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红带领调研组深入我市,就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质量发展工作及《山西河道管理条例》(修订)工作进行专题调研。谢红对我市依托特色资源,农文旅一体化推动乡村振兴等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并鼓励要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平顺县中药材专业镇创新创业孵化中心、西沟展览馆、纪兰党性教育基地和纪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沙棘生产线、通天峡药旅融合区文化旅游产业,上党区韩店街道桥沟村乡村田园综合体、苏店镇东贾村设施农业和农产品,黎城县西井镇源泉村太行丹泉小镇等地实地察看,并与市、县人大代表、企业代表、农民代表围绕调研主题进行座谈,听取汇报。
谢红对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她指出,西沟村作为全国的脱贫攻坚典型,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更要走在全国前列。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要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瞄准特色产业,坚定不移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发挥红色文化优势推动文旅融合,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强化组织保障,压紧压实各级各行业主管部门责任,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广泛开展实用型乡村人才培育,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谋划工作、指导基层、解决问题上来。要统筹抓好主题教育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以“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小华、副主任卢展明及秘书长牛金生参加。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我市各县区依托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全力加快农业产业项目建设,推动农业产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在潞州区老顶山街道南垂村的5G农业产业园项目花卉绿植园的施工现场,承建单位正在按照任务计划、时间节点,全力加快项目收尾工程——温室浇灌排水沟建设。目前,花卉绿植园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0%。
与此同时,为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村里还在目前闲置的项目用地上种植了油菜花,眼下油菜花竞相绽放,金色的花海犹如一条条金黄的绸带,环绕着山峦,春意盎然,吸引了不少市民纷至沓来、拍照打卡,感受春日田园气息。
据了解,南垂5G农业产业园项目占地480亩,按照“一心两带三片区多节点”的思路进行规划布局,将建设综合服务中心、生态农业体验区、花卉绿植园、研学基地、家庭农场等功能区。项目建成后,将有效促进当地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潞州区南垂村依托区位优势加快打造成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农业产业示范园,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而黎城县则是充分利用土地、水利资源优势,全力加快推进万亩玉米制种基地建设。
今年以来,黎城县紧紧围绕“种业振兴行动”,确立了“2023年至2025年黎城玉米制种基地县”规划项目,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扩规模,三年增效益”行动方案,全力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建设、专业镇打造等重点工作。目前万亩玉米制种基地已初具规模,涉及上遥镇、西仵镇、程家山镇等5镇10村。建设完成后,每年可生产优质玉米种子240万公斤,实现年产值1900余万元,可带动农户1600余户,就近累计解决100余人就业。
良田配良法,产量上台阶。近年来,沁县立足“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高地”总体发展目标,大力推广标准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做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沁县定昌镇迎春村,来自山西农业大学的农技专家正在给村民讲解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巧,如何控制株距、施肥管理、防控病虫害?这些都是增产增收的关键。
“2+3”模式就是按照“2行玉米+3行大豆”的要求种植,可有效破解玉米大豆争地矛盾、推动玉米大豆协同增产,具有一田双收、稳粮增豆、一种多效、用养结合等优势。有了专家的技术指导,村民在地里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操作大型复合播种机起垄、点种、覆膜。
去年,沁县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00亩,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都比较明显。今年,沁县决定继续试验推广“2+3”模式,落实10000亩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同时做好技术指导工作,真正实现“土地增值、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录音:乔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