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锻炼是指幼儿入园后至早操前利用器械和设备等材料开展的以体能发展为目标的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内容,是让幼儿满足两个小时户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优化。

一、合理有效利用场地器材资源

激发幼儿锻炼积极性,环境创设是一个很关键的要素。环境的组成部分很多,有纯自然的(如:空地、绿化带等)和非自然的(如各类活动器械等),将这些自然的非自然的物质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合理有效的利用所有资源,潜移默化地对幼儿发生影响。

(一)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场地环境

为了避免晨间锻炼场地的混乱和无序,我们合理安排了活动场地,制定了《幼儿晨间锻炼活动场地安排表》,从周一至周五,各班老师根据场地的安排,选取相应的器材,在安排的活动区域有序的开展晨间锻炼。新颖别致的场地布置以及有选择地变换运动地点能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园内的场地按地形特点进行划分,分别安排大、中、小班幼儿共同活动,并采用幼儿园统一轮换制与教师自由商讨交换相结合的形式,每班轮流进行,互不干扰,教师们除了按幼儿园统一安排的场地进行活动外,也可以根据活动需要或孩子们需要灵活选择和调整锻炼场所,从而有效的利用了每一快场地,每一个区域,提高了各类活动场地的使用率,也丰富了幼儿的活动体验,增强了幼儿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了幼儿的不同动作技能。除了合理安排好场地外,还要善于综合利用和开发现有环境,在认真分析园内设施教育价值的基础上结合本园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活动。

(二)提供灵活多样的活动器材

活动器材是激发幼儿积极性的最基本的前提,只有幼儿对活动器材感兴趣,才能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与运动,只有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使用活动器材,才能维持幼儿的兴趣。因此,以幼儿为本,提供能吸引幼儿参加锻炼的器材显得犹为重要。美国近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指出:“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信号和象征,兴趣显示着最初出现的能力。因此,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家是最重要的。” 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捕捉孩子的信息,在考虑幼儿基本动作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提供他们喜欢的器材,如:多功能可变性的器材(如圈、球、棍、绳、旧鞋盒、轮胎)玩法变化多样,幼儿百玩不厌。提供幼儿感兴趣的器材会引起幼儿锻炼的积极性与热情,从而达到发展各种动作的目的。

提供让每个幼儿获得成功体验的器材,以吸引不同特点的幼儿参与锻炼。小班提供一些不需要太多技能且模仿性强的活动器材,同时要考虑数量丰富;中班幼儿正处于运动爆发期,提供能促进其身体协调发展的的器材,给大班幼儿提供的则是动作技能高、能满足幼儿创造性地玩的需要,促进综合素质提高的活动器材。

我们充分利用自制的活动器械,以教师为主体,孩子与家长积极配合,收集废旧物品,自制活动器械。积极挖掘身边的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老师、孩子、家长的聪明才智。例如:把家里废旧的线圈通过老师的巧手涂上各种颜色,在晨间活动中,孩子们当小桥走,当马儿骑,还可以当碰碰车、当火车开;把废旧轮胎涂色,可以当桥墩练习跳,系上绳子拖锻炼力量;把牛奶罐制作成高跷,练习幼儿的平衡能力;把汽水瓶制成弹力球,练习幼儿的手臂的力量;我们还用可口可乐瓶制作了幼儿爱不释手的陀螺,用铁丝制作了会滚动的铁环;用透明胶把几个易拉罐缠在一起做成梅花桩,幼儿练习走、跑,锻炼平衡能力等等。让丰富多彩的自制体育器械吸引孩子、激起他们参加活动的热情。

二、内容丰富有趣,形式灵活有创意

晨间锻炼内容的趣味性,教育性直接影响活动的成效,我们选择了丰富有趣的游戏作为晨间锻炼的活动内容。如传统游戏:结合《纲要》精神,赋予老游戏新的生命,巧妙利用旧游戏,给传统游戏注入新的活力。如《木头人》游戏中,让幼儿手拿报纸棒或其他器械,变念儿歌变舞动棒,最后做个静止的动作,摆出不同造型。利用传统游戏:高人矮人、老狼老狼几点了、猫捉老鼠、套圈等,赋予新的内容和器械,使孩子活动的兴趣更高,锻炼的效果更好。民间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滚铁环、马兰花开、网小鱼,瞎子摸鱼等,只需简单的材料,不受人数限制,孩子还可自主选择,满足了孩子的需要,给与了孩子选择的权利。

自选游戏: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活动器材自由玩,在万众探索、发现多种玩法,老师随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创新意识,捕捉创造、想象的火花。自编游戏:根据幼儿发展目标,结合器材特点,设计游戏的情节,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体验中发展动作。如情景游戏《小猴摘桃》、《种小树》;竞赛性游戏《我是小小邮递员》、《炸碉堡》、《我是小小消防员》等等。

三、指导适时,精心,有序

在幼儿晨间锻炼过程中,教师是否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往往直接关系到活动是否成功,是否达到锻炼幼儿身体的目的。教师应把要实现的教育目标物化在使用材料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这是提高幼儿锻炼主动性的关键,也是达到教育目标的关键。

(一)适时灵活的指导方式

(1)参与式:教师参与到锻炼活动中,以自己的情绪激发感染幼儿,并作适当的示范或在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帮助,这样能吸引幼儿积极地投入活动。如与小班幼儿一起活动时,根据情景扮演某一角色,吸引幼儿参与。

(2)观察式:在器材充足、幼儿活动较投入的情况下,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教师随时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根据活动现象作出相应判断并及时指导或作适当的肯定鼓励。

(3)启发式:教师向幼儿抛出开放式的问题,引发幼儿思考探索,形成幼儿探索、体验、创造为主的形式,当孩子不知道某种器材的正确玩法时,给与适当的启发引导,让孩子自主探索,使之成为活动的主体。

(4)合作式:让幼儿自找同伴互相指导、示范,共同练习,在同伴的影响下学得更开心、更轻松。

(二)注意综合把握活动过程

在活动的指导过程中,教师的注意点、敏感点不能集中于一点,而必须是全面把握。既不能只注意活动量而忽视动作的发展,也不能只重视“体”本身而忽视意志品质的培养、交际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而应关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运动量和运动密度,并及时进行调控。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