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新闻网讯 历史悠久的青石板路,红黄相交的商铺招幌,满街四溢的油茶香气……在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岔山村的美食街,这里经常人来客往、热闹非凡。
记者走进岔山村美食街发现,这里街头巷尾都是岔山特色美食小店,如若恰逢正午,更是满街飘香。村民杨如秀就在这里经营着一家小餐馆,主打瑶族特色美食。
杨如秀的餐馆内装修别具一格。
岔山村特色美食梭子粑粑。
杨如秀告诉记者:“我们岔山村刚开发这个潇贺古道的时候,我就跟4、5个村民合伙开了一家餐馆,后来看客流量不错,就自己单干开了一家店,收益很不错!”店里菜单上的各色菜品原材料大都来自本地,比如熏鱼、熏肉、香芋南瓜、土鸡、腐竹等,质醇味美。这些餐馆在对外传递岔山美食的同时,也为当地村民农产品增加销售渠道、带来新收益,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循环。
记者翻看杨如秀店内的菜单,第一个菜品映入眼帘的就是“手工腐竹”。由于手工腐竹香味浓郁、清爽可口,这份特色小炒深受游客喜爱,而这份菜品的原材料供应地,离杨如秀的店铺不超过两公里。
村民正在晾晒手工腐竹。
手工腐竹整齐排列晾晒。
寻梦岔山品牌手工腐竹是岔山村优质手工腐竹的代表,在寻梦岔山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里共有8条生产线,4个工人,一个月可生产干腐竹1万斤,除供应给本地销售外,腐竹还销往广东、长沙、南宁等地。
岔山村党支部书记杨志魁告诉记者:“我们岔山村做手工腐竹历史悠久,为充分保障口感,我们一斤黄豆只能产出4两腐竹。目前,我们的腐竹线上线下同步销售,销售价格虽然比市场价高,但品质出众,市场一直供不应求。”
自今年4月正式建成投产以来,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寻梦岔山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采取村民投入资金、按比例分红的形式,吸引29户脱贫户和11户致富带头人,共投资49万。仅在开工的第二个月,脱贫户和致富带头人就获得了第一笔分红。在岔山村,村民通过入股进行分红的方式还不多见,从打工到股东,村民们实现了新的收益方式,这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可能。
岔山村美食街街景。
岔山村特色米豆腐。
岔山村特色美食铺开了村民致富新路子。在岔山村,村民们开起小餐馆,种起特色蔬果,加工起特色农产品,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在几年时间里,实现从脱贫到致富的转变。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什么时候实现小康生活?”“怎样实现小康生活?”的答案。
自2016年起,岔山村充分利用古林古村古街道、原汁原味原生态的自然资源和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的历史资源,以群众日常的“一碗油茶、一个梭子粑粑”结合“互联网+古街+美食”的发展模式,着力和发展潇贺古道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五年时间,昔日的贫困村“牛屎村”蜕变为远近闻名的网红“美食村”,吸引了周边湖南、广东等地众多游客。
统计数据显示,从2021年大年初一至今,岔山村接待游客已1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00多万元。目前,在岔山村美食街发展起各种特色店铺30多家,近一半为贫困群众经营,在贫困户经营的店铺中,每年纯收入最少的也有2-3万元,最多的利润达30多万元。(本网记者 覃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