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食用菌产业分会,携手发展中国菌业!
从“看天吃饭”,到全年都可栽培,小小的滑子蘑有了工厂化生产技术标准,不但产量、产值有所增长,品质上也有了更多的保证。
滑子菇又名珍珠菇、滑菇,在日本被称作纳美菇。因其表面附有一层粘液,食用时滑润可口而得名。自七十年代中叶,滑子菇栽培始于辽宁省南部地区,现主产区为河北、辽宁等地。滑子菇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附着在滑菇菌伞表面的粘性物质对保持人体的精力和脑力大有益处,深受消费者青睐。
滑子蘑生长周期较长,一般春季播种秋季出菇。如何实现增产增收?在大连市市场监管局和农业农村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起草了《滑子蘑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大连市地方标准,目前已发布并实施,利用微生物技术和现代环境工程技术,在完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让滑子蘑实现室内周年栽培。
大连是辽宁乃至全国滑子蘑出口的重要基地之一,主要出口欧洲及日韩等国家。过去,菇农只能凭经验“看天吃饭”,没有统一的栽培技术标准,特别是温湿度及通风方面,全靠人的感知能力来管理,难以保证滑子蘑品质,对病虫害的预防也不到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对食用菌周年生产等提出了要求。2020年,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滑子蘑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滑子蘑工厂化栽培,对厂房内温度和空气湿度等生产环境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以保证出菇的数量和品质。根据标准,滑子蘑工厂化栽培可比传统的小作坊培育模式多采收2茬~3茬,基本产量能提高40%左右,品质上也有更多的保证。
技术规程发布后,生产企业实施效果如何?近日,大连市市场监管局标准处的工作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调研走访。
在位于大连市金普新区向应街道的一家滑子蘑生产企业,工作人员走进出菇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菌棒排列在架子上,一团团、一簇簇鲜嫩的滑子蘑长势喜人。据介绍,在栽培技术上,目前滑子蘑木屑代料生产由最初的半熟料帘式栽培逐步演化为熟料块栽、棒栽。经过现代化设备的培育和工人精心的照料,今年出产的滑子蘑品质不错。
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忙着对滑子蘑进行分拣,分级,之后运到加工企业进行盐渍处理,最终这些滑子蘑将销往日本、德国等国家。
该项标准填补了滑子蘑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的空白,从技术层面,提高了滑子蘑的品质和产量。同时,标准化的实施,有利于以工业化的理念来管理滑子蘑产业化经营的全过程,降低成本,提升滑子蘑市场竞争力,带动产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菇农增收,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