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乙炳文王丽红摄

在绍兴文理学院,有一个标本陈列室,里面摆放着各种精美的动物标本,这些标本是如何做出来的?《社区报》记者向制作者进行了了解。

田润刚是绍兴文理学院的生物学博士。他多次指导学生制作动物标本。“制作标本是件费劲的事儿。”他告诉记者,制作一件生动的鸟标本至少3个小时,一件大型动物的标本需要4个人做半个月。

以鸟类标本为例,制作时得先将鸟剖开,紧贴皮毛将肉和骨头全部剔除,连爪子里的肉丝都不能留。如果嘴、脚等细微地方剥皮剥得不到位,就很容易生虫。而整个过程,还要保证皮毛完好无损。剥除皮肉后,还得在皮的内层涂满砒霜肥皂膏,防虫防腐。之后,再把皮毛罩在铁丝架上,塞入棉花或纸屑,再用细线缝上开口,置于阴凉干燥处风干。

制作鱼类标本,同样需要反复折腾。因为剖开鱼肚时会破坏鱼鳞,有人就把鱼鳞一片片用镊子拔下来,编上号,缝合之后再插回原位。

如果是制作脊椎动物骨骼标本,还需要黄粉虫来帮忙。

“我们一般先去除皮毛和大部分肉,残余的肉就要用虫蚀法剔除。”田润刚介绍说,将动物尸体放入盛有黄粉虫的容器中,每天注意观察,翻动动物骨骼,让各部分软组织都能被侵蚀干净。漂白后,根据骨骼大小可选用铜丝支架或直接用万能胶粘合。

“一件标本是否生动,离不开平时的‘观察’。”他说,食草动物应该如何,食肉动物又该怎样,腿如何摆放,眼睛看向哪边,要表达动物什么情态,这都是标本制作时的关键点。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