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方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让患者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确保医疗机构在提升质量安全的同时,兼具人文之暖,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中医医院(太和医院中医医院)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医患共情、人文疗愈”系列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着眼于健全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创新服务模式。为确保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工作取得实效,医院建立了“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其他领导协同抓,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2021年起

医院开展院内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要求各部门及科室从患者最切身、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进行改进,全面改善医疗服务。

2022年

开展为期一年的“优质服务月”专项活动,通过PDCA专项整改,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服务方式,提升全院服务水平,形成了“临床医技围绕病人转、行政后勤围绕临床转”的工作局面。

2023年

医院将主题年定为“服务效益年”,开展全院“服务能力提升”活动,更是将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提到更重要的地位。

六步走,打造优质医疗服务

1.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医院进一步优化院内接诊、治疗、转诊、管理的流程,强化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救治中心的建设,构建快速、高效、广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如在卒中中心管理方面,医院构建“卒中快速救治链”垂直管控体系,完善医联体救治网络,打造一呼百应救治模式,构建“628”护理行为节点线,有效缩短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DNT时间。

2.开展多学科诊疗方式。针对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复杂疾病等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如医院在采用多学科协作集合精细化管理模式中发现,对慢阻肺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自我管理效能。

3.发挥中医院特色优势。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创新和用具革新。如开展铺灸联合中药塌渍在淋证中的应用,达到标本兼治功效。将健康教育、健康科普、健康管理、疾病预防等纳入到医疗卫生服务范围。医院通过构建医院-社区-家庭联动下的宣教模式,打造管理、制度、培训、评价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形成多形式、多元化、全方位的宣教模式,强化居民健康意识,促进健康行为养成。

4.积极推行磁性护理。倡导“没有开心的护士就没有满意的患者”,实施患者关怀计划和护士关爱行动。各科室开展“围手术期五个第一次”“平行护理服务模式”“三定两访延伸服务”“以爱为名,护士上门”等优质护理服务举措。

5.开展护理服务能力提升“护患共情、人文疗愈”专项行动。包括:开展护患角色体验活动,设立“护患角色体验日”,由护理部统筹安排、统一组织,各科室挑选一名有较好辨别能力、较强分析能力和敏锐观察能力的护理人员作为体验员,进行角色转换,作为患者陪护人员,亲身体验作为患者家属接受护理服务时的感受。

在全院范围内征集对病人的服务承诺,服务承诺包括有声语言、对应行为和承诺释义三部分,应做到“说出来容易,做起来不难”,即说出来朗朗上口,自然,不做作,有职业价值,体现护士尊严,彰显护士美好形象;做起来不费功夫,落脚在护理日常平凡的工作细节,不额外增加护士负担,没有多余成本,能够切实改善病人就医体验,彰显护理人文。

将征集的优秀服务承诺内容编制成标准化护理服务举措,并下发科室,督促护士认真践行服务承诺内容。护理部通过日常督导、第三方评价及出院患者随访等形式,评价各科室服务效果。收集优秀典型护理服务案例,在院内外媒体发布,展示护理服务中的感人事迹、感动瞬间,树立宣传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6.成立7支志愿服务小分队。积极参与疾病科普、慢病预防、入村到户走访等工作;关注老年人就医需求,提供多项老年人就医惠民便民举措,推动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如医院的“精灵志愿服务队”,自2016年成立以来,志愿服务队足迹遍及19个乡镇,走访214个村,入户2437个家庭。仅2022年,共开展多形式的扩展延伸服务100余项,累计服务人次5000余人次,开展社区宣传30次,上门随访160次。重性精神障碍排查2次,督导4次。爱心义诊66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专项讲座18次,共帮助1400余名精神病患者重返家庭,回归社会。

医患满意度“双提升”

系列措施的实施,医院病人满意度明显提升。在2021年度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医院员工满意度排名全省第1名,门诊、住院患者满意度排名分别第4名、16名。5个创新项目参加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全国县市医院擂台赛,分别被评为全国“十大价值案例”和“最佳示范案例”;2个质量改进项目被评为“湖北省优秀质量管理实践标杆”;1个健康科普项目在湖北省健康科普大赛获“优秀奖”。医院被评为“湖北省老年友善机构”,获得“全国改善医疗服务能力奖”。5个专科获评“湖北省县级中医医院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1个专科被评为市级重点专科。获批“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1个、“湖北省知名中医工作室”12个、十堰市名中医1人。

改善医疗服务,永远在路上!十堰市郧阳区中医医院将继续努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做好县域居民健康“守门人”!

十堰市郧阳区中医医院通过开展“医患共情、人文疗愈”系列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切实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指导,健康界、健康县域传播平台、《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联合主办的“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暨第五届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县市医院擂台赛”正在火热征集案例!郧阳区中医医院已投报案例,参加本届擂台赛。你所在的医院又有哪些好的做法可以向全国县域医疗同道展示?我们期待你的加入!

擂台赛案例持续火热征集中!等你来战!

58701695337364440

“2023第五届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县市医院擂台赛”主题

1、完善预约诊疗制度。

二级及以上医院应普遍建立预约诊疗制度,运用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预约诊疗精准度。一是提供多种途径、多种有效证件的预约,落实分时段预约,推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等多种预约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合理安排号源量,为医患沟通预留充足时间。二是推广诊间、跨科、复诊、诊疗团队内、医联体内等多种预约模式,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开放一定比例号源,发挥家庭医生在预约转诊、预约检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升服务连续性。三是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分诊系统,并与门诊电子病历系统对接,形成智能问诊—分诊—预约—病史采集流程。四是优化预约诊疗平台,推行实名制预约,加强退号、失约管理,严厉打击“号贩子”。

2、探索建立预就诊模式。

对于诊断明确且因相同疾病就诊的复诊患者,医疗机构可通过互联网诊疗平台、互联网医院或预约诊疗平台,预约复诊所需的检查检验,并根据检查检验出结果时间匹配复诊号源。

3、缩短术前等待时间。

有条件的地方,医疗机构可对诊断明确、病情相对稳定,经评估符合住院指征、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办理“预住院”,在患者入院前完成术前检查检验,缩短入院后术前等待时间。

4、再造门诊流程。

进一步优化门诊流程设计,缩短患者在门诊的滞留时间。一是压缩门诊取号、缴费、打印报告等环节,缩短患者在门诊的等候时间。二是加强引导,明确当日检查检验结果回报患者的接诊流程,简化需要多次门诊诊疗、护理的流程,减少无序流动。三是提供多种付费渠道,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探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一次就诊一次付费”。

5、创新服务模式。

医疗机构应运用新技术、新理念,以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创新服务模式。一是建立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导诊、咨询、检查检验预约、投诉建议受理、便民设备租借等服务,帮助患者熟悉就医流程。二是完善多学科诊疗(MDT)制度,鼓励医疗机构扩展多学科诊疗覆盖的专科和病种,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设立门诊MDT岗,提供“患者不动医师动”的MDT服务。三是鼓励医疗机构开设麻醉、疼痛、健康管理等新型门诊,提供更加丰富的门诊诊疗服务。四是推广门诊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打造中西医结合团队,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中医医疗机构要总结推广中医综合治疗以及集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模式。五是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弹性安排门诊时间,满足上班、上学等人群的就诊需求。六是鼓励家庭医生为符合条件的签约人群提供适宜的服务。

6、优化就诊环境。

优化门诊全流程布局,标识清晰易懂,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加强卫生间、候诊区等重点区域的卫生管理。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做好就诊环境的适老化、无障碍等改造,鼓励配备轮椅、平车、母婴室、尿布台等必要的便民设备设施。树立老年友善服务理念,解决影响老年患者就诊的“数字鸿沟”等问题。

7、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

优化院前急救服务流程,提升120呼叫定位精度,缩短呼叫反应时间。加强院前医疗急救常备力量与机动力量建设,积极构建立体化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提高院前医疗急救的能力。

8、加强院前院内衔接。

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中心建设,建立急诊急救高效衔接的流程,搭建患者数据院前院内实时交互信息系统,提高急诊急救服务效率。

9、做好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

一是建立健全急诊患者分级救治模式,坚持“就急、就重”原则,根据患者病情(濒危、危重、急症、非急症)建立分级救治流程,急危重症患者“优先救治、后补手续”。二是探索构建院前院内急危重症救治“三通三联”一体化救治模式,形成救护车直通导管室、手术室及重症监护室的流程,联通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之间的抢救绿色通道。以急诊为平台,建立急危重症患者多学科联合救治机制。

10、完善住院医疗服务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日间医疗服务制度,三级医院普遍建立日间手术管理制度,鼓励医疗机构拓展日间医疗服务范围并完善相关制度。二是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丰富临床路径覆盖病种数量及内涵,在医联体内建设一体化临床路径。三是全面推进检查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资料的互通共享,加强检查检验相关专业质量控制和管理。四是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医院的中医优势病种应当以中医治疗为主。

11、加强住院患者综合服务。

一是鼓励三级医院积极探索建立覆盖门急诊和住院全流程服务的疼痛管理新模式。在二级及以上医院推广普及分娩镇痛等疼痛管理模式。二是鼓励二级及以上医院为患者提供营养筛查、评估、诊断、宣教、治疗等临床营养服务。三是提升医务人员的患者心理评估意识和能力,积极开展住院患者心理评估,及时识别患者心理风险,推广分级分层的心理干预模式。

12、改善入出院服务。

二级及以上医院建立患者入出院服务中心,优化入出院流程,提供入院手续办理、医保审核、出院结算、检查检验预约、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等“一站式”服务。推广住院费用预结算、床旁结算、“当日出院、当日结算”。鼓励医院对闲置床位统一管理,逐步实现全院床位集中管理、统一调配。

13、依托医联体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

以网格化布局的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为载体,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畅通双向转诊渠道,下沉专家、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资源,为网格内居民提供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医联体内诊疗信息共享,探索建立智慧医联体。

14、加强诊后管理与随访。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患者随访档案和随访计划,建设基于患者服务为核心的多途径智能随访平台,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便捷专业的院外康复和延续性治疗,并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供就诊绿色通道,为患者诊后提供更好保障。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通过随访平台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互动。

15、积极探索非急救转运服务。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等要率先开展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试点,建立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平台,实现统一呼叫号码、统一受理呼叫、统一指挥调度,对急救与非急救进行分类调派和管理,不断满足患者急救和非急救医疗转运需求。

16、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强化责任制护理,严格落实分级护理、查对等护理核心制度。扎实做好基础护理,规范实施护理专科技术,提供身心整体护理。鼓励医疗机构为有护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推动大型医院优质护理资源下沉。

17.转变药学服务模式。

一是二级及以上医院对医联体内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的处方进行审核,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二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应规范开设药学门诊,鼓励其他医疗机构设置用药咨询室(窗口),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中药用药加工等个性化服务。三是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药学服务”,推动处方流转、药品配送等服务,有条件的可探索开展用药指导信息推送服务,指导督促患者规律服药。

18、创新康复服务模式。

一是鼓励医疗机构建立康复科与其他专科紧密协作的服务模式,组建早期康复介入多学科团队,推进加速康复外科发展,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和功能恢复。二是借助医联体等多种形式建立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增加康复医疗服务供给,医疗机构按照功能定位和患者需求,提供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三是鼓励具备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医院通过多种方式将康复医疗服务向家庭延伸,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出院患者等人群提供康复治疗、康复训练和指导等。

19、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后勤保障。

一是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加大智慧医院建设力度,为改善医疗服务提供必要的信息化支撑。简化预约诊疗和互联网诊疗页面,设置智能语音和助老服务模块,通过自动拨号、志愿者远端协助等方式,方便老年患者获得在线诊疗服务。完善收费系统,支持现金、线上支付等多种收费方式,费用金额要设置到分位。二是积极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并为临床诊疗服务提供高质量辅助,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三是加强医院后勤保障,畅通后勤问题反馈渠道,提供24小时的后勤保障服务。提高膳食、保洁质量,改善患者停车条件,在公共区域提供网络、阅读等服务。

20、加强医疗机构人文建设。

一是二级及以上医院应建立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工部门和岗位,丰富医务社工服务内涵,推动医务社工服务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提高志愿服务的参与面、覆盖面。二是弘扬崇高职业精神,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规范医疗机构内服务用语、行为,增强医患沟通意识和能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打造“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参赛流程

案例审报:7月10-9月25日

网络投票:9月26-30日

网上初评:9月26-30日

主题比赛:10月15日-12月30日

总决赛与盛典:12月30-31日

参赛规则

1.提交所需材料:

(1)案例结构化内容(点击“提交案例”按要求填写);

(2)案例PPT(必选项);

(3)体现提升患者体验场景的短视频(非必选项)。

2.具体要求:

(1)提交案例时需先在线按模块要求填写内容。模块包括:案例标题(30字以内)、案例简介(300字以内)、案例封面(PPT首页即可)、解决方案(300字以内)、解决痛点、创新亮点、效果效益、实施周期。

【备注】解决痛点、创新亮点及效果效益三个方面需要逐条填写(最少不低于1条,每条30字以内)

(2)阐述案例内容的PPT(下载模板并制作) 内容结构:患者就医过程中某个场景的急难愁盼(1~2页);医院/科室解决难点痛点或提升患者体验的概况(2~3页)、详述提升患者体验的方法及特色(10~15页)、量化表述效果与价值(3~5页)、经验总结与注意事项(1~2页)。下载案例模板,内有具体说明。 【备注:PPT样式、各模块页数等均为建议,提交案例时可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自行调整。】 内容原则:价值观正确,申报者对内容真实性负责。 形式:PDF格式,30MB以内,文字不小于14号,配图清晰且请勿添加叠加和动画设置。

(3)短视频(非必选) 内容:展现所申报案例对应的提升患者体验场景 形式:MP4格式,标清以上,时长不超3分钟,大小不超700MB,解说词以解读案例内容为主,画面比例16:9。另外,视频能清晰展现案例场景即可,拍摄设备可为高清手机,无需投入过多资金拍摄。

特别说明:

1. 案例提报截止日之前,官网仅展示PPT封面,截止日之后开放全部内容供全国同行借鉴学习。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