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得见田,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美丽乡村不是等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沿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镇江滨村山尾经济合作社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近年来,山尾经济合作社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坚持规划先行,久久为功,大力发动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面貌焕然一新,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发展,赢得村民的广泛支持,值得全镇各村学习借鉴。现将该合作社建设管理的主要做法、成效及经验启示予以刊发。

一、主要做法、成效

山尾经济合作社隶属锡场镇江滨村,现有人口882人,集体经济以集体土地租赁收入为主,收入单一,年收入5万元,集体经济薄弱。近年来,该合作社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美丽乡村建设上,集聚乡贤智慧,发动乡贤捐资,高标准规划,分步实施,2014年建成和兴小公园,2020年底进村柏油大道全面竣工,道路两旁配套绿化景观,实现了从局部到整体推进、全域拓展提升的迈进,着力描绘乡村建设的新画卷。

(一)建章立制,规划先行

近年来,山尾经济合作社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明晰乡村振兴建设路径。坚持规划先行,完善区域总体规划,坚持规划引导乡村建设,科学设计土地留白,为优质重大项目预留空间。

(二)宣传发动,形成共识

进村大道建设一直是该经济合作社村民期盼已久事情,作为经济基础薄弱的村落,资金问题自然成了“卡脖子”问题。在镇委、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村、社干部积极探索,以乡贤联谊委员会为载体,充分发挥乡贤联谊委员会密切联系乡贤的有利条件,积极争取乡贤出资支持。借助乡贤回乡契机,向外出返乡乡贤介绍家乡建设发展情况,并将规划建设进村大道的蓝图向乡贤们娓娓道来,全方位多渠道宣传发动,形成美丽乡村建设人人有责的宣传氛围。

(三)村社搭台,乡贤唱戏

在村、社牵头带动下,外出乡贤主动参与规划设计,在选材用料上更加用心,在用工选择上更是“货比三家”,尽量控制项目造价,做到“能省则省”,并将工程进展情况与资金使用情况实时向各位捐款乡贤通报,村、社干部主动负起责任,积极牵头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为项目建设提供无障碍施工,有序推进村道拆迁、路面扩建、内河疏浚、岸坡整治植绿等工作。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去年年底,一段长1千米的崭新柏油村道呈现在村民眼前,周边绿化景观也相应配套,项目建设总费用控制在320万元,全部由乡贤捐款出资。

(四)公共配套,服务民生

在村庄公共配套建设方面,该村积极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满足村民多样化休闲健身需求,该经济合作社把体育设施规划纳入村庄规划中,科学做好用地规划,充分利用老厕池、老池塘等有效开发利用,建设小型、简易、便民的群众体育设施,逐步形成建设功能齐全、配套完善、布局合理的体育活动场所,因地制宜、便民利民、形式多样的基层体育设施,从而提升农村居民的体质健康水平。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很多村民家里都拥有了轿车,如何规范车辆停放成为农村治理难题。在经过实地调查走访后,充分利用村内空地,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引导村民有序进行车辆停放,促进村容村貌全面提升。

二、经验启示

(一)情感的认同,是决定乡贤出资出力的关键因素

虽然山尾经济合作社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积极谋划,找准切入点,广泛宣传,最大限度激活乡贤力量,主动融入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成立乡贤理事会,健全落实乡贤联系制度,组织引导乡贤参与村社建设、治理,畅通乡贤表达渠道,全面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进村大道建设是该村村民期盼已久事情,也是该村外出乡贤想干的事情,通过村、社干部的“游说”,终于将美丽的乡村梦变为现实。

(二)透明的操作,是促进乡贤持续参与乡村建设之举

乡贤们乐于为乡村振兴出钱出力,这份热情弥足珍贵。如何保护、善待这份热情,必须保证善款的透明使用,乡贤回馈家乡,捐钱显然不是终点。此次,山尾合作社牵头搭台,乡贤捐资助力,推进进村大道建设,可以说是一个新的捐款助力模式。由合作社规划,并保障无障碍施工,乡贤捐款,牵头乡贤参照“小工匠”模式运作,定期向捐款人通报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最后完成进村大道的建设及周边环境的提升。山尾的乡贤对家乡振兴发展充满热望,也看到自己的这份助力产生了应有的效果,山尾合作社的乡贤也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出钱出力,完善美丽乡村建设。

(三)科学的规划,是构建和谐宜居村落的重要保证

在村庄规划建设上,处处体现以民为本、公共利益为先的治理理念,值得各村学习和借鉴。该经济合作社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民生工程建设为纽带,着力完善村庄规划,凝聚全体村民投身乡村建设的信心和力量,民生福祉不断增强。如在规划建设村民休闲运动场所和搭建公共停车场时,坚持以经济合作社统一规划,不损害其他村民利益为前提,着力构建和谐村民关系。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