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月11日讯 2022年,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最高检工作部署,全省检察机关立足“四大检察”“十大业务”检察职能,着力在贯彻平等保护、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保护企业家干事创业积极性等方面用心用力,涌现出大批“做实平等保护 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典型案事例。

1月9日起,山东省检察院新媒体工作室推出【山东省检察机关“做实平等保护 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事例】专栏,对各地典型案事例进行集中展示。

东营:开展订制化服务 护航民企健康发展

【背景介绍】

东营市辖区内拥有“四上”企业19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54家,辖区内新材料、高端装备制作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原有海洋化工等传统产业底蕴深厚,在拉动全市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东营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近年来涉企案件逐渐增多,有的企业遵法守法意识不强,在经济活动中存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骗取贷款等行为;有的企业被诈骗后损失惨重,严重影响了生产经营;有的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存在重大的风险和隐患。为护航非公经济发展,提升办案效果,东营检察机关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试点建设了服务民营企业法律护航中心,后升级为全市的非公经济法律护航中心。

图片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国庆一行调研服务非公经济法律护航中心

图片

服务非公经济法律护航中心实景图

【事例简介】

东营市非公经济法律护航中心通过开展订制化服务等一系列措施,保障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建成实体化服务平台。坚持服务内容实打实,把握需求面对面,化解风险点对点,通过检察机关办理的代表性典型案例,为企业有效防控风险提出对策建议。贴近民营经济发展需求,推进企业服务订制化。研究制定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16条意见,面向民营企业订制化服务15条意见。坚持办案服务一体化,实现办案效果最大化。办理的多起案例被上级部门评为典型案例,护航中心先后有100余家企业、商会1000余人次参观。经验做法入选东营市“法治为民办实事”十大典型案例。

【事例详情】

建设民营企业法律护航中心

推动服务平台实体化

东营市非公经济法律护航中心总面积325平方米,中心以“服务民营企业、满足民营企业司法需求”为核心,坚持为民营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检察服务。一是服务内容实打实。以“剖析法律风险原因——提供司法困局解决方案——提醒企业注重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设”为轴线,设置序厅、企业风险篇、风险防控篇、典型案例篇、法律体验篇和护航发展篇六个部分,用详实、平实、真实的法律讲解,帮助企业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采用VR虚拟技术将中心展厅搬到检察机关的门户网站上,浏览使用人数10万余人次。二是把握需求面对面。中心设置特色法律“体验树”环节,以答题的形式,检验企业家对相关法律的熟悉程度,帮助企业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了解潜在法律风险点,加深对法律法规了解。三是化解风险点对点。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及重要岗位,从财产损失、非财产损失、诉讼纠纷等多方面,提示企业重点关注常发多发的38个法律风险点,为企业有效防控风险提出对策建议。

图片

山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徐海荣到服务非公经济法律护航中心调研服务保障非公经济发展工作

贴近民营经济发展需求

推进企业服务订制化

在护航中心这一实体平台的基础上,东营检察机关积极开展“订制化”服务,一是“集体座谈+个别走访”。以“四进服务”等活动为载体,“面对面”问企需求,帮企解困,扶企发展。部署开展“检答入企”六个一活动,建立“一企一档”季度登记制度,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编发包含涉企典型案件的《服务民企白皮书》,建立专门化宣讲和答疑释惑团队,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二是“专家团+联络员”。实时了解回应企业需求。组建包含检察业务骨干、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为顾问的专家团队,为企业指定联络员,提供法律风险评估。三是“企业分类+案件分析”。将企业按照规模以上企业、创新型企业、小微企业进行划分,比对案件类型与企业类型的交汇点,发现企业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当面宣讲、书面案例分析(《法律监督咨询意见书》)、相关法律规定、平台后台互动、参观体验等不同服务方式。目前,已编发《服务民营企业检察白皮书》7期,印刷《直面民企——以案为鉴》一书予以发放500余份。

坚持办案服务一体化,实现服务效果最大化

一是结合企业合规帮助企业开展规范化建设。制发企业合规建设蓝皮书,走访相关企业,指导辅助企业合规建设。并邀请企业合规方面专家学者授课,帮助企业弥补漏洞。二是融合两项制度。建立涉案民营企业、企业家综合评估制度和公开听证制度,就涉案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进行综合性评价,形成《涉案企业综合评估报告》,供承办检察官刑事办案参考。对涉企刑事案件举行公开听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确保案件妥善办理。三是充分用好三种力量。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第三方监督评估组织和涉案企业三方面的作用,通过采用不起诉、认罪认罚从宽和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三种方式,督促企业提高合规意识,加强内部活动和内部治理审查,促进涉案企业在自己的短板、弱项方面,实行更严格的管理措施。

图片

东营市检察院检察长丁西超一行到广利港集团、华泰化工集团考察调研了港区建设与海洋化工产业有关情况

【取得成效】

一是营商环境检察保障更优化。服务民营企业法律护航中心启用以来,已接待100余家企业1000余人次参观,发放调研问卷1000份,制作《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法律问题指导手册》《企业合规经营》等多期白皮书,赠送给工商联、企业家协会和帮扶企业3000余份,发放典型案例300余本。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法律风险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受服务企业合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营造了更加安全、公正、宜业的法治环境,护航了非公经济行稳致远。“订制化”服务做法被评为“2019年度东营十大政法新闻”,“开展订制化服务,护航民企健康发展”案例成功入选2021年全市“法治为民办实事”十大典型案例。

二是企业权益保障更精准。先后到华泰集团等40余家大型企业走访调研,征集需求60余条。帮助企业化解法律风险52项,订制化服务的效果得到充分展现。如在办理某公司被诈骗案中,积极督促涉案银行及时返还受害企业950万元。在办理某工贸公司被诈骗900万元一案中,通过严查细审证据和涉案款项明细,促成当事人与涉案企业达成和解协议,偿还债务638万元。根据某材料有限公司企业需求,先后派出三批驻企工作组,进行联络帮扶,企业由2013年刚刚竣工投产,到目前产值已达到10多个亿,促进了企业腾飞跨越。

三是检察监督履职更加充分。订制化服务开展以来,依法从宽从快办理涉企案件60余件,发现检察监督案件线索16件,对6名民营企业高管依法作出监督撤案决定,向企业提出堵漏建制意见建议27件次,清理涉企刑事“挂案”52件。1件案件获评全省检察机关“挂案”清理典型案例,董某某职务侵占案被省检察院推荐为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典型案例。针对办案发现的银行对车贷业务资料审核不严、监管不到位、人员疏于管理等问题,以公开宣告的方式向相关银行发出检察建议,促进其完善管理机制,经验做法被最高检转发。(本网记者)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