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中国第二大将军县”的安徽省金寨,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中国政府计划推出的首个、且迄今唯一一个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县。
记者从国家电网金寨县供电公司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该县已有8741户贫困户安装了3KW分布式光伏电站,60KW的村级集体光伏电站218座,总容量39.3MW,共发电1823.51万度,为贫困户创收1800万元。算上今年新投运的集成式项目,光伏扶贫预计将为金寨贫困户创收约5000万元。
2020年是中国所有贫困县的“脱帽”大限,金寨县寄望于“天饭碗”给贫困户创收脱困。时培甫称,“十三五”期间,该县计划总投资超过300亿元,新建成光伏发电装机3.01GW,其中农光互补2.17GW、水面光伏600MW、分布式屋顶光伏244MW,年产值达200亿元以上。
各级政府亦对金寨寄予重望。今年初,国家能源局、安徽省发改委与相关部会规划,将金寨县打造成中国首个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县。到2020年,建成4万户光伏扶贫专案,纳入全县符合条件的贫户。到2025年,该县所有家庭用电皆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且占城乡居民整体用电比例须达90%。
根据该规划,金寨县在“十三五”期间获得5.7GW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指标,其中包含光伏3.2GW,占比超过一半。同期,全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初定为150GW,金寨即占据2%。
企业的盛宴
很多人知道金寨,是因为该县有一处国家5A级景区天堂寨,系大别山第二高峰,号称“吴楚东南第一关”“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在国内光伏企业看来,享受天量光伏发电指标的金寨,就是其眼中的“天堂寨”。
“3.2GW,和指标不受限制几乎没区别。”金寨县发改委能源发展办公室主任岳昌明对记者称,该县正在“以资源换产业”,“资源”即指光伏指标、土地和正在建设中的电网系统。
光伏企业蜂拥而至。“我们现在的要求更高了,只有具备够强实力、且能跟我们的发展规划相结合的企业,我们才会接待。”岳昌明说,企业建地面电站都需要“路条”(指政府有关部门下发的同意项目开展工程前期工作的批文),包含配额指标,这在金寨很容易拿到。
迄今为止,已有六家光伏企业在金寨建有大型地面电站。其中,信义光能两座,分别为150MW和100MW,航天机电和东旭集团各100MW,华西能源70MW,山路能源60MW,协鑫集团20MW。今年初,协鑫集团还在金寨开工建设1GW组件厂。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src="http://www.solarpwr.cn/upload_files/article/61/15086_20160322090343_z7epl.jpg" title="145857544022990900_a580xH.jpg" />
信义光能在金寨县小南京村的地面电站。摄影:熊少翀
国内现有的“光伏地面电站扶贫”模式,利用荒山荒坡建设10MW以上的大型地面光伏电站,产权归投资企业所有,之后企业捐赠一部分股权,由当地政府将这部分股权收益分配给贫困户。
记者多方了解到,上述六家企业在金寨建设的大型地面电站,均与扶贫无关,但多数企业不同程度地参与投资了户用和村用光伏扶贫电站项目。
时培甫告诉记者,2014年,信义光能已出资了1600万元用于2000户户用电站建设,并免费提供为期一年的运维。山路能源在当地选址22处,投建6MW的集成式光伏扶贫电站,协鑫亦参与了15MW集成式光伏扶贫电站项目。
天气晴朗的时候,七十多岁的村民张元昌总是习惯性地来到自家门口的电表前,睁大眼睛看着表盘里忽闪忽闪的数字。这块电表已成为他家的新“钱包”。
张元昌是安徽省金寨县某村的一位贫困农民。在他家屋顶,12块蓝灰色光伏板分两排排开,26度仰角朝南面向天空,由一根电线连接逆变器,就近接入电网。挂在门前墙壁上的独立电表则实时显示光伏组件的发电量。
“4733.19度。”3月14日下午5点,张元昌看着电表上的数字念道,似乎并不满意。他家的光伏板从2014年5月开始发电,平均一年发电不到2700度,这和该县所宣称的“户年均3000度以上、最高记录4800度”还有些差距。
不过,张元昌家屋顶上发出的近5000度电,已按照每度电1元钱的优惠价格实时卖给国家电网公司。这意味着,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张老汉入账约4700元。
这是金寨县已开展两年的一项扶贫计划。目前该县已有近9000家贫困户正在享受屋顶太阳能带来的收益。
兼具扶贫公益和节能减排双重特性的光伏扶贫,得到了中国政府的特殊支持。2014年10月,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光伏扶贫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安徽、河北、山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六省区共30个县进入试点范围。去年,国家能源局专门规划1.5GW的指标用于光伏扶贫项目。
去年,全国光伏扶贫试点建设规模达1836MW,年均收益22.6亿元,投资收益率接近13.72%,近4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
地处皖西大别山腹地的国家级贫困县金寨,是国内最早开展光伏扶贫工作的地区。“去年有20多个省、100多个县来学习考察,”金寨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副局长时培甫向记者展示其每周工作日志,“平均每个星期都要接待两次,有时一周有四次。”
3月中旬,记者实地调查走访发现,金寨县的光伏扶贫工作已初见成效,但也面临财政补贴拖欠、农网改造滞后和多点运维难题等多重困扰,投资运营模式几经变迁。光伏企业蜂拥而至,意图从政策利好下的资源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被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中国第二大将军县”的安徽省金寨,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中国政府计划推出的首个、且迄今唯一一个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县。
金寨的“天饭碗”
被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中国第二大将军县”的金寨,曾诞生59位开国将军。人口约68万,面积3814平方公里,农业人口占比超八成,既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去年该县GDP为88.8亿元,同比增长6.3%,仅为安徽省GDP的0.4%。
截至2015年底,按照国家制定的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900元的“贫困户”标准,该县共有8.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约3万户,较2014年的10.61万人有所降低,但贫困发生率依然超过12%。
“部分群众虽然脱贫,但只是低水平的,一旦遇到天灾人祸,极易返贫。”时培甫称,2014年初,金寨县在引进信义光能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信义光能)的光伏农业生态园项目时开始关注光伏产业,并认为该产业“投资回报率较高,操作简单,便于维护,收入稳定,一次投资,长期受益”,“是完全适合‘失能’‘弱能’贫困家庭的扶贫项目”。
2014年3月和7月,金寨县迅速分两批开展光伏扶贫工作,针对贫困户共建设2008户3KW户用光伏电站。每户需要投资2.4万元。
首批开建的1008户,贫困户、县政府和信义光能各出资8000元,产权归贫困户所有。但8000元对部分特困家庭而言,依然是笔不小的数目。
金寨县汪冲村的一位村民对记者称,“当时家里只有3200元,剩下4800元都是借的。”这样的案例并不在少数。
因此,第二批1000户贫困户改变了模式。县政府和信义光能继续各出资8000元,无力自筹的贫困户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无息贷款,借贷款从光伏发电收益中逐年偿还。“每年用发电收益的一半偿还贷款,直到还完。”时培甫称,电站产权依然属于贫困户。
2015年,金寨县光伏扶贫规模大举增加,全年共建设6671户户用光伏电站。同时还建了218座60KW的村级集体光伏电站。其中23个试点村,每村自筹8万元,县财政提供10万元无偿资金,各村中自建的集体经营实体“创福公司”提供贷款30万元。其余195个村的建设资金全部由该村创福公司贷款解决。村级集体光伏电站的收益用于该村公益事业和扶持贫困户。
根据山区电网特点,到户光伏扶贫电站接入220伏电网,村集体光伏电站接入380伏电网。上网收益模式则由最初的“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改为“发用分离、全额上网”。
“光伏发电自用不太划算。”村民告诉记者,光伏发电卖给国家电网公司是1元/度,而居民用电电价为0.56元/度。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src="http://www.solarpwr.cn/upload_files/article/61/15086_20160322090309_wy3zw.jpg" title="145857539322520800_a580xH.jpg" />
屋顶上的户用光伏电站。摄影:熊少翀
今年,金寨县将牵手内蒙古山路能源集团(下称山路能源)新建5000户光伏扶贫电站,但模式再度发生变化。细分到户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原则上将不再增加,改在村中空地上建集成式光伏电站。贫困户不再需要出资,山路能源出资40%,其余资金由政府解决,电站产权归集体所有,贫困户平均分配该电站的发电收益。
“脱贫和返贫的情况每年都在发生,有必要实行动态管理、精准扶贫。”时培甫称,县扶贫办每年会跟踪统计贫困户情况,脱贫后不再享受发电收益,返贫则重新纳入分配范围。
采用集成式电站则是出于降低运维成本的考虑。时培甫称,分布式光伏点多面广,后期运维难度较大,集成式光伏电站的运维成本可比分布式光伏电站节约2%,且供电环境相对更稳定,每年可比分布式发电增加0.1度/瓦,年增收0.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