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漠
近日,由健康报社主办、辉瑞公司公益支持的“优质服务基层行·健康中国 预防先行”宣传推广活动走进河南省郑州市,举办了一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经验交流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河南省免疫规划工作相关机构,以及河南省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代表,共同分析疫苗管理形势,交流提升预防接种服务能力的经验和做法,以及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心得体会。
建立机制 加强评估
目前,我国每年疫苗接种数亿人次,乙肝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取得了重要进展,慢性病防控相关疾病风险也有效降低。这些成效主要归功于建立了稳定的机制。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基本公共卫生处相关负责人指出,第一,建立了稳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机制。从2013年开始,基本公卫投入每年稳定增加5元,明确用于城乡社区。第二,建立了组织保障机制。在国家和地方层面,都成立了相应的基本公卫领导协调小组、专家组、项目办公室等。在实施过程中,加强项目组织管理,并建立基本公卫统计调查制度,做好项目宣传与公示。第三,建立了绩效评价机制。国家明确以县、市、区为主体,每年至少开展1次对机构全覆盖式的综合评价。该负责人还强调:“要注重评价服务的有效性,评价结果与经费拨付挂钩。”
在此背景下,预防接种的服务能力如何评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医师余文周认为,要开展现场调查,“在疫苗储存空间、工作人员、接种场所等环节展开评估。”另外,指定接种单位还需要考虑服务的范围、人口半径、卫生资源情况。
余文周认为,未来,智慧移动预防接种平台将拓展接种单位的服务范围,“接种车是流动的,能够开到百姓家附近,车上的流程配备都要遵守固定接种点的要求。”
防范风险 规范服务
开展预防接种工作会遇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河南省疾病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张延炀结合工作实际表示:“预防接种医生、医疗机构管理者都要重视AEFI,加强接种人员资质审核,规范接种资料,接种记录做到精细精准。”
在国家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对AEFI相关处置原则和法律要求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基于此,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免疫规划处处长金同玲指出,为了防范风险,必须规范服务。
目前,我国疫苗主要面临3方面风险:疫苗短缺时不时困扰预防接种工作;接种安全必须严格保障;相关舆情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对此,金同玲深度解读疫苗管理法,并总结道:第一要明确接种单位、接种人员法定职责;第二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疫苗管理水平;第三要规范预防接种管理与服务,确保接种安全。此外,针对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金同玲还强调:“我们要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全面恢复预防接种服务。6月,全国各省疫苗补种率已基本达90%以上。”
地方经验
郑州市郑东新区莲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杨松芹:
郑州市郑东新区莲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岗位设置医技、医护60人,目前在岗45人。规模虽小,但中心目标要打造成一个五星级的“家”。
在健康管理中心,地面上有一个彩色的互动设备,能播放近20种的画面。输液大厅被建成太空舱的形式,并设置儿童智能化雾化室。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大厅分为预检登记、接种留观两部分。其中,接种留观大厅里还设置了儿童游乐区域。
郑州市金水区南阳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主任范爱琴:
郑州市金水区南阳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12个社区,服务人口11万。其中,预防保健科负责管理0~6岁儿童约1.2万人。
中心划分责任区,按年龄段安排专人进行专项管理,对家长进行科普,建立微信群,及时搜集信息,做到及时处理AEFI。中心接种疫苗的科室还配有抢救的药品。院内的麻醉科、急诊科、呼吸科等互相支撑,完善急救流程。
郑州市二七区五里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主任李巧会:
郑州市二七区五里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一共有11人,常规情况下,每个月进行一次学习。
中心提出优秀接种医生实战“三步曲”。第一步,知己知彼。一方面了解自己的职责,另一方面留心接种者的诉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第二步,建立信任。中心通过家长课堂进行科普,在长时间工作中建立信任。第三步,成为朋友。和居民成为朋友,让工作开展更顺畅。(张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