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特色产业前景广阔,河南的食用菌产业已经连续18年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以前在脱贫攻坚战中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如今在乡村振兴的大浪潮中又将重整旗鼓再出发。近日,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河南要建立食用菌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什么是食用菌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为何要建立这样一个体系?标准体系建立后对河南的食用菌产业有什么意义和影响?围绕这些问题,大河网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孔维丽
专访
叫响“豫菇”品牌,急需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大河网记者专访了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孔维丽。
●标准体系有助于解决散、小、乱,无标可依现象
“食用菌产业在我省经过30多年的实践,形成了我省独特的春栽、秋栽和夏栽香菇栽培模式,平菇发酵料生产等多种模式,分散的手工栽培、集约化制棒、工厂化生产等多种生产模式并存,生产水平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经济效益差距显著。”
孔维丽说,河南食用菌菌种生产企业散、小、乱,菌种生产、大棚设施建设、分级保鲜等无标可依,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缺失,品牌影响不强,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
叫响“豫菇”品牌急需构建以产品为主线、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提升我省食用菌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助力食用菌强省建设。
●河南农科院已经完成相关标准制作,近期将发布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已经制定完成了‘河南香菇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标准综合体的制作,近期将通过河南省农学会发布。”
孔维丽介绍说,该标准包含了从菌种生产到采后保鲜、烘干、产品质量追溯在内的8个单项标准。同时,今年在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农科院还承担了河南省平菇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任务,已经完成试点基地的遴选及标准综合体制作的前期准备工作。
“两个标准体系建成后,将全面提升食用菌按标生产水平,打造一批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优质化原料基地,培育以产品为主线、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构建食用菌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为打造出食用菌出口大省,支撑乡村振兴,保障、增加绿色优质食用菌品供给和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孔维丽说。
●什么是食用菌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食用菌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是指:制(修)定一批食用菌生产产地环境、品种种质、投入品管控、设施建造、菌袋(棒)加工生产管理、产品储运保鲜、分等分级、包装标识等全产业链生产关键环节标准,建立一批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示范试点基地,逐步建成布局合理、指标科学、协调配套的食用菌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西峡县双龙镇陈坪村香菇标准化种植基地,村民正在采摘香菇
端起“金饭碗”
从三个县来看河南的食用菌产业如何风生水起
锦绣伏牛八百里,西峡香菇甲天下。而最负盛名的就在沿鹳河绵延近百公里的香菇长廊第一站——寨根乡。
“1995年以前入不敷出,自从种了香菇,日子越过越好……”该乡寨根村村民袁纪文说起了香菇给他家带来的变化,“不仅买了车、房,还存了不少钱哩!”
在西峡,像袁纪文这样的家庭有2万多户,他们都是西峡香菇产业发展的见证人、受益者。
20多年来,随着西峡香菇逐渐走向国内和国际市场,西峡让种植全流程自觉接轨“国际标准”,让大家吃了“放心丸”。
离开西峡,我们再来到三门峡的卢氏县。
卢氏县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地处南暖温带至北亚热带过渡地区,森林茂密、气候温润,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早在1914年卢氏县食用菌就获得过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金奖。如今,在食用菌特别是香菇业界,卢氏县更是声名远扬。
座座香菇大棚鳞次栉比,布满河川原野,地处卢氏县最南端的朱阳关镇发展香菇5000余万棒。菇棚内,菌棒上新出的香菇密密匝匝、探头探脑,煞是喜人。
临近该镇三淅高速路口,占地200余亩的信念集团香菇市场里,交易红红火火,车辆川流不息,每天产销鲜香菇一百余吨,多时二三百吨。这个只有7200亩耕地的山区乡镇,香菇产业成了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春风荡漾,万物复苏。3月30日,在宝丰县观音堂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区滴水崖村赤松茸大棚种植基地,工人们有条不紊地采摘、分拣、装箱,一派繁忙景象。
“眼下正值今年第一批松茸上市,每天供不应求。”首次尝试种植赤松茸就迎来大丰收,大棚负责人庆亚鹏的脸上写满笑容。
规模化的食用菌种植不仅为先行敢试的人创造了致富的条件,还带动周围村民就业增收。据悉,观音堂示范区因地制宜,按照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目前,该区已打造了花椒、白玉木耳、迷迭香等一批有特色的农产品。
2022年6月,第三届中国食用菌产业博览会在福州市举办,宝丰县作为珍稀菌主产区受邀参展,并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原珍稀食用菌生产强县”称号,宝丰珍稀菌被组委会评为“消费者最受欢迎产品”。
在宝丰,珍稀菌正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在特色产业发展中走出一条小康路,端起种植业的“金饭碗”。
连续18年全国第一
河南的食用菌行业有多强?
你知道吗?2020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高达4061.43万吨,约占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七成以上。而我们河南作为食用菌种植大省、资源大省,产量、产值连续18年居全国第1位。
市场上每3个香菇和5朵平菇中均有一个产自河南,食用菌及蔬菜是我省出口农产品第一大品类,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8.2%。我省37个县将食用菌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支撑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其中以卢氏、西峡等为代表山区县60%的农民60%的收入来自香菇产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继粮食、蔬菜、果树、油料之后,食用菌已成为我国农业的第五大产业。
2022年12月28日下午,《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协同创新发展研究报告》发布会通过线上方式举行。这个研究报告给出了关于河南食用菌产业的许多答案。
食用菌产业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产业争资源的“五不争”特性,还具有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投入产出比高的特点,据有关统计分析,种植食用菌的经济效益是蔬菜的3-4倍、是粮食的10-12倍,是调整农业结构、推动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如今,食用菌产业已发展成为河南省现代农业中的新兴产业,是现阶段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亮点、热点之一。”
河南省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河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李钦介绍说,2020年,河南省食用菌年产量达561.85万吨、年产值达401.63亿元,均稳占全国第一。食用菌出口额达到16亿美元以上,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0%以上。
近40个县组团发展
技术创新引领河南食用菌行业特色发展
1986年以来,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在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全省有近40个县区将食用菌种植作为主导特色产业,形成了香菇、平菇、金针菇、双孢菇、杏鲍菇等重要大型生产基地,已成为河南农业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河南食用菌产品远销到欧洲、南美、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7年、2019年省政府印发相关文件,扶持引导食用菌产业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规模化要求,建设优质食用菌基地,发展优质食用菌产业。
李钦说,目前,我省在食用菌产学研合作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成立了河南大学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食用菌研究连续取得突破性成果;2020年由河南大学牵头组建河南省食用菌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21年培育出第二个自主选育的香菇新品种“豫香2号”;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接种技术等技术在工业化企业中已基本普及,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特色发展。
“食用菌产业是白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李钦解释说,白色农业是指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新农业。发展白色农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着巨大发展潜力。
建议: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必须强化创新驱动
“过去多年来,河南没有自己的食用菌品种,这与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不匹配。”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资环所所长张玉亭说。
从2012年至2021年,河南食用菌产量由285万吨提高到560万吨,增长了96.49%;产值由190亿元增长到412亿元,增长了116.84%,基本实现产量产值双翻番。
这样规模的食用菌产业,直到2016年,省农科院资环所育成并鉴定了我省第一个平菇品种,才实现了我省食用菌品种从0到1的突破。
张玉亭介绍说,2010年,河南谋划成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正式启动了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以食用菌体系为抓手,我省逐渐汇聚、培养起一批科研队伍,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省选育出的食用菌品种有9个,自主选育的品种市场占有率有30%。张玉亭说,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必须强化创新驱动。
张玉亭建议,要建设好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提升食用菌种质资源库和农业农村部食用菌种质资源省部共建实验室,加快新品种选育,改造老旧设施,推动食用菌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始终贯彻“两山”理论,促进食用菌产业融入山水林田湖生命生态系统。
推动食用菌生产与现代制造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构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给体系,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记者 宋向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