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东省湛江市雷州覃斗镇流沙港海岸,从码头出发,驶出约6海里便可看到蓝白相间的“巨无霸”。每日清晨,当地渔民都会用设备升降机将鱼料撒进网箱,鱼群争食激起朵朵浪花,场面甚为壮观。这是该市首个深远海养殖平台“海威1号”,也是湛江乃至整个广东奏响“海洋牧歌”的重点项目。

广东是海洋大省,坐拥全国第一的海岸线长度、全国第二的海域面积。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

湛江三面环海,海岸线全省最长,是广东发展海洋牧场的天然主战场。优渥的先天资源让湛江成为海洋大市,在加速驶向深蓝的路程上,湛江如何由海洋大市成长为海洋强市?日前记者走进湛江,感受湛江不断拥抱新蓝海、加快拓展深空间的生动实践。

发挥科技潜能

金秋时节,天微微亮,湛江遂溪江洪渔港周边便开始热闹起来,渔船靠岸的马达声、汽船的鸣笛声、鱼商的叫卖声混成一片,码头上鱼丰人旺……

然而,长期的过度捕捞一度致使近海渔业资源日益枯竭,渔业资源衰退严重。如何修复“海底粮仓”?

“未来水产养殖的新空间必然在深远海。”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丹表示,内陆和近海的水、土地资源没有增量,而且由于环保要求需要压缩养殖空间,我国未来的水产养殖新空间在离岸深远海。

辽阔的海洋就是蓝色的粮仓、丰茂的牧场。恒兴集团副总裁莫爵君介绍,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具有养殖容量大、不受休渔期时间限制、鱼类产出质量高等优势,以金鲳鱼为例,这是湛江养殖范围最大的海鱼品种之一,一个100米周长的网箱年产量可达10万斤,相当于陆上200亩池塘的鱼产量。如今在湛江,金鲳鱼已形成百亿元的产业。

近年来,湛江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市,大力发展深海远海养殖,着力培育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获评为“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中国金鲳鱼之都”“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2022年,湛江水产总产量125.5万吨,总产值274.6亿元,连续20多年居全省首位。

科技创新是加快现代渔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从空中俯瞰,湛蓝的海面上深水网箱整齐排列,硕大的网箱与海水相通。网箱内,鱼群穿梭往来。

8月18日,位于湛江雷州的“海威2号”迎来首批“住户”,约100万尾、20多万斤的金鲳鱼苗以及部分鳘鱼、军曹鱼被投入网箱,标志着广东目前规模最大的海上智能养殖平台正式投苗。

“这片海域流速快,水质干净,养出来的鱼口感好。”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定说,这个“巨无霸”单个养殖周期可收获超100万斤鱼类,以鳘鱼、军曹鱼等中高端海水鱼为主,比其他深海网箱更安全、更智能、更低碳,经济效益可观。

记者了解到,“海威2号”是一种半潜桁架式渔业智能养殖平台,搭载自动投饵、在线监测等智能设备,形成智能化养殖管理,可节省人工成本60%,同时宽阔的平台空间搭载着太阳能电力系统,日均发电量约200千瓦时,实现绿色能源的自给自足。

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方面,目前全市在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项目3个,已建成特呈—南三、流沙、东海岛、东里、草潭5个深水网箱养殖园区,全市深海网箱数量达3516个,占全省的70%。

培育优秀种苗

引种车间、亲虾培养池、营养车间……走进位于湛江经开区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以下简称“863基地”),到处是水产种业科研成果展示。

良养离不开良种,种苗是粮仓的“芯片”。湛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莫植贵说,聚焦做强种业“芯片”,湛江正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水产种业体系,目前全市有水产苗种场480家,国家级、省级水产良种场数量分别占广东省的40%、28%,生产领域广泛应用水产品种人工繁育技术超60种。

“靠海吃海,需要我们耕海牧渔,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恒兴集团党支部副书记、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金鲳鱼分会秘书长周剑熙表示,2002年,恒兴集团在湛江投资建设863基地,开创了中国民营企业承担国家种业基地项目的先河。

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2011年,863基地选育出了国内认定的第一个南美白对虾抗病新品种“中兴1号”。自此,优质种虾资源不再被外国企业“卡脖子”。

在自主培育南美白对虾的带动下,湛江对虾养殖业迅速迎来井喷期,种苗产量、养殖面积、养殖产量、饲料产量、加工规模、出口量和交易额7项指标均居全国各地级以上市第一位,被称为“对虾之都”。

如今,在湛江东海岛,湛蓝的海面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虾苗场、种苗基地,这里被誉为虾苗“工厂”,每年向全国输送数百亿尾对虾苗。目前已选育出南美白对虾新品种6个,占全国审定该品种数量的50%;攻克66种常用的水产品种人工繁育技术,并投入生产应用;已建成水产苗种场480家。2022年,培育水产种苗1622亿尾,供全国沿海水产养殖和出口东南亚等国家。

此外,863基地还联合选育出新品种红罗非鱼“中恒1号”,突破了红罗非鱼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并通过构建红螯螯虾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体系,以及突破石斑鱼、金鲳鱼、军曹鱼等育种育苗技术,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水产业振兴,良种是关键。我们要坚持产学研合作,不断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实现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把种苗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周剑熙表示,“接下来,基地要坚决把种苗工作做深做透,同时配套做好水产产业链上下游工作。”

形成全产业链

“要培育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莫植贵表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一头连着种苗培育、海工装备制造等配套产业,另一头连着广阔的海产品市场。

为此,湛江出台了《湛江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行动方案(2023—2035年)》《湛江市金融支持海洋牧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全力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市。9月初,湛江还出台了《湛江市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十五条措施》,针对种业、装备、养殖等多个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制定措施。湛江再次向深蓝进发,发力布局“养殖—加工—物流—销售”全产业链。

走进湛江湾实验室渔业大数据中心,在电子大屏上可以看到种业供应、渔业养殖、渔业捕捞、渔业加工、物流服务等行业资讯。近年来,作为粤西地区首个获批设立的省实验室和区域重大创新平台,湛江湾实验室汇聚高端人才,潜心攻关海洋科技,取得了全球首例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全潜悬浮定深柱稳式综合试验养殖平台(“海塔1号”)等代表性科研成果。

眼下,湛江湾实验室正推行体系化科研创新,在深远海养殖平台建设体系的养殖智能化、优质鱼种育繁推、养殖鱼类精深加工等板块,进行全产业链同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着力攻克“卡脖子”技术,助湛江深远海养殖产业转型升级。

湛江湾实验室智慧渔业研究中心负责人杨仁友介绍,渔业大数据中心将实现养殖实时信息呈现、预警处置、流程监控、业务监管等功能,为渔业养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升渔业智慧养殖产业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为延长水产产业链,提升水产品附加值,湛江市吴川市、遂溪县正在加快预制菜产业园建设,形成预制菜产业集聚效应,培育水产产业新的增长点。同时,湛江发挥“全球水产采购基地”优势,正在规划建设湛江国际水产城,加快建造30万吨大型中心冷库,打造成具有保税功能的国际水产品交易“前置仓”,健全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经过多年沉淀发展,湛江水产产业链年产值达700多亿元,产业链从业人员100多万人,水产养殖、水产种业、水产品流通加工、装备制造、进出口贸易、饲料辅料、配套服务七大体系基本形成,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养殖增收的支柱产业。

随着海洋生态牧场的建设,湛江广袤海洋正逐渐成为“蓝色粮仓”。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