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以《篱笆、女人和狗》为代表的“农村三部曲”电视剧在全国热播,如今,在当年的电视剧拍摄地——大连农村地区,以“黄牛、滑子蘑和井”为标志的新时代“脱贫三重奏”正在上演。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大连市税务局以产业扶贫为抓手,直接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引入资金82万元,带领对口帮扶的贫困村村民养黄牛、种滑子蘑,为缺水的山乡打井解决灌溉问题。目前,大连市税务局对口帮扶的11个贫困村已全部提前脱贫摘帽。
黄牛拉动“致富车”
庄河市光明山镇财主房村地处山区,耕地少,自然资源匮乏,全村共有贫困户47户,曾是典型的贫困村。负责定点帮扶财主房村的是庄河市税务局,该局党委在先后五次实地走访、与农牧业技术人员反复沟通后,决定在村里发展黄牛养殖项目。
黄牛养殖尽管投入较大,但黄牛不易患病,养殖损耗小,收入可观。这一发展思路得到村民的积极响应后,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开始一趟趟到银行跑贷款,最终大连市农商银行同意只需村里党员联名担保,即可视情况为每位村民发放贷款3万元~5万元。
村民李连清一家三口主要靠三亩多地维持生计,家里孩子正上中学,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得知李连清有养牛的意愿,帮扶工作队投入5万元帮扶资金,还协调银行提供贷款,帮李连清建成一座设施完善的牛棚。李连清算了一笔账,一头牛的养殖周期是10个月,净收入约6000元,现在牛棚里有8头成牛,4头半成牛,一年纯收入可达6万多元。
在李连清等几位养殖户带动下,村里从前散养放牛的10多户村民也走上了规模化养殖的道路,庄河市税务局定期请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坐上了这趟黄牛拉动的“致富车”,财主房村村民顺利实现了脱贫,预计今年户均增收2.2万元。
滑子蘑铺就“黄金路”
与财主房村不同,位于仙人洞镇的夹皮沟村林业资源丰富,种植滑子蘑所需木材可以自给,土地资源也充足,适宜实施大棚生产。“精准把脉”后,税务部门一次性投入30万元扶贫资金,重点扶持夹皮沟村发展滑子蘑种植产业。
贫困户唐庆龙成为税务部门帮扶下的首批受益者,他详细算了下今年的收入:“一棒滑子蘑卖到6块钱,我种植了3万多棒,除去各项成本费用,全年净收入能超过8万元。”账本上那可观的收入,让唐庆龙笑容满面:“以前靠种地、打零工,到年底也剩不下几个钱,多亏有税务干部的帮助,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目前,夹皮沟村滑子蘑种植户已达42户,共有2座暖棚40座冷棚,滑子蘑种植量达到12万帘,村民人均年收入从5000元增加到2.3万元。如今夹皮沟村成排连栋的种植大棚已成为山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税务人引来“幸福水”
墨盘街道位于大连市普兰店区东北部,是一个有2.4万人口的农业乡。由于山地多,村组分散,村里唯一的河流距离耕地过远,以前每逢春耕,农户需要驱车十几公里取水灌溉。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干旱缺水一直是阻碍其发展的首要难题。
普兰店市税务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联系协调三川集团、辽宁第六地质大队,先后在乡里打了四口深水机井。有了这四口井,乡里200余亩农业大棚得到有效灌溉,2019年,全乡总产值较上年增长了近22%。如今,墨盘街道已经摘下贫困帽,人均年收入达1.2万元。
在瓦房店市赵屯乡河洼村,大连市税务局投入专款用于建桥、修路,解决了村里道路不畅的问题,打通了农副产品的外运通道,打开了村子的致富“大门”。
大连市税务局副局长王安栋表示:“几年来,大连税务部门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支柱产业,助力对口帮扶村的乡亲们走上了致富道路,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税务干部与老百姓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下一步,税务部门将致力于巩固脱贫质量,让农民腰包从‘鼓一时’到‘一直鼓’,让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本文刊发于《中国税务报》2020年9月18日A1版
付丽 本报记者 郑国勇 程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