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咪依噜十年变迁 听彝族群众畅谈增收致富经

——南华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亮点

走进四月的咪依噜风情谷,这里绿树掩映,风景秀丽。咪依噜风情谷地处南华、姚安、牟定三县交界处的南永二级公路两侧,南永公路沿线涉及岔河村委会6个村民小组,现在有356户1601人,其中彝族人口为99.7%,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区域。这里民居建筑、彝族语言、服饰、饮食、传统习俗、歌舞乐曲保留完整,是一个风情浓郁的彝族聚居村寨。

2006年以来,南华县委、县政府紧紧依托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当地丰富的民族风情文化积淀深厚的资源,打造“咪依噜风情谷”,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成为了AAA级旅游景区,有力带动了彝族群众增收致富,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致富经碗团_柳林碗团批发多钱_柳林碗团图片

罗存芬正在自家的柜台上认真的对着当天的账目

谈起咪依噜的十年发展变迁,彝人客栈的罗存芬很有发言权。自2007年4月开始在咪依噜风情谷经营农家乐,迄今已经是十年,十年间,她见证了咪依噜风情谷的变化,也让自己从一个普通妇女成长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以前我在南华县城收菌子,那时候一年的收入也就几万块,现在我每年经营农家乐的收入有二三十万。客人多的时候一天会有一二十桌,每天的毛收入基本能在五六千。又刚好在公路沿线,交通方便,很多攀枝花、昆明的游客都是慕名前来,生意很不错。”说起十年间的变化,罗存芬的话语间是满满的底气。

致富经碗团_柳林碗团批发多钱_柳林碗团图片

村里的姑娘在自家的农家乐打工,都有不错的收入

正在罗存芬家打工的李天翠告诉记者,她在彝人客栈打工三年,每年收入将近三万元,除了每个月的工资收入,她还能将家里种的蔬菜、养的鸡、猪卖给客栈,又是一份收入。李天翠说:“在村里打工,既有收入,又能照顾家里,农忙时节还能在家帮忙,很满足”。

据岔河村党总支书记李天荣介绍,在政府支持下,2016年投资2000万元建设的塑木小镇在四月底,整体工程即将完工。塑木小镇建成后,又是一个集中展示彝族民族特色的“外墙”,咪依噜风情谷又将新添一个“看点”,新的亮点必将带来新的收入。

据了解,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以来,南华县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发展项目,成效明显。其中,2013至2015年实施雨露民族团结示范乡、龙川镇车子塘村委会车子塘民族团结示范村、龙川镇岔河村委会小岔河民族特色村寨、雨露乡后甸村委会袁家丫口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沙桥镇山场村委会一碗水民族团结示范村、五街镇中村村委会核桃树(罗鲁村)民族特色村寨等一批民族团结示范村项目建设,总投资达7373.99万元,整合1061.27万元,省州民委示范区项目扶持420万元,龙川镇岔河村委会小岔河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受到了国家民委表彰,龙川镇小岔河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致富经碗团_柳林碗团图片_柳林碗团批发多钱

正在建设中的塑木小镇,四月底主体工程即将完工

南华县民宗局副局长马勇介绍:近年来,南华县通过实施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有力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南华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记者 丁忠泽 摄影报道

姚安县九族四十四姓草海群众的别样“秦晋之好”

——草海彝村移民搬迁书写新历史

记者采访团一行刚刚走进位于姚安县光禄镇以东的草海彝村,只听见一阵热闹的鞭炮声,一打听,原来是草海彝村村民宁发学家办喜事,怪不得村里那么热闹。

柳林碗团图片_柳林碗团批发多钱_致富经碗团

民族特色示范村 朝阳新村

说起姚安县的草海彝村,就不得不提一提它的搬迁历史。草海村地处坝区,交通便利,距离县城8公里。草海彝村是2003年大姚“7·21”和“10·16”两次地震后,为安置大姚、姚安两县13个乡镇64个边远贫困村因灾受损严重、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灾民而进行的异地搬迁恢复重建点。草海村辖4个村民小组,搬迁之初全村有人口450户1917人,至现在491户2014人,彝族、汉族、苗族、壮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等9种民族44个姓氏的群众在此居住,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8.3%,所以也称草海彝村。

2004年搬迁至今十余载,草海彝村从一穷二白变身为现在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示范村,其中不乏艰辛与努力。

柳林碗团批发多钱_致富经碗团_柳林碗团图片

宁家仁正在扩建自己的肉牛养殖棚,扩建后,他的肉牛养殖规模将扩大到60头左右

致富经碗团_柳林碗团图片_柳林碗团批发多钱

草海彝村的家庭肉牛养殖产业颇具规模

搬迁入住后,如何让群众搬得来、住得下、稳得住、能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和关心的问题。先后发展种植烤烟、西瓜、青花、西芹等经济作物,但是受技术和市场制约,没有做大做强,无法形成支柱产业,村集体和群众增收难成为村两委的头等大事。后来经过调研和调整发展思路,开始动员和鼓励农户养殖大牲畜,养殖肉牛,经过示范养殖,村民收入大幅增加,草海村先后成立了肉牛养殖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和养牛协会。

宁家仁作为村里的养殖大户,他告诉记者,养殖肉牛三年多来,他出售肉牛150头左右,收入15万元左右。现在,他正在扩建圈舍,下一步,他要扩大养殖规模,养殖60头左右的肉牛。“以前都是出去打工,没有什么产业,收入也不高,后来看见村里人都在养,很有赚头,我也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养起了肉牛,现在收入很不错。”

据草海村委会干部杨正书介绍,村民们刚刚搬来的时候,人口多,土地少,每人人均6分4的地,也没有什么收入来源。现在通过发展肉牛养殖,村民找到了路子,有了收入来源。现在村里80多户都参加了肉牛养殖合作社,养了900多头牛。同时,草海村也把丰富的养殖经验带到了周边的县、乡、村,肉牛养殖业已经成为了草海彝族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柳林碗团图片_致富经碗团_柳林碗团批发多钱

村里有户人家结婚,村里的人们都来帮忙了

谈起草海彝村,还有另外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就是两县十三乡,九族四十四姓的故事。草海村委会三组的村民小组长余兴友兴致勃勃的向记者介绍起其中的故事。

原来,搬迁之初,大家谁不认识谁,相互之间也不交往。随着生产生活的增多,村民间过年过节也开始走往,大家互相交流,守望相助。“从搬迁到现在,我们村里人开始交往,通婚,现在同村结婚的都有150多户,大家现在就像一家人一样。你看,今天宁发学家姑娘结婚,大家都自发来帮忙,都来凑个热闹。”记者 丁忠泽 摄影报道

致富经碗团_柳林碗团图片_柳林碗团批发多钱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