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学家专攻混血贝把美味留在餐桌
青岛科学家专攻混血贝把美味留在餐桌
青岛科学家专攻混血贝把美味留在餐桌
青岛科学家专攻混血贝把美味留在餐桌
青岛科学家专攻混血贝把美味留在餐桌
青岛科学家专攻混血贝把美味留在餐桌
记者近日从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了解到,由该所引进的朝鲜扇贝与本地栉孔扇贝杂交培育的新品种扇贝获得成功,并有望推向市场。尽管尚未正式命名,这是青岛海洋科学家培育出的又一个跨国杂交的扇贝新种。专家告诉记者,随着引种扇贝因近亲繁殖原因发生种质退化,“混血扇贝”将成为取代品种,走进养殖主产区,走上市民的餐桌。
扇贝种质退化日益严重 岛城科学家专攻“混血贝”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研究员李成林告诉记者,朝鲜扇贝与本地栉孔扇贝杂交品种具有出柱率高、生长期快等特点。比普通品种个头大,抗病害力强,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这个项目主要是为解决目前日益突出的扇贝种质退化问题。
李成林说,1997年起,由于海洋环境恶化、扇贝近亲繁育及长期人工育苗等原因,导致种质严重退化,我国北方沿海养殖的栉孔扇贝和引进的虾夷扇贝大面积死亡,养殖效益大幅下滑。2007年海湾扇贝亲贝死亡率高达约70%。2006年8月25日,从在烟台举行的中俄海洋技术论坛上获悉,中俄两国科学家签订了合作意向,准备联手以远亲杂交的方式对出现种质退化现象的扇贝、海参等物种进行种质复壮与遗传改良。
2009年由青岛农大王春德博士主持,青岛市渔业技术推广站、青岛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共同承担的“紫扇贝引进和种质资源利用”项目通过验收,这个项目用紫扇贝与海湾扇贝进行种间杂交以对海湾扇贝进行种质改良,培养出一种个体大、生长快、适应性广的新品种。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开始试养。
青岛市场上目前有三种扇贝 海湾扇贝两块五一斤最便宜
扇贝是扇贝属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的代称,约有400余种。该科的60余种是世界各地重要的海洋渔业资源之一,壳、肉、珍珠层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市场上的扇贝看起来模样差不多,品种可大有差别。
黄海水产研究所的扇贝研究专家杨爱国介绍,目前青岛市场上的扇贝主要是海湾扇贝和栉孔扇贝两个品种,另外还有少量的虾夷扇贝(也叫夏威夷贝)。外来品种海湾扇贝,带有褐色的贝壳。栉孔扇贝也被大家叫做青岛扇贝,带有红色的贝壳。还有一种虾夷扇贝,个头比较大,白色贝壳。从价格上来讲,海湾扇贝最便宜,在市区一些早市上5元钱能买两斤。栉孔扇贝价格稍高,4到5元钱一斤。而虾夷扇贝由于数量稀少,身价自然要高出不少,有的地方能卖到十元一斤。
能吃到便宜扇贝,人们不能不感谢中科院海洋所张福绥院士。1982年,他首次从美国大西洋沿岸引进生长特快海湾扇贝,解决了扇贝移殖后的许多生物学问题,并在我国形成世界上第一个海湾扇贝养殖产业。上世纪90年代,他又引进墨西哥湾扇贝,现在南海已形成产业。目前,海湾扇贝的养殖已成为沿海渔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他也被沿海渔民尊称为“扇贝之父”。
外来品种都要靠人工养殖 青岛市民最认可栉孔扇贝
专家告诉记者,市场上的海湾扇贝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进的,后来又从墨西哥引进了一部分,主要是为了满足市民的餐桌需要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另外,身价最高的虾夷扇贝是研究人员1984年从日本引进的,目前主要在辽东半岛、山东长岛海域产出。这两者都算是“外来户”,如今都是人工养殖。
而说起栉孔扇贝,青岛市民习惯称呼其为“青岛扇贝”,是咱青岛本地海域的特产,在市场上很容易分辨出来。可以说,从青岛这座城市还是个小小的渔村的时候,渔民们就开始打捞栉孔扇贝了,那时候养殖技术还不发达,更谈不上加工干货。尽管如此,因为岛城市民对本地产的海货情有独钟,所以在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还是栉孔扇贝。
每逢过年过节,扇贝柱是少不了的礼品。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研究人员李成林介绍,加工扇贝干货大多数使用的是栉孔扇贝,因为它的水分相对较小,出柱率高。而海湾扇贝水分比较大。
青岛成功改良“三大贝” 推广养殖复苏“青岛贝”
扇贝品种改良也是目前阻止种质退化的方法之一。据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 2000年至今,“中科红”海湾扇贝新品种、“蓬莱红”栉孔扇贝、南美紫扇贝三大扇贝品种,先后在本市成功杂交、培育,经过连续多年的试验养殖,这些品种都已经具备产业化养殖的条件。三种改良扇贝各有特点:“中科红”海湾扇贝成活率高,“蓬莱红”栉孔扇贝肉柱大,南美紫扇贝个头大。据介绍,“中科红”海湾扇贝是我国第一个通过人工选育、具有明显形状优势且遗传稳定的养殖贝类新品种,成活率较普通扇贝提高15-20%。而中国海洋大学包振民教授等科研人员历时4年多育成的“蓬莱红”,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遗传性能稳定等特征,其中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肉柱比较大。另外,经杂交后的南美紫扇贝个头明显比本土扇贝大,长度比本土扇贝长四分之一左右,而且壳里“一包肉”。
“改良后的扇贝品种,一个普遍特点就是种质性能稳定,抗病害能力明显提高。 ”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青岛养殖扇贝历史悠久,贝类养殖作为青岛建设现代渔业的重要内容,其产业恢复也被纳入日程,青岛扇贝将重新登上市民餐桌。
养殖规模只剩两万亩 多个新品种培育成功
青岛市海洋渔业局渔业处的张处长介绍,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岛城前海海域扇贝养殖很普遍,尤其集中在崂山、胶南等地,养殖规模大约有16万亩。后期随着经济建设和国家大型项目开发的需要,渔业养殖逐渐让步,目前青岛扇贝养殖的总面积大约只有2万亩。
同时,因为种质退化,以前的栉孔扇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的养殖经济效益日渐下滑,虽然大多数渔民还在养殖这些品种,但是科研人员已经将目光投向了品种改良,而且取得了一定效果。目前,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利用种质选育的中科红海湾扇贝、中国海洋大学选育的崂山红栉孔扇贝以及青岛农业大学选育的南美紫扇贝都已经培育成功,而且品种特性都要比以往的扇贝好,只不过目前还没有大量推向市场,只有在科研基地的养殖区域以及少量养殖户那里进行规范化试养,下一步根据试养结果,有望进行大规模推广养殖,并逐步走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