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地处皖南山区,青弋江、徽水河潺绕全县,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该县围绕“生态泾县、绿色发展”的主基调,坚持在“绿”上做文章,既充分利用地方丰富绿色资源发展旅游业、农副林特产品种植和加工,又坚持精准扶贫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举,让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

向绿色资源要效益

近年来,泾县逐步建立起“发展全域旅游带动脱贫致富、发展乡村旅游助力精准脱贫”旅游扶贫模式,让家门口的“好风景”变成脱贫路上的“好钱景”。泾县蔡村镇月亮湾村位于蔡村镇东南方,汀溪河贯穿全境,水源丰富,两岸山高林密,竹海如画,美丽的月亮湾风景区坐落于此,境内漂流可分为竹筏、皮划艇两段游程,全长约15公里,沿途景点众多。古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月亮湾漂流景区“旅游扶贫”让该村很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这炎热的夏天,小小竹排在水中漂,游客们可喜欢了”,今年53岁的月亮湾村贫困户汪加仁说道。汪加仁在该景区从事撑排工作,一年能挣一万多元,而且就在家门口可以照顾到家庭,从此,汪加仁家的日子也慢慢红火起来,在月亮湾村靠吃“旅游饭”脱贫致富的不止汪加仁一家,有9户贫困户在泾县月亮湾风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就业,人均收入万元以上,每到漂流季,村民在景区卖游泳圈等,一个夏天能挣万元以上。景区发展让旅游扶贫走向前台,原来农户变成了旅游经营户,农家院变成农家乐。目前景区周边种植业、养殖业、农家山庄、餐饮旅店业、小商品零售业等业态发展迅猛,实现旅游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深度融合,是“精准扶贫”的典型。

向绿色产业要效益

该县依托丰厚殷实的生态“家底”,在“绿变产业”上做文章,出台了《关于加强茶产业品牌建设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对申报绿色食品茶、有机茶、无公害茶、ISO质量体系认证及标准化良种茶园和苗圃进行补助,鼓励广大茶农和茶叶企业发展茶产业。建设了省级“汀溪现代生态农业(茶叶)示范区”,涵盖东南茶区6个乡镇30个产茶村的8.5万余亩茶园,并新建1.2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14家农民茶叶合作社又抱团创业,成立安徽泾县兰香茶营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全力打造打造“泾县兰香”品牌名茶。县财政每年还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茶叶产业化发展和品牌建设。成功组织举办四届“汀溪兰香名茶交易会”和二次“泾县兰香名茶交易会(采茶节)”,搭建销售平台,扩大泾县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该县拥有茶叶专业合作社30多家,带动了群众致富。谈起茶产业扶贫,安徽兰香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祥云告诉记者:“我公司与上漕村对接,免费赠送优质茶苗给贫困户,并指导他们整地、栽培,帮助他们销售茶叶,增强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从根本上解决了脱贫问题;在高山村建起500亩茶叶基地,安排贫困户管理,每人承包一块,签订合同,每年可为贫困户增收9000-12000元;流转红星村高坦组200亩土地,其中贫困户童腊宝以4.5亩土地入股,一年收入6000元;把高山组、场厅组、前东组、横路组的荒山流转下来,整理出来,提供茶苗,指导栽培,连成一片,让荒山变成金山银山。”

向绿色开发要效益

为拓宽绿色产业广度和贫困户就业门路,该县加大绿色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培育具有前景明、销路好的绿色产品和品牌,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泾县桃花潭镇乌石村依托“木梳+雷笋”产业,成立竹木品公司,对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提供就业岗位,帮助贫困户提高收入。采取‘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以及“线上”销售、“农超”对接、引进外地营销企业参与合作等方式发展雷笋产业,打好脱贫致富组合拳。据悉,目前熟练工在木梳车间上班,每月能增收3000-4000元。该村每年生产、销售“泾青太”牌雷笋干和鲜雷笋已达80万斤,并带动了乌石、观阳、宝峰等周边300多户农户发展雷竹。安徽云岭镇章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借助云岭镇5A级景区特色,开发了中洲滩千亩农业种植基地——千亩牡丹园项目,项目主要内容是玫瑰、牡丹、中药材种植,主要经营生态农业观光、花卉观赏、蔬菜采摘,垂钓休闲等旅游景观项目。目前已发展1000亩用于种植牡丹、芍药、月季等观赏花卉,接下来将种植时令果蔬供游人采摘,建设垂钓中心、农庄餐饮休息中心、牡丹园基地道路硬化、修建耸壁寺索道、修建落星潭吊桥等休闲中心。(张安)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