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县位于福建西北部,地处武夷山脉东南侧,山川秀丽,景色迷人,很少有人想到这个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地方,有着“中国红豆杉之乡”的称号。
红豆杉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植物。根据当地政府提供的数据,明溪县大约有原生红豆杉50余万株,其中百年古树数千株,树龄最高的达上千年。
最关键的是,明溪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红豆杉种植基地6.15万亩,其中药用原料林基地1.16万亩,景观苗木及观赏盆景1.43万亩,用材林3.65万亩,年增加收入10多亿元,初步形成了红豆杉生物利用、山地珍贵用材林培育、景观苗木及盆景开发等三大产业集群。
珍贵树种如何进行人工育苗,曾一度成为世界性难题。
“人工育苗的难度超乎想象。”明溪红豆杉产业研究所所长、明溪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余能健对澎湃新闻()称,早年红豆杉在中国境内仅少量分布,经过他和团队多次试验和种植,如今在偏安一隅的明溪县种植出5万亩红豆杉,帮助许多当地民众实现脱贫致富。
余能健也因此被媒体称为“南方红豆杉之父”。
攻坚克难
中国人对红豆杉拥有独特的文化情感,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写下千古流传的动人诗篇《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杉具有极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从红豆杉树皮和树叶中提取出来的紫杉醇,对多种晚期癌症疗效突出,更是集中药用、特种优质木材、绿化、盆景和保健于一体的珍贵树种,拥有“植物中的大熊猫”之称,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我当年也没想到明溪能成为‘中国红豆杉之乡’,更没想到会产生如此大的经济效益。”说起攻坚克难的经历,余能健有一番感慨。
余能健原籍福建永泰县,他生于1937年,经历了新中国解放前的艰难岁月。
“我今年都快84岁了,经历过贫困和落后,如何让老百姓脱贫致富成为我们这代人的理想。”余能健说。
2020年11月30日,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余能健在人工培植大棚内查看植物生长情况。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 孙湛 图
1959年,他从原福建省林业学校(现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明溪县林业系统工作。
“我做什么事都喜欢钻研。”余能健说,1983年,他被任命为明溪县林委主任,由于全国各地对林木需求十分巨大,他把目光投向用途广泛的马尾松研究。
为提高马尾松人工栽培成活率,他成天独自蹲守在马尾松实验地,不断试验,埋头记录,最终把马尾松人工栽培的成活率由85%提高到95%。
这项技术在福建省推广面积达45万亩,并荣获国家林业部(现国家林业局)颁发“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开始,他又进行马尾松优良无性系选育和造林试验,通过扦插造林的方法速生丰产,每亩可增加收入117元。
余能健凭借上述研究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空白,因此也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奖励,成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2年开始,明溪县决定对红豆杉进行育苗研究和技术攻关,马尾松技术突破后,他又把研究目标对准了南方红豆杉,这是拥有更高附加值的植物。
“南方红豆杉的珍贵正是因其天然生长分布稀少,它是多功能、多效益树种,因此人工繁育极为艰难,发芽育苗阶段没人做,即使大学教授也没做出来。”余能健对澎湃新闻称,1994年起,他在自家小院划出一块小实验田,通过多种育苗方法进行人工繁育,最终研究出用低温处理红豆杉发芽可使出芽整齐,苗木生长快。
他领导一班人马进行了红豆杉育苗试验,但试验过程并不容易,他和团队试验很多次都失败了。
“无论怎么做,红豆杉就是不发芽,为什么不能发芽呢?我经过多次失败后才发现,上层很难脱水、不透气造成的不容易发芽,所有种子发芽都需要空气和水,我用细沙做成的苗床来进行育苗,经过一个夏天和两个冬天,等把上层腐蚀完了,等待软化了,最终实现透气透水以后就发芽了。”余能健说。
在此过程中,他和团队都很享受那种沉迷在研究中的忘我状态。
“在那两三年时间,我每天都在思考为什么不发芽。”余能健说,经过5年试验,他和团队在红豆杉人工育苗造林技术上获得了重大突破。
经过余能健和当地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他们已全面掌握种子休眠、苗木生长规律和综合育苗的系列技术,并解决种子发芽率和成活率低、病虫害防治、施肥、遮阴等多种技术难题。
他和团队还解决了林冠下套种用材林和农田高密度种植药用林,并掌握了从育苗、用材林造林、药用林、绿化苗和盆景多个栽种。
由于余能健破解了育苗和农林科技多个难题,让南方红豆杉在当地实现大规模人工培植,现在绿化苗已遍栽明溪县各个角落,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我感觉只有战胜条件局限,凭借自己实干和苦干,才能把事情做出来。”余能健称。
发挥价值
红豆杉的育苗和种植技术成熟后,如何让其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向农民推广红豆杉种植,当地政府举办培训班,邀请余能健授课,推广红豆杉的种植技术和知识。
为避免“养在深山无人识”的窘境,1999年,余能健以明溪县政协委员身份提交了一份《关于加速建设南方红豆杉人工种植基地》的提案,获得当地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
由于红豆杉树体能提取活性最强的抗癌物——紫杉醇,这意味着具有极强的开发价值和市场潜力。
当地政府也意识到了红豆杉的价值,决定开发红豆杉产业。到2000年,明溪县的红豆杉种植规模发展到5万多亩,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豆杉之乡”,从而迈出了红豆杉产业发展的第一步。
2020年11月30日,三明市明溪县的红豆杉基地大棚。
2001年,明溪县与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建民教授合作开发的“紫杉醇清洁纯化技术”,共同促成一个当地龙头企业的诞生——福建省南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GMP制药企业。
20年来,南方制药致力于以紫杉醇原料药为代表的抗癌药物的研发和生产,产品涵盖抗癌系列、抗病毒系列,实现从红豆杉中直接提取5种以上可利用的紫杉烷类化合物,年可产紫杉烷类化合物1500公斤,占紫杉烷类产品国内市场60%、国际市场20%,成为全球同类产品重要的供应商。
“这家企业为我们当地带来很直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明溪县人民政府一位官员对澎湃新闻称,该公司成立至今,新增产值5亿元、利税1亿元以上。
“红豆杉形成今天的产业格局,我想和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有直接关系。”余能健说。
余能健清楚记得2002年6月24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南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视察调研,他明确指出,明溪发展红豆杉产业,既保护了珍稀植物,又促进了农民增收,是非常有意义的事,一定要把这个产业做强做大。
“每句话都讲到点子上了。”余能健说,当天他以技术顾问的身份坐在现场,虽然没机会发言,但习近平的讲话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次讲话更加坚定明溪发展红豆杉产业的决心和方向。”余能健说。
2008年,福建紫杉园生物有限公司在明溪成立。这意味着当地拥有了从红豆杉源头到紫杉醇终端产品的产业链,成为全国最大的紫杉醇及紫杉烷类化合物的生产基地。
如今,明溪有红豆杉龙头加工企业三家,红豆杉小企业15家,每年实现税收达2千多万,明溪也因此拥有了5万亩国内最大的南方红豆杉药用林、用材林、绿化、盆景种植基地,被国家林业局称为“保护和利用濒危植物的典范”,并授予“中国红豆杉之乡”。
“红豆杉由于是天然珍稀抗癌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我们估计全球市场容量在600亿元左右,因此说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福建南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对澎湃新闻称。
为加快红豆杉产业化进程,明溪县多年来一直都大力鼓励农民参与红豆杉基地建设,并逐年改进种植技术,扩大种植规模。
根据当地政府统计显示,明溪已有6000多农户参与到红豆杉种植中,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几年来每年增收可达1亿元。
另外,明溪也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红豆杉种植基地6.15万亩,其中药用原料林基地1.16万亩,景观苗木及观赏盆景1.43万亩,用材林3.65万亩,年增加收入10多亿元,初步形成了红豆杉生物利用、山地珍贵用材林培育、景观苗木及盆景开发等三大产业集群。
作为明溪县红豆杉的产业带头人,余能健也获得多项殊荣。
他于2004年因《南方红豆杉短周期药用林培育配套技术研究》获三明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2008年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2010年因《南方红豆杉种质选择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当年他从明溪县政协副主席的位子上退下来后,从未想过回永泰老家安度晚年,而是将余热挥洒于红豆杉产业。近年来他先后成立了明溪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和红豆杉产业研究所,亲任会长和所长,并把多年积累的红豆杉栽培技术和科研成果编写成教材,为年轻科研工作者提供经验。
“作为干了60年的林业工作者,我的人生追求很简单:满目青山,遍地效益,真正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佳化,所以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和干到老。”余能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