同时,市财政配套2000万元扶贫资金,打造23个精准扶贫示范乡镇、7个示范村、5个特色村,支持发展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