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鲻鱼。俗称:乌鲻,白眼,博头,乌仔鱼,乌头,尖头鱼;日本称“鰡”。英文名:Striped mullet 。
属鲻形目,鲻科,鲻属。体呈圆筒形,背部较平直,腹部圆,前部平扁,向后渐侧扁。头短,平扁,吻宽而短,口小,亚下位,呈“人”字形。唇厚,上颌略长于下颌,上颌骨完全被眶前骨掩盖,后端不外露。下颌前端有一突起,与上颌的凹陷嵌合,上下颌边缘具有绒毛状细齿。眼大,外披有一层厚的脂膜,称脂眼睑,盖住瞳孔的1/3。鳞大,除吻部外全体被鳞;胸鳍位置高,与眼平行,基部有一大的长形鳞片;腹鳍腋部也有一个三角形瓣状的大鳞;侧线不明显。背鳍两个,第一背鳍短小,由4根硬棘组成,位于体正中;第二背鳍在身体后部,与臀鳍相对。尾鳍叉形。头部及体背苍黑色,体两侧灰白色,体侧上半部有7条纵的黑色条纹,腹部白色,各条纹间有银白色的斑点,各鳍灰白色。
鯔为近岸生活的海产鱼类,尤喜栖息于咸淡水混合的水体和江河入口处,也有上溯至纯淡水江段的。性活泼,善跳跃,对环境适应力强,在淡水、咸淡水和盐度高达40‰的海水都能生活,属中下层鱼类。雄鱼性成熟一般为4龄,雌鱼为5龄,生殖期为3-4月,在浅海接近河口处产卵。幼鱼有集群随水流进入河口及海湾内的习性。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料,长大后则摄食硅藻或刮取固着于泥表的生物。钓法上手竿、海竿、浮钓和底钓都是可以上鱼的。浮钓:最好就是使用爆炸钩,大漂将食攥到爆炸钩上后将钩尖向外插到食上,下1—1.5米就行好了。我们选用的食物要稍硬些,以免时间久了,食物都给泡化了。底钓:也是使用爆炸钩,它的钓法跟钓淡水的鱼类一样,只要找那些无流,无碎石处的地方就可以了。
鯔鱼肉细嫩,富含脂肪,属于上等食用鱼类。苏浙一带的渔民以前有利用幼鱼集群进入河口和海湾的习性大量捕捞幼鱼,进行腌制,称之为“鯔鱼生”。肌肉入药,有健脾益气、消食导滞之功效,主治脾虚、泄泻、消化不良、小儿疳积及贫血诸症。
8、蓝点马鲛,俗称鲅鱼、条燕、板鲅、竹鲛、尖头马加、马鲛、青箭。英文名:Japanese spanish mackerel 。日文名: サワラ 。拉丁文名:Scomberomorus niphonius。
属鲅科,体长而侧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为25~50厘米、体重300~1000克,最大个体长可达1米、重4.5千克以上。尾柄细,每侧有3个隆起脊,以中央脊长而且最高。头长大于体高。口大,稍倾斜,牙尖利而大,排列稀疏。体被细小圆鳞,侧线呈不规则的波浪状。体侧中央有黑色圆形斑点。背鳍2个,第一背鳍长,有19~20个鳍棘,第二背鳍较短,背鳍和臀鳍之后各有8~9个小鳍;胸鳍、腹鳍短小无硬棘;尾鳍大、深叉形。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主要渔场有舟山、连云港外海及山东南部沿海。每年的4~6月份为春汛,7~10月份为秋汛,5~6月份为旺季。钓法上用矶杆长柄钩挂小白条鱼浮钓。 , a+ z/ Ve0 h0 e
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9克多、脂肪2.5克,肉坚实味鲜美,营养丰富。除鲜食外,也可加工制做罐头和咸干品。其肝是提炼鱼肝油的原料。
9、黑鲷。俗称海鲋、青鳞加吉、青朗、乌颊、乌翅、黑加吉、黑立 等。拉丁文名: Sparus macrocephalus
属鲷科,黑鲷体侧扁,呈长椭圆形。头大,前端钝尖,第一背鳍有硬棘11-12,软条12。两颌前部各有3对门状犬齿,其后为很发达的臼齿,上颌侧部4-5列,下颌侧部3-4列,锄骨部各有3对门状犬齿,其后为很发达的臼齿,上颌侧部4-5列,下颌侧部3-4列,锄骨及口盖骨上无齿。两眼之间与前鳃盖骨后下部无鳞。侧线上鳞6-7枚,体青灰色,侧线起点处有黑斑点,体侧常有黑色横带数条。
黑鲷鱼在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都有分布,在四大海区中的岛屿,岩礁和港湾相对多一些。黑鲷鱼属暖温性底栖鱼类。它喜欢栖息在岩礁或者沙泥底质的海区。一般不作长距离洄游。以小型鱼类,虾类,贝类和环节动物为食饵。体长一般为12-30CM,最大重量4KG 。近岸岩礁周边、港湾、码头防波堤,河流出口处,内湾沙泥地,养鱼排,养殖场等都是垂钓的地方。矶竿浮游矶钓法,投竿远投底钓法均可。沙蚕,虾肉,海蛎肉,小活虾,小活螃蟹,双壳蟹肉,鲎膏,鱿鱼膏面团,鸡肠等均可当钓饵。钓期旺季:5-10 月。
黑鲷肉质坚实,肉丝较粗,远不如真鲷鲜嫩,口味比较清淡。但易于保管和贮存。
10、鲆鱼。也叫比目鱼、蝶鱼。
比目鱼是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约600种圆形扁平鱼类的统称。鲽科(Pleuronectidae)100种,一般两眼位于右侧;鮃科(Bothidae)约200种,两眼均在身体左侧;鳎科(Soleidae)和舌鳎科(Cynoglossidae)。我钓的这鱼属鲆科,但具体是哪种鱼我现在还叫不出来,但它们的习性基本相同。
均为底层海鱼类,栖息在浅海的沙质海底,捕食小鱼虾。身体扁平。双眼同在身体朝上的一侧,这一侧的颜色与周围环境配合得很好;它们身体的朝下一侧为白色。比目鱼的身体表面有极细密的鳞片。比目鱼只有一条背鳍,从头部几乎延伸到尾鳍。它们主要生活在温带水域,是温带海域重要的经济鱼类。
比目鱼的眼睛是这样变化的,从卵膜中刚孵化出来的比目鱼幼体,完全不象父母,而且跟普通鱼类的样子很相似。眼睛长在头部两侧。每侧各一个,对称摆放。它们生活在水的上层。大约经过20多天,比目鱼幼体的形态开始变化。当比目鱼的幼体长到1厘米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比目鱼一侧的眼睛开始搬家。它通过头的上缘逐渐移动到对面的一边,直到跟另一只眼睛接近时,才停止移动。不同种类的比目鱼眼睛搬家的方法和路线有所不同。比目鱼的头骨是软骨构成的。当比目鱼的眼睛开始移动时,比目鱼两眼间的软骨先被身体吸收。这样,眼睛的移动就没有障碍了。比目鱼眼睛的移动是比目鱼的体内构造和器官也发生了变化。比目鱼已经不适应漂浮生活,只好横卧海底了。比目鱼是名贵的海产。渔业上把它叫做牙鲆。牙鲆的身体一般长25厘米到50厘米,最大的牙鲆有70厘米。牙鲆会根据季节的更替,做短距离的集群洄游。在我国沿海,牙鲆有广泛的分布。
11、小姐鱼?
此鱼是在渤海海盆区深海沉船区钓上来的,摘钩十分困难。鱼身不段翻卷。据说如被它卷到手臂上将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此鱼背鳍似钢针一般,将全部插入网中。关于此鱼其它方面资料暂无。
当然,除上述钓过的鱼之外,还钓上过其它几种鱼,除了叫不上鱼的名字,还因它们有的个头小,不具有什么经济价值,就不再研究范围了。
海钓的魅力就在于有时你不知会钓什么鱼来,我最多的一次钓过6种鱼加一种螃蟹。你如能把它们的名字说对,下次可随我免费钓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