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 广西粤海 陈维贤
近些年,一些大众水产养殖品种如罗非鱼等价格低迷,南美白对虾养殖由于病害频发成功率低,而淡水鱼养殖的水库河流网箱要拆除,水产养殖者的未来何去何从?有养殖户虽空守着良好的池塘或土地资源,养殖致富的梦想却显得遥遥无期。于是,有些人开始瞄准一些特种养殖,如蛙类的养殖。按照目前蛙类的价格,蛙养殖有这巨大的利润空间,亩利润达1-10万元以上。虽有利润空间,但蛙类还是比较新的养殖品种,很多人都是初次养殖,养殖技术和经验掌握较少,养殖还是有一定的风险,下面就汇总了蛙类的一些主要病害常识,希望对广大蛙类养殖者快速入门有所帮助。
一、歪头病(白内障病或脑膜炎病)
歪头病是近年来对蛙类高密度养殖造成较大危害的一种病,该病具有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无特效治疗药物等特点。
1. 病原:经鉴定,该病由“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引起(脑膜败血性黄杆菌)。伊丽莎白菌属是人和水产动物共患菌,普遍存在自然环境中。
2. 症状:
(1)活力弱:病蛙前期精神萎靡,活力弱,食欲减弱,身体脱黏。
(2)歪头:病菌侵入脑部,受到严重应激时,头部歪到一侧,受到惊吓会顺着“歪头”方向在水中打转,有的病蛙打转后,立即死亡;
▲ 牛蛙歪头病
(3)眼白膜或充血突出:有的眼睛出现白膜,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膜增厚,出现“白内障”,有时还伴随眼睛突出和充血。
(4)身体浮肿:死亡的病蛙部分身体浮肿、瘫软;
(5)腹水、肝胆肾白或肿大:解剖可见腹水多,肝脏肿大色深、发白或土黄色;肾脏肿大或发白;肺缩小或有肺气肿;胃部无食物,胆囊肿大、充盈。
(6)白色结节:发病严重的蛙脊椎两侧有白色结节,类似瘤状物,剪开呈浓白状。
▲ 牛蛙白内障,身体浮肿、瘫软
▲ 黑斑蛙浮肿;泰蛙歪头,身体浮肿
3. 流行季节: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夏季7-10月,一般水温达到25℃以上。
4. 危害对象:蝌蚪、幼蛙、成蛙及亲蛙均可感染,小蛙尤为严重。
5. 预防措施:
A. 保持好的水质、底质环境。喂料后的蛙需要饮用池水,所以要勤换水、定期使用改底、增氧药物改善池塘环境。
B. 科学喂料。
C. 合理控制密度。蛙规格变大后要适当分塘,减少密度。
D. 加强蛙体自身抵抗力。添加多维、乳酸菌、富鱼康等营养促消化、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定期使用保肝护胆的药物。
E. 治疗宜早不宜迟。无活力或白内障(歪头)时,就要开始治疗,减少投喂量,加入抗生素内服,配合改善水质。当池塘开始大量死蛙(小蛙超过100只,大蛙超过50只)时,应停止喂料,降低水位,使用“粤海金碘”消毒水体,及时无公害清理死亡或无治疗价值的病蛙。
二、腹水病
1.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
2. 症状:病蛙行动迟缓,厌食,腹部充水膨大,体表无明显症状。解剖有大量腹水,腹水呈淡黄色或黄色,肠胃充血发红,有的还伴随肝肿大。
3. 流行季节:5-10月,发病率可达50%,致死率30%-50%。投喂不干净饵料、 蛙类暴饮暴食等均会引发此病。
4. 危害对象:蛙和蝌蚪。
5. 防治措施:
A. 投喂新鲜营养全面的饲料;
B. 定期换水,并使用“红菌素”、“乳酸菌王”、“富水美”等水质改良制剂改良水质与底质。
C. 定期内服“多维”、“五黄精华液”、“乳酸菌王”、“富鱼康”等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对发病蛙采取内服“恩诺威”+“鱼虾肝胆舒”连续7天治疗。保持优良水质。
三、红腿病(红斑病、出血性败血病)
1.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假单胞菌。
2. 症状:病蛙腿部底侧及内侧等处出现红斑,红斑有时蔓延至下颌。有时病蛙腹部、肛门附近及尾部处出现血斑块。病蛙脚趾发炎,皮肤和肌肉逐渐溃烂,常伴随腹部膨胀、肠炎、肝胆病等。病蛙水面打转、腹部有血水流出,严重出现呕吐或便血的现象。
3. 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水温20℃时最常见。
4. 危害对象:主要危害即将长出后肢的蝌蚪、幼蛙和成蛙。
5. 防治措施:
A.分池及运输注意小心操作,防治蛙体受伤;
B. 定期投喂“五黄精华液”、“免疫多糖”、“多维”等增强抗病力;
C. 定期10-15天用聚维酮碘消毒池水;
D. 发病时用3%盐水或10mg/L高锰酸钾溶液或“粤海金碘”浸泡病蛙10-15分钟。
四、蛙爱德华氏菌(或传染性肝病)
1. 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常因环境突变应激诱发此病。
2. 症状:病蛙表皮可见出血点或皮肤充血,腹部膨胀,解剖可见大量腹水流出,肝脏、肾脏肿大,组织出血,严重者肝肾点状出血坏死。
3. 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季较为严重。
4. 危害对象:幼蛙及成蛙。
5. 防治措施:
A 定期消毒池水、工具、食台等;
B 发病时每2天消毒一次,内服抗菌药“恩诺威”或“粤氟欣”+“鱼虾肝胆舒”连续7天以上。
五、肠胃炎病
1. 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
2. 症状:该病易发生,蔓延快,死亡率高。病蛙起初表现不安,东游西窜,常钻入泥中休息,之后停止进食,离群独游,或躺在岸上阴凉处,缩头弓背,双目紧闭,反映迟钝。病蛙腹部膨大,挤压有浅黄色或带血粘液或脓液从肛门流出。解剖肠胃无食物并充血发炎。
3. 流行季节:6-9月,水温25-32℃。
4. 危害对象:主要危害幼蛙、成蛙。
5. 防治措施:
A 定期7-10天环境消毒(发病每2天消毒一次),并使用“红菌素”、“乳酸菌王”、“富水美”等水质改良制剂改良水质与底质。
B 定期内服“多维”、“五黄精华液”、“乳酸菌王”、“富鱼康”等增强非特异性免疫。
C 对发病蛙采取内服“恩诺威”或“粤氟欣”+“鱼虾肝胆舒”连续5-7天。同时消毒水体,并保持优良水质。
六、腐皮病
1. 病原:奇异变形杆菌、克氏耶尔森菌、嗜水气单胞菌等
2. 症状:病蛙体表皮肤粘液减少,发黑,随后头背部皮肤出现裂纹或白色纹,并开始逐渐腐烂、露出肌肉;同时四肢脚趾及关节红肿,瞳孔出现黑色颗粒,逐渐变白失明;病蛙皮下及腹腔积水,内脏有不同程度病变。
3. 流行季节:4-11月,水温20-28℃。
4. 危害对象:幼蛙和成蛙。
5. 防治措施:
A. 定期换水、调水,保持水质新鲜。
B. 投喂营养全面的饲料,及定期拌喂“多维、免疫多糖、富鱼康”等增强体质;
C. 定期消毒池水、工具、食台等;
D. 发病时可用高锰酸钾20g/m3浸浴10分钟,1次/天,浸浴2次;池水用“粤海金碘”等每2天消毒一次,连用3次;内服抗菌药连续7天以上。
七、鳃霉病
1. 病原:霉菌。
2. 症状:鳃组织充血、出血,后期鳃丝变苍白,呼吸功能丧失致死。
3. 流行季节:5-10月,5-7月为高峰期。
4. 危害对象:蝌蚪。
5. 防治措施:更换池水,用“粤海金碘”对水池消毒;
▲ 显微镜下的鳃霉
八、白斑病
1. 病原:柱状黄杆菌。
2. 症状:体表出现白斑或溃烂,严重沉在池底不动。
3. 流行季节:5-10月。
4. 危害对象:蝌蚪。
5. 防治措施:更换池水,用“粤海金碘”对水池消毒;
九、气泡病
1. 病因:一般情况下气泡病多是由于池中有机质大量发酵所产生的气泡被蛙类、蝌蚪吞食而致。水温过高,水中溶解氧、硫化氢等气体过饱和都会成为发病诱因。
2. 症状:蝌蚪肠道内充满气体,腹部膨胀,身体失去平衡而仰浮于水面,严重时,膨胀的气泡阻碍正常血液循环,破坏心脏,解剖后可见肠壁充血。
3. 防治措施:
A. 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控制池中水生植物数量。
B. 对发病蛙可采取向养殖池加10ppm食盐或加井水的方法进行治疗,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全池泼洒“富水美”。
十、水霉病
蛙类、蝌蚪越冬期身体擦伤易发生水霉病。该病死亡率不高,会影响蛙生长并引发其他疾病。
1. 病原:水霉和绵霉属真菌。
2. 症状:蛙体表形成棉絮状绒毛,严重时会造成皮肤、肌肉溃烂。
3. 流行季节:11-3月份,水温低于25℃时。
4. 危害对象:主要危害蝌蚪、幼蛙及成蛙。
5. 防治措施:
A. 蛙运输、分池过程中小心操作,谨防造成外伤。
B. 一旦发病,可以用“粤海金碘”对水池消毒,对水霉病真菌具有抑制和治疗作用。
十一、胃肠套结病
1. 病因:A. 暴食;B. 太早投喂大号料或大小不均匀的饵料,投喂时间过长。
2. 症状:蛙的胃部和肠头形成挤压,呈凸套,胃部食物无法进入肠道而至,发生此病的死亡率比较高,且难控制。
3. 流行季节:4-10月。
4. 危害对象:主要危害幼蛙及成蛙。
5. 防治措施:
A. 尽量保持环境安静,水质新鲜且稳定。
B. 选择大厂家的饲料,并根据厂家建议及品种规格投喂合适的饲料。
C. 一旦发病,可以使用“恩诺威”或“粤氟欣”+“鱼虾肝胆舒”等连续内服5-7天。
十二、脱肛病
1. 病因:有肠炎,消化不良,肠胃有积食。
2. 症状:肛门甚至部分肠道突出体外。
3. 流行季节:4-10月。
4. 危害对象:主要危害幼蛙、成蛙。
5. 防治措施:
A. 预防:内服(恩诺威或粤氟欣+鱼虾肝胆舒)与(富鱼康+多维+鱼虾肝胆舒)交替拌料内服。
B. 治疗:已经脱肛的基本没得治,建议增强免疫力保守治疗。
十三、蛙病毒病
1. 病原:虹彩病毒。
2. 症状:该病病程短,蔓延快,死亡快。病蛙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接着体表有出血点,背部局部溃烂;腹部有出血点,四肢发红、溃烂。解剖肠壁严重充血,无食物,有的肝胆肿大。
3. 流行季节:4-10月,水温20-30℃。
4. 危害对象:主要危害牛蛙、变态不久的幼蛙及虎纹蛙。
5. 防治措施:
A. 定期更换池水,对水池、工具、食台消毒;
B. 购买正规厂家的苗种;
C. 注射蛙病毒疫苗(灭活细胞疫苗)。
十四、寄生虫病
1. 病因: 密度过高、水质恶化。主要有车轮虫、锚头鳋、斜管虫、杯体虫等
2. 症状:蝌蚪体表及尾部遍布水霉状生物、尾部粘液变少,镜检可见大量纤毛虫。
3. 流行季节:3-7月,4-6月高发,水温20-25℃。
4. 危害对象:蝌蚪期。
5. 防治措施:彻底清塘、勤换水,使用专用杀虫药物对寄生虫进行杀灭。
十五、水生昆虫
有些蛙类养殖池清塘不彻底或是进水时带入水生昆虫,会发生比较严重的虫害。
1. 如水蛭、水蜈蚣、蜻蜓幼虫、龙虱幼虫等。
2. 危害对象:水蜈蚣、蜻蜓幼虫、龙虱幼虫主要危害蝌蚪期,水蛭危害蝌蚪至成蛙期。
3. 防治措施:蛙池放蛙养前做好清塘工作,进水口用滤水网袋进行过滤是防治该病的根本措施。
养殖病害出现了,治理是比较困难,有时病害也会造成大量的损失,所以养殖者要注重预防,总结预防措施主要在于:常调水、换水,注意隔离病原或病害(特别是注意水源是否干净)进入塘;定期用温和药剂消毒、内服有利于免疫及消化的保健药品。除了病害的危害,蛙类养殖的“大吃小”现象也要注意,定期分规格分塘养殖,提高养殖过程的成活率,减少损耗,才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空间。
福利:
粤海富鱼康健康生态“三期”养蛙模式推荐:
苗期泼水:高营养,促变态,强免疫,利成活
后期拌料:强诱食,助生长,早上市,卖好价
定期调水:降氨氮,稳水质,利环保,更健康
编辑 | Hilda
审核 | jin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