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同发展 产研融合共赢 创新筑就品牌 助力乡村振兴
牙克石 中国种薯之都 “薯 ”光无限好
在牙克石周郊 ,沿着伸向远方的农田路,放眼望去满是一垄垄横平竖直整齐排列的土豆秧,盛夏时节,繁花点点,漫山遍野,形成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地处大兴安岭西麓的牙克石,以巍巍兴安岭、茫茫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资源而闻名遐迩,而作为农作物四大主栽品种之一的马铃薯种植更是历史久远。特别是近几年,牙克石市不断加快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步伐,逐步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和品质,去年马铃薯播种面积23万亩,种薯面积77万亩,马铃薯总产量达60万吨左右,加工能力66万吨以上,藏贮能力20万吨以上,产值达到88亿元,成为呼伦贝尔市最大的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小土豆“滚”成大产业,牙克石的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区域协同发展、乡村振兴壮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特色产业。
2017年第一届内蒙古•牙克石马铃薯种薯大会会议现场
呼伦贝尔 (牙克石)马铃薯研究院揭牌
01
发挥领先优势 种薯产业培育与种薯之都建设齐头并进
马铃薯即将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 马铃薯,法国人称之为 “地下苹果”, 德国人称之为 “地梨”,俄罗斯人称之为 “第二面包”,我们北方人称其为“土豆”,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碳水化合物、维生素、 氨基酸、胡萝卜素及矿物质,营养学家指出:每餐只吃马铃薯和全脂牛奶就可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元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得天时地利之便,牙克石市加大扶持马铃薯产业力度,推进马铃薯产业快速生长,打出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产业,富裕一方百姓,把牙克石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薯都。
近年来,牙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了新的进展,尤其是马铃薯的区域化、标准化、外向化、产业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改革开放前期,牙市马铃薯播种面积仅为3万亩左右,产量为4.5万吨左右, 且品种单一,产量低下,马铃薯种植只能满足全市人口自给自足状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格局的变化,该市调整了种植结构,逐年增加了马铃薯的种植面积,2007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 产量达15万吨,其中种薯播种面积2万亩,产量达3万吨,是该市继小麦、油菜、 大麦之后的第四大农作物。2018年,牙市马铃薯播种面积达26万亩,同比2007年增长44%,其中种薯面积同比2007年增长300%,产量同比增500%。种植的品种有荷兰系列、克一、早大白、兴佳2号(由兴佳薯业公司自主繁育)、大西洋等20多个品种。其中种薯种植面积8万亩, 产量预计达20万吨;商品薯种植面积18万亩,产量预计达45万吨,产值10亿元左右。马铃薯远销山东、山西、四川、福建、 云南等地区,同时我地区的马铃薯以品质优、质量高的特点深受广大客商及种植户的喜爱。
牙市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全面推进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先后成立了3家规模型马铃薯企业、54家马铃薯专业合作社。2016年牙市成立了呼伦贝尔市首个马铃薯行业商会,会员486个,年均可带动6000余名农民就业,并在牙市豪德商贸城建成了4000多平方米的呼伦贝尔马铃薯交易市场和电子交易平台,入驻交易市场马铃薯种植大户和个体商户30余家,商会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产业集聚,进一步吸引了行业企业的集中。目前,牙市马铃薯仓储面积达24万平方米,可仓储马铃薯24万吨。现有马铃薯中小型加工企业7家,年加工能力在 8万吨左右,广袤的自然优势及种植优势 为发展马铃薯加工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脱毒马铃薯网棚种植
牙克石马铃薯运往祖国各地
02
强化引导扶持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并肩前行
随着马铃薯快餐食品、休闲食品在我国的兴起,在祖国北方以北的小城牙克石,小小的马铃薯正成为支撑当地经济的强大支柱,一幅农业兴、农民富、农村美的美丽画卷在呼伦贝尔大地徐徐展开。
“种了近20年的土豆,大家都富起来了!我们公司现有持证的农业技术员20 人,临时用工300多人。在牧原镇海满村有100亩网棚薯基地,在市郊莫拐和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有种薯繁育基地5000多亩……”牙克石市齐元丰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齐淑芳自豪地说。
牧原镇是牙克石市精心打造的“薯 都小镇”其中之一。多年来,牧原镇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大力发展马铃薯种植业, 以 “企业+协会+基地+ 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为形式,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栽培、 统一收购的形式推进企业订单生产,与农户签订保护收购价协议,切实保护农户利益。去年牧原镇播种马铃薯面积近8万亩,产量16万吨,马铃薯仓储窖仓储面积约10万平方米,储存量9万吨。 牧原镇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新增农田水利灌溉面积5万亩, 为发展马铃薯产业提供了水利设施保障。 2016年又引进森峰薯业公司和兴佳薯业公司落户暖泉村,带动了暖泉村400余人的劳动就业。该镇加大政策扶植、产业引导和技术支持力度,在现有的基础 上扩大种植规模,同时注重因地制宜, 科学、规范、标准种植,逐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订单式种植模式,铺开了农民的致富路。
赚了钱的农民,眼界开了,思路更清了,劲头更大了。牧原镇的农民不但种植土豆,同时还试种起了中药材,目前水飞蓟、还魂草种植已初具规模。水飞蓟种植面积达20000余亩,从中提取出的水飞蓟素是治疗肝炎的良药,其可观的药用价值为本地农户带来不菲的收益。 还魂草的种植技术日臻完善,牧原镇童金玲农场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还魂草单户种植基地。作为长春修正药业和北京同仁堂药业的还魂草生产基地,童金玲农场每年繁育还魂草种苗6000余亩,种植成品达到2000余亩,该农场还计划种植贝母325亩,并试种具有高经济附加值的大月季花500棵。
一点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芒。在牙市现有的10万亩马铃薯基地中,种薯基地就达8万亩,牧原、免渡河、乌尔其汉等镇充分发挥地缘、资源、技术优势,辐射带动周边各镇办,以种植种薯为龙头, 扩大面积,提高产量,让广大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
科研人员进行脱毒马铃薯育苗
收获的喜悦
03
注重产业融合 科技支撑与产业园互动发展
去年 ,在牙克石召开的马铃薯种薯产业论坛上中国薯网董事长冮丽华说,呼伦贝尔有着得天独厚的高纬度,在牙克石的特定区位优势下,一定要把牙克石打造成为马铃薯种薯的基地。有好的种子,就有好的产品,打造牙克石的马铃薯种薯品牌,需要我们走出一条联合发展之路,共创美好未来 。
有了发展思路,增强了牙克石打造 “ 中国种薯之都 ” 的信心和决心。
2018年,牙克石市强化规划引领和项目支撑,加大组培科研投入,加强种薯选育扩繁 ,培育龙头企业 , 建设了暖泉村马铃薯产业园区,成立了呼伦贝尔(牙克石 )马铃薯研究院。
牙克石市马铃薯科技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在暖泉村 ,由兴佳薯业 、森峰薯业联合承建。项目合计总投资额1.755 亿元,建设期限为三年。截至目前, 兴佳薯业已完成5座马铃薯储藏库建设,总面积达32500平方米。今年建设马铃薯科研楼1座4500平方米,马铃薯专家楼1座2000平方米 ,微型薯智能网室100亩 。森峰薯业已建成马铃薯仓储库3座,总面积为19500平方米。于2018年4月开始动工建设马铃薯科研楼1座,面积为3000平方米,用于脱毒马铃薯种薯组培生产、科技研究 ;建设微型薯生产基地100亩(温室及网棚 ),用于生产微型薯。
牙克石市还加强马铃薯商会与中国薯网的深度合作,建设中国薯网牙克石频道,打造呼伦贝尔马铃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不断提高马铃薯产业的市场知名度,全力打造“ 中国种薯之都” 品牌。
呼伦贝尔( 牙克石)马铃薯研究院位于呼伦贝尔农垦学院,该研究院由牙克石市人民政府主导,依托中国薯网、呼伦贝尔学院、农垦集团合作设立,围绕马铃薯产业学、研融合发展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该研究院是集马铃薯育种、脱毒、快繁、标准化栽培、产业开发和技术培训服务于一体的专业研究机构,现有马铃薯科研人员 7名 , 其中硕士5名,设土肥实验室、作物栽培实验室、品质检测实验室、人工气候室、病毒检测实验室 、病理检测实验室 、小型培养室等10余个科研室 ; 拥有科研仪器设备 20 余台套,半地下式种薯贮藏窖4000平方米,储存600万斤,马铃薯脱毒苗培育日光温室 10 亩,试验地200 亩,建立良种繁育基地3000亩 。
经过多年的实践 ,牙市已经总结出 一整套马铃薯模式化栽培技术 ,测土配 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尤其是森峰薯业从比利时引进的国际领先的马铃薯早疫病及晚疫病预警系统,对牙市的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综合防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 牙克石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机械保有量9732台,34. 2万千瓦 。2018年被呼伦贝尔市评为全市第一家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为了促进让马铃薯产业的深度融合 ,牙市在加工流通、休闲旅游 、电子商务等方面紧密相连 、协同发展,其核心就是让农民增值效益。近两年来,牙市相继研发生产相关主食产品和地域特色的休闲主食产品,马铃薯全粉、粉条、粉皮、薯条、薯片等受到群众青睐。通过政府扶持 、宣传引导 、市场开拓,使当地生产的马铃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牙克石的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特色产业。如今,牙克石作为行业的风向标 ,以耀眼的旗帜引领着呼伦贝尔马铃薯产 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