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0个自然村,7年内旧貌换新颜,这是发生在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农村的巨变,带来这一巨变的,是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11月6日上午,伴随着精彩的宣传短片,由余江区宅改融合办、余江区融媒体中心、上海飞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宅改看余江”第二场直播活动如约而至。

两天的直播活动,累计22万余人次通过“幸福余江”“宅基地管理与利用”“余江发布”观看直播,共同见证“宅改”下余江乡村的蝶变之路。同时,江西省融媒体中心通过“三级联动”机制向全省的市、县两级融媒体中心进行了同步推送。

“昨天直播的三个村庄,都是2015年第一轮‘宅改’的试点村,共同的特点是村域范围大、改革难度高,探索取得的改革经验也很丰富。”余江区政府党组成员、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区宅改融合办主任易长青在开场时说,今天将要走进中童镇乘龙高石塘村、锦江镇灌田洪家村和中童镇深塘周家村,这三个村是2020年深化“宅改”试点启动后的试点村庄,产业发展程度普遍较高,改革的新方式、新路径值得总结和推广。

雷竹笋种植成本与利润_致富经雷竹笋_致富经余方种植竹笋

易长青主任在中童镇乘龙高石塘村做开场介绍(余红/摄)

十月获稻,家乡的蓝最纯粹。怀着回馈家乡的情结和建设家乡的决心,在外经商37年的童火才回到中童镇乘龙村任党支部书记。“改革的起步阶段非常困难,很多群众不理解,我们把村庄的美好蓝图一遍一遍的讲给群众听,调动他们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童火才说道,“不止村干部说,我们充分发动在外人才,一方面发挥他们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争取他们在人脉、资金、项目等方面优势,为做好群众工作、推动改革实施增添了强劲动能。”

雷竹笋种植成本与利润_致富经余方种植竹笋_致富经雷竹笋

乘龙村支部书记童火才讲述高石塘村“宅改”历程(余红/摄)

从美丽庭院里的乡村诗意到生态资源优势的释放,灌田村党支部书记洪细树说,是“宅改”改出了秀美村、吹来了文明风、写下了致富经。该村拆除围墙,打开心墙,每家每户20平方米的小院,统一风格的低矮通透式景观墙成为标配。同时,将“宅改”与村集体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盘活村里的闲置宅基地种植东魁杨梅,并加栽红美人橙子、雷竹笋等经济作物,极大地促进了产业发展壮大、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雷竹笋种植成本与利润_致富经雷竹笋_致富经余方种植竹笋

灌田村支部书记洪细树讲述洪家村“宅改”历程(余红/摄)

“这个村庄有它的特殊之处,可以总结为‘三高’:一是海拔位置高,二是土地价值高,三是周边发展程度高。”中童镇管天国镇长在介绍深塘周家村时说,在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城市规划区内做‘宅改’,首先要紧紧依靠群众做好村庄的规划,让群众看到村庄的未来,让群众相信改革能够给他们带来的获得感。其次要选好建强村民理事会,依靠理事们在村里的威望去做群众工作,这项工作做通了,很多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

致富经余方种植竹笋_致富经雷竹笋_雷竹笋种植成本与利润

中童镇镇长管天国介绍深塘周家村“宅改”情况(余红/摄)

“余江在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和数字化建设这一块有哪些突出亮点?”

“2020年10月,余江区农村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国率先投入使用。历经1.0和2.0版本,目前共九大功能模块,上线稳定运行两年多,做到了实用、管用、好用。全面完成全区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约78760宗宅基地信息全部录入系统。系统接入赣服通,政务服务高效便捷,正在惠及广大农村群众,累计受理1545户农户宅基地申请,完成审批842件。”

雷竹笋种植成本与利润_致富经余方种植竹笋_致富经雷竹笋

余江区农村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截图)

在现场互动环节,易长青主任回答了部分“宅友”的线上提问。

雷竹笋种植成本与利润_致富经余方种植竹笋_致富经雷竹笋

易长青主任回答部分网友提问(余红/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吕萍教授以视频连线方式对余江宅改工作做点评。吕教授表示:余江的“宅改”工作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成果不断,改革示范效应持续扩大。建设农民公寓,探索物业进乡村,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依托各地资源禀赋,将“宅改”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把改革的落脚点放在“三产”融合上,进一步激活了发展要素,让改革更接地气、更具活力。创立村民理事会制度,引导群众有序参与改革的决策、管理和监督,实现了“群众的事群众办”。

致富经雷竹笋_致富经余方种植竹笋_雷竹笋种植成本与利润

中国人民大学吕萍教授点评(直播截图)

深化“宅改”试点以来,余江区按照“全面巩固示范村、快速提升一类村、集中攻坚二类村、逐步消灭三类村”的工作思路,实施“百村示范、千村巩固”工程,打造宅改2.0版本。在直播画面中,我们看到了余江探索成立组级集体经济合作社、签订宅基地使用合同、“一宅变三园”、信息化平台建设、拯救老屋行动、建房风貌管控、创新“两闲”盘活利用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本次直播活动充分展现了余江人民勠力同心、风雨同舟、奋力夺取“宅改”“第四面红旗”的改革精神,在余江区营造了更为浓厚的改革氛围。

在直播过程中,各地干部、专家、学者纷纷点赞余江宅改成效,期待来余江考察学习。

本次直播还突破了此前直播的单一画面限制,创新实现转场切换、多屏互动和实时连线等功能。(阮庆文)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