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以新的产业动能带动城乡统筹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大中小城市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装配建筑产业作为新一轮建筑产业现代化变革发展的新方向,是未来获取行业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域。甘肃省地处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地带,通过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打造全产业链生态系统,是甘肃省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响应国家换挡提速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分析甘肃省首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规划,探索新产业驱动下园区规划和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产城融合的角度为今后相关产业园规划提供可借鉴和推广的经验。

1 规划背景

1.1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城镇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飞速发展的40年。城市各行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城乡生产要素在更大的空间上实现配置,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此过程中,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矛盾逐渐显现,成为制约我国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阻力。

因此,提倡“以人为本”,以集约、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工、农、科、服”协调互动,建设包容和谐的新型城镇关系,逐渐成为我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1.2装配式建筑产业将成为建筑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目标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国家统计局2016年数据显示,在74.4万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建筑业占比约为26.1%,总产值近20万亿元,提供了超过5000万个就业岗位,贡献十分突出。然而,传统建筑业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粗放发展等问题一直存在。

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大力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装配式建筑产业代表新一轮建筑产业现代化变革的方向,是建筑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域。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已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自2016年以来,全国各地兴起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的浪潮,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的规划与建设也相继展开。住房城乡建设部先后批准了11个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示范)城市和59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覆盖中东西部区域。通过试点引路,各地形成了一批以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为主的龙头企业,带动了整个建筑行业积极探索和转型发展。

2 研究综述

2.1产业发展概况

国外方面,欧洲是最早走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地区,特别是二战以后,在劳动力极度紧缺、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欧洲便开展了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制定和工业化生产,积累了大量经验,有效推动装配式建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主的北美地区,在预制混凝土协会(PCI)主导下,在预制混凝土建筑方面具备了成熟的标准体系,主要在低层非抗震设防地区应用,并在中高层预制结构和抗震方面取得突破。日韩地区的装配式建筑产业主要借鉴了欧美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在预制构件的抗震、隔震等方面取得突破进展,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制作和施工标准已十分完善。

国内方面,内地地区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对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及施工技术进行研究,至80年代中期,形成了设计、制作、施工、安装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但随后受内地市场需求和现浇技术发展的影响,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放缓。港台地区由于受地理区位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较为普遍,专业化程度也相对较高,已具备了完善的设计和施工体系。

2.2园区规划建设

国外方面,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的建设主要受二战以后城市住宅需求量影响,数量逐渐增多,建设规模从1公顷到数百公顷不等,早期园区生产线以工业化品部件生产为主,注重流水线作业和产品数量。受交通运输条件限制,园区建设一般在市区或城市边缘地区,主要以接近市场为主。随着战后城市建设的日渐完善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园区生产线开始围绕住宅品质和性价比等环节优化更新,并逐渐在降低能耗和发展循环型产品等方向取得一定成绩。新建园区也逐渐搬离至交通便捷的城市偏远地区,以降低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其中,法国是最早通过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国家,日本是率先在园区生产线中实现批量化生产住宅品部件的国家。

国内方面,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的建设受前苏联建筑工业化和行业发展的影响,园区规模小,产品单一,不具备完整的生产流线。70至80年代,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提倡下,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生产水平逐步提高。到了90年代后期,装配式建筑市场萎缩,城市级的大中型产业园区逐渐消失。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再次掀起了“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的浪潮。2017年3月,住建部在《“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培育5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5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建设3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基地。截至目前,包括甘肃在内的16个省市,均已布局各类型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预计在2019年均可投入运转,届时将进一步助力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

甘肃省首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位于甘肃省第二大城市天水市秦州区西部,东临藉口镇,西接关子镇,南临310国道,北抵趄沟阴山沿线。

3 规划思路

甘肃省首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位于甘肃省第二大城市天水市秦州区西部,东临藉口镇,西接关子镇,南临310国道,北抵趄沟阴山沿线。本次甘肃省首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的规划,即是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结合新时期装配式建筑产业新的发展特征,落实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尝试。

3.1明确项目落位:在城市主要发展方向上布局新型产业

纵观天水市带状城市发展历程,1956至1975年期间,天水市秦州区、麦积区各自组团式增长并实现跨河发展;1979至2012年期间,两区沿藉河河谷相向发展,空间上连成一片,形成带状城市空间形态;2014年起,天水市开始向西发展,拓展城市新边界。产业园选址落位于城市西部片区,未来在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见图1)。

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_村庄规划的思路_村庄规划经验总结

图1 产业园驱动城乡统筹发展示意图

3.2明确产业基础:依托天水优势资源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

首先,天水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先后被列为全国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试点城市、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试点城市、全国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和甘肃省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基地,目前已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建筑材料和能源化工为主导门类,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格局。这些产业积累为今后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次,天水是甘肃东部重要的枢纽城市,境内有多条铁路、公路交汇,“十三五”期间,天水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的同时,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建大开放、大开发新格局,进一步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便捷的交通条件有利于提高产业园未来的服务效率和辐射半径。

第三,天水是甘肃省人口大市,劳动力资源丰富,多数以建筑业为主,劳动力成本较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优势明显,奠定了装配式建筑产业在本区域发展的劳动力基础。

3.3明确空间布局:采用适合狭长型地貌特征的布局模式

随着我国西部城市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山地、丘陵地区的城市空间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一些城市采用“向山要地”“削山填谷”的扩张方式,对地域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相比较而言,天水市的城市建设一直沿着藉河河谷及浅山区域地区进行,在有限的发展空间内,坚持生态先行和集约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空间上呈现扩散型轴线拓展趋势,形成了以秦州区和麦积区双核驱动下的带状城市格局,延续着天水市“山、水、景、城”融合发展的肌理(见图2)。

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_村庄规划经验总结_村庄规划的思路

图2 天水市城市空间拓展路径示意图

本次天水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位于藉河两侧,东西长约10公里,南北向受两侧趄沟阴山的限制,最宽处不足1公里,最窄处不足百米。在天水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园区规划坚持集约发展原则,产业用地采取组团模式,沿连霍高速轴线展开,在落位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同时,有效连接起东西两侧既有城镇(西侧关子镇、东侧藉口镇),为今后产城融合发展奠定空间基础(见图3)。

图3 产业园规划带状用地布局图

3.4明确实施计划:园区建设依据一张蓝图有序推进

园区规划涉及产业投放、资金投入、土地配比、厂区建设、园区运维和工人就业等多个方面,规划编制的过程,实质上也是自身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理清发展思路,合理控制产能,降低市场风险的过程,采用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思路,能够让不同时期的建设资金发挥最佳效益,并实现园区良性循环发展。

4 规划创新

本次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的规划依托现状,从产城融合的角度出发,首先,在产业选择方面,按照“先产业后规划”的思路,准确对接当地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确保新兴产业能够确实提升产业结构,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其次,在空间布局方面,规划分析了园区建设与周边乡镇共同发展的关系,围绕“就地就近”实现农民城镇化的发展目标,采用组团式布局,“就镇近村”落位产业园用地,以人为本,注重组团内产业用地和配套设施用地的适度混合,有效提高当地农民“一转二、转三”的积极性。再次,在规划编制方面,产业园同期编制了总体规划和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提高了各层面规划解决的准确性,从后续该项目审批和建设来看,规划的同期编制,极大提高了园区的建设、运营效率,使政府、企业和当地老百姓都深刻直观地感受到规划的效用。

4.1产业先行,以市场为导向,明确园区合理发展规模

为确保园区规划设计和实施方案符合市场发展诉求,园区首先对装配式建筑产业体系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论证,筛选出适合当下发展的生产线作为重点投入方向,按照“三大融合促三大转型”(通过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和产学融合,促进建筑业转型、制造业转型和劳动力转型)的思路,构建园区装配式建筑综合产业体系,明确了以PS、PC生产线为主的双核驱动模式。

4.2产城融合,以组团式布局,就地就近实现农民城镇化

产业园的建设涉及关子镇、藉口镇五村两区未来的发展,该区域人口相对密集,留守居民多从事果蔬种植等第一产业,二产、三产发展滞后,导致劳动力外流,主要流向天水市东、中部地区(见表1)。

表1 产业园内辖村庄人口分布情况统计表

基于现状实际情况,产业园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力求与周边城镇形成优化互促的发展关系,结合天水河谷发展特点,在传统“城—镇—村”散点分布基础上,采用组团式布局,就近配置生产功能,并以产业发展为驱动力,优化配置生产、生活和相关服务要素,实现产业“一转二、转三”,就地实现产业转型和劳动力技能提升(见图4)。

图4 产业园驱动城乡统筹发展示意图

4.3适度混合,塑造多元高效、充满活力的工业组团格局

为避免因功能绝对分区导致产城机械分割、通勤时间过长等问题出现,产业园区在总体布局中结合现状居民点分布情况,注重用地的适度混合,在满足生产的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布局,增加生活服务设施配套,提升组团发展活力。以产业园一期用地布局为例,区内各生产片区围绕服务核心展开,确保上下班通勤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相互之间穿插布局城市公共绿地,塑造宜人宜业的园区活力氛围(见图5—7)。

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_村庄规划的思路_村庄规划经验总结

图5 一期服务核心与产业片区关系图

图6 一期服务设施分布图

村庄规划经验总结_村庄规划的思路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

图7 一期规划效果图

4.4规划同行,以总规为引领,控规编制落实各项建设指标

园区同期进行了总体规划和一期控制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通过总体规划明确园区近远期关系和厂区建设时序,通过控制详细规划深化落实总体规划发展目标,明确近期建设区域、土地开发强度,有效衔接厂区投资计划和建设工作,做到宏观规划有支撑,微观建设有方向,真正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规划初衷(见图8)。

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_村庄规划的思路_村庄规划经验总结

图8 工业园总体布局与一期用地情况

5 结语

甘肃省首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规划,是甘肃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产业选择结合天水市实际情况,以建筑业为突破口,通过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前占领行业竞争高地。园区规划则体现了对“人的城镇化”的关注,以人为本,坚持以集约、低碳、绿色、可持续为发展宗旨,通过自上而下的规划编制,系统梳理并有效解决自下而上的发展诉求,有效解决了产业转型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今后创新型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