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自2月24日正式启动线上教学以来,在校院领导高度重视和全体教师齐心协力下,知识在云端有效传递,确保了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同质等效,促使我校第一周的教学任务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教学不缩水”的目标圆满完成,所开课程门次100%完成线上教学,开创了我校本科教学的新局面。
为及时总结经验,给广大教师提供学习借鉴实例,现推广和分享部分教学效果优秀教师的经验做法,期望广大教师继续发扬战绩,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充分挖掘利用好智慧教学工具的功能,不断完善线上教学工作。
一、依托已有MOOC资源,通过混合式教学使课堂翻转起来
1.交叉运用,智慧教学工具助力线上教学—纺织与材料学院任燕
任燕老师主讲的《染色与印花》采用学堂在线慕课平台中的在线课程,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在线课程进行了全新设计,课前按照章节给学生发送公告及学习内容,通过雨课堂二维码考勤→学堂在线慕课平台视频学习(20分钟)→完成习题(15分钟)→学堂在线平台发起线上讨论(30-40分钟)→钉钉直播总结本讲知识内容(20-30分钟)的方式授课,课后结合视频内容、线上习题及在线讨论、学生发帖中暴露的知识弱项,以章为单位给学生布置作业,整理每天学生线上学习的相关数据,及时调整、安排下一次课程的授课环节,并对学生未掌握的一些重点难点做好记录,待学生返校后开展翻转课堂,进行线下教学,帮助学生重新巩固知识。
《染色与印花》课程直播中的任燕老师
2.加强互动,增强线上教学现实感—城市规划与市政工程学院贾坤荣
贾坤荣老师主讲的《工程力学》课程,采用中国大学MOOC上哈工大理论力学精品课,同组合使用慕课堂+QQ直播间+老师助手(QQ群应用)。课前在慕课堂上设计好签到、预习和复习问卷调查、课堂练习等内容,开课后会在QQ直播间用一两分钟总结上讲内容、介绍新内容,然后发布调查和小练习,掌握学生复习和预习的情况,根据情况调整直播内容。
贾老师始终坚持如下三个原则:一是注重问题的引入。可以用实物如小孩玩具,自行车零件作为教具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二是基础课必须坚持以板书为主的教学模式。数学、物理和力学基础课的美只有通过板书的方式才能完全展现出来,可以采用附拍器、手写板,数位板摄像头等工具实现;三是课堂讨论、辩论甚至争论环节必不可少。在学生已经进行预先学习的基础上,为课堂争取了宝贵的讨论时间。
《工程力学》课程直播中的贾坤荣老师
3.结合生活,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穆瑞花
穆瑞花老师主讲的《分析化学》课程,引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河南农业大学范彩玲教授主讲的《分析化学》慕课,对教学内容修改完善后建立了异步SPOC课堂。采用慕课堂小程序进行课堂签名、随机点名回答问题、课堂练习和讨论等,利用QQ语音直播实施教学过程,并配合分享屏幕播放课件等渠道保证师生的思维同步。授课期间,将5G科技、疫情期间体温测试数据等内容与课程结果提出讨论,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穆老师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尽心备好每一节课”,把当下热点话题和思政教育元素恰到好处地渗入教学内容中。课后学生反馈穆老师将网课中学习到的东西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开阔了学生视野和思维,让学生更加深层次地了解分析化学的美妙。
《分析化学》课程直播中的穆瑞花老师
4.明确任务,传递清晰有效课程信息—电子信息学院 乌江
乌江老师主讲的是《工程伦理》,为了更好地适应在线教学模式,乌老师依据课程特点,在备课阶段准备了典型的工程伦理案例,确定了适合的线上授课方式与互动模式。通过与学生开学前的测试课程,决定采用“学生自主预习+教师线上直播串讲+网上课堂管理与答疑”的翻转课堂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在学生自主预习阶段,利用中国大学MOOC网的SPOC课程视频、测验、作业等环节,促使学生提前完成知识点学习;在教师线上直播串讲阶段,通过“腾讯课堂”软件PPT直播模式,实现对课程重难点问题进一步讲解,以及电气专业案例的互动讨论;在网上课堂管理与答疑阶段,借助“慕课堂”小程序与QQ群,实现对学生有效管理,准确把握每位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解决学生问题。
《工程伦理》课程直播中的乌江老师
5.调整教学设计,重新安排教学内容—机电工程学院陈涛
陈涛老师主讲的是《工程制图基础》,课前让学生收看教研室近年来建设的在线精品课程,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同步教学中渗透异步教学。学生对已有在线课程评价较好,认为老师讲的细致形象,对后续学习帮助很大,且这样的模式能培养自主学习、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
制图课程因其操作性实践性强的特性,陈老师根据自己的爱好找到了一款好学易用、操作简便的交互式白板程序-OpenBoard软件,解决了随时板书的需要。另外,OpenSCAD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免费开源建模工具,学生只需敲入几行代码即可做出精确的3D模型。故而在基本体和组合体章节的教学设计中,陈老师特意引入讲授CSG实体建模的环节,学生通过了解基本形体布尔运算来达到加深对组合体组合方式的认识,解决了网络授课缺少木模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工程制图基础》课程直播中的陈涛老师
6.选好平台,重构教学过程—材料工程学院卢琳琳
卢琳琳老师主讲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经课前测试与调查在线教学方式,确定授课使用“异步SPOC教学+腾讯会议直播”的模式。课前与学生建立微信学习交流群,告知教学安排。学生课提前在慕课平台上预习老师定时发布的教学资料、测验及作业,然后带着问题参与直播,直播采用腾讯会议师生共享屏幕播放PPT课件,教师同步进行讲解。直播教学所用的PPT课件多采用图、表、动画的形式,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将复杂的教学内容拆解后一步一步地呈现出来,让学生的思路跟着内容走。与此同时,将提问环节设计穿插到讲课过程中,学生可语音或在在聊天框内输入文字回答问题,从而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直播中的卢琳琳老师
7.丰富运用,智慧教学工具提升教学实效性—马克思主义学院郭沙
郭沙老师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负责人,同教研室老师多次探讨交流,达成“多层次丰富运用智慧教学工具,贯穿‘课前导学—课堂签到—平台督学—直播重难点答疑—在线测试—效果反馈’全链条环节,即时互动讨论,提升教学的实效性”的共识。课程采用智慧树平台已有课程督学、导学、进行学情数据管理,使用课堂派签到、完成作业和主题讨论,使用Zoom软件进行重难点答疑直播,同时通过微信学习辅导群即时互动及时公布学习任务和课上课下互动答疑,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在教学内容上,郭沙老师突出了“经典阅读方法”和抗“疫”生活实例融入,将疫情期间的英雄人物和典型事迹融入教学,使学生感同身受抗“疫”的中国力量和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让他们主动去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直播中的郭沙老师
8.建好课程,关注学生线上学习效果—计算机科学学院 霍炜
霍炜老师作为《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负责人,课前积极准备各种教学资源,确定使用计算机学院已建设完成的慕课资源,按照混合式教学方式制定线上教学计划,以保障本学期71个教学班顺利开课。在系微信群里分享平台测试体会及用法、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微信群成了教学研讨的前沿阵地,有力保证了开学第一周线上授课的顺利进行。
课前,霍老师将学生在智慧树平台的慕课学习数据导出。开堂首先点评慕课学习情况,表扬“跑得快”的学生,激励“跑得慢”的学生。霍老师重视投入更多的精力关注学生的学习数据,并在直播课中组织更多的讨论、提问、做题等互动环节,尽力实现完全线上进行的混合式教学达到线下课堂的教学效果。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直播中的霍炜老师
二、自制多媒体课件,直播课堂全方位展示起来
1.调整教学方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理学院王晶
王晶老师主讲《大学物理》课程,为了保证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上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设计,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抛出问题,又以动画、视频进行过程展示,结合每15分钟一次的“易错点“攻关抢答、讨论和语音连线等方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课后,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QQ群和教学平台发布“预习任务”,帮助学生预习并明确下节课的学习目标。同时设置一些课外兴趣题目,邀请学生思考作答。注重学生的反馈信息。在网络课堂,通过设置题目、讨论区留言和学生连线讨论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等,了解教学效果并主动调整教学方案。
《大学物理》课程直播中的王晶老师
2.交互式学习,让学生爱上线上教学—管理学院梁杰
梁杰老师主讲《企业管理》课程,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努力消除冰冷屏幕隔离的感受,在腾讯课堂直播时坚持“3-5分钟互动1次”的原则,并视情况采取“PPT讲授+手写板书+播放视频+测验+案例讨论“等多种方式穿插进行。所有同学都可在讨论区随时自由发言,针对发言内容教师即时反馈,每个小知识点,都设有1-2道选择测验题,以此来掌握学生的听课情况并做调整。并适宜提出学生兴趣话题比如书籍推荐、考研、就业、创业等,与课堂内容无缝衔接地展开小讨论,拉近老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课后也随时和同学们展开互动沟通,并根据上课数据与单独学生的谈话等,希望学生真正把老师当成朋友,积极地参与课程学习。
《企业管理》课程直播中的梁杰老师
3.发掘线上教学优势,主动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新媒体艺术学院 畅祎扬
畅祎扬老师主讲《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课程,课前对多个平台对比测试后,选择了QQ直播教学,提前上传了一个星期的预习课件,课程要求等,包含视频、课件以及视频链接网址等信息,为开课做好准备。课中使用签到、屏幕分享(全屏投射课件)、语音同步、师生问答、留言反馈等功能,与学生进行连麦答题互动、留言互动,确保学生的课堂关注力,活跃课堂气氛。同时结合录屏王软件对课程全程录制,可实现课后回听课程,这不仅可以让没办法按时上课的同学补课,也可以让老师发现讲课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为今后的教学研究活动打下基础。
《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课程直播中的畅祎扬老师
三、实施课程视频录制,独立SPOC运用起来
1.制定线上授课流程,提升互动效果—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刘振利
刘振利老师主讲《大学英语Ⅱ》,因目前各类在线课程平台已有的大学英语课程与我校艺术类本科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能力相去甚远,故课题组进行了自建课程。包括四个流程,一是制定“在线课程上课流程”。该流程表相当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和讲稿结合体。教师需要仔细研究教材,根据教学内容、重难点设计教学步骤和环节,并详细标注各部分可能占用的时间、师生互动的方式、解决突发问题的方法等;二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PPT;三是录制教师主讲部分的短视频;四是整合在线教学内容与流程。通过在钉钉平台上演练梳理主讲短视频与在线直播互动各部分的顺序,使其能够合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大学英语Ⅱ》课程直播中的刘振利老师
2.录直播结合,讲好线上第一课——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马菡婧
马菡婧老师主讲的《数字化服装设计与表达》,操作性强,学生不易一时掌握,故课题组自行组织录播课程,通过分工合作,分章节录制了全部课程的教学视频和实践演示视频。在条件和设备都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选择超星平台录播课程作为主要授课手段,群聊交流互动为辅助学习手段,阶段性直播答疑为补充性手段,上课过程中,针对本课教学重要知识点进行密集的互动式抽查,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展开相配套的实践训练及在线答疑,并进行学生作品的分享与点评。学生整体反应学习效果较好,对教学效果非常满意。
《数字化服装设计与表达》课程直播中的马菡婧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