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我市依托独特的山水自然资源优势,
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项目”,
积极探索新的致富之路,
为助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走进竹峪镇大茶园村冷水鲟鱼养殖基地,连片的鱼池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辉,清澈的山泉水源源不断的注入,一尾尾生龙活虎的鲟鱼在水中怡然畅游。鱼池边,工人们正忙着给鱼儿投料喂食、检查鲟鱼健康情况。
竹峪镇大茶园村村民 王绍坤:每天要给鱼喂饲料,巡查鱼的生长情况,还要清洗鱼池,目前养鱼有6000余斤,到年底可能有5000余斤售卖。
据了解,竹峪镇坚持“一村一项目”的培育,积极谋划适合各村发展的主导产业。考虑到竹峪镇大茶园村地处山水间,水资源丰富,是天然流淌而出的溶洞山泉水,常年恒温恒量,水质优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很适合发展水产养殖业,对此,大茶园村采取“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发展冷水鱼养殖,将特色水产养殖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来抓,带动农户增收。
竹峪镇大茶园支部书记 王永生:我们村因地制宜,盘活闲置资源,发展冷水鲟鱼养殖,我们采取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引进了4000余尾裸鲤、鲟鱼养殖,目前正在陆续售卖,预计可以销售到年底,总收入可达20余万。下一步,我们村将扩大养殖规模,引进更多品种的鱼养殖,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竹峪镇党委副书记 陈娄周:自一村一项目工作启动以来,竹峪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坚持党建引领,狠抓项目落实。强化宣传,镇党委政府将一村一项目纳入重要议事议程,通过班子会、干部职工会、院坝会、村民会等形式,加大一村一项目的宣传力度。盘活闲置资产,利用村小、闲置鱼塘、山坪塘等形式,例如大茶园村的冷水鲟鱼养殖基地、土路庙村椴木香菇木耳栽培、包台村黄金木耳、檀木寨村高密度养鱼,通过这些一村一项目的实施,既解决了村民的就业,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让老百姓增收。
据了解,我市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和达州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决策部署,坚持“一盘棋”谋划,探索实施“5步法”包装推介项目、“7大模式”分类推动实施、“5大机制”促进项目见效为主的“575”发展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发展了“一村一项目”269个,涵盖畜牧水产养殖、农特产品种植、观光休闲旅游等多个领域,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请继续往下看,当粉丝有惊喜哦!
▼
记者 | 吴治涯 唐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