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头鱼养殖技术和密度_大型网箱养殖鳙鱼_网箱养殖胖头鱼技术

大型网箱养殖鳙鱼_网箱养殖胖头鱼技术_胖头鱼养殖技术和密度

捕鱼场景

大型网箱养殖鳙鱼_网箱养殖胖头鱼技术_胖头鱼养殖技术和密度

工作人员正在投放鱼苗。均由本报全媒体记者邹宇波摄

新余市仙女湖有50平方公里的湖面,除了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外,还盛产50余种鲜鱼。每年捕捞时节,湖面上一派鱼跃人欢的喜人场面,一条条肥硕的有机鱼“游”上了全国各地百姓的餐桌,成为一道特色美食。

仙女湖的鱼何以受市场青睐?近年来,仙女湖区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以治水倒逼生态升级,通过取消网箱养鱼、关停矿山、取缔沿湖畜禽养殖场等举措,精心呵护仙女湖一湖清水,并整合湖面资源,发展渔业经济,采用“人放天养”的方式,让有机鱼远销全国各地,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护好一湖水

立冬时节的仙女湖,山水风光旖旎,一阵阵微风拂过,湖面上泛起点点涟漪,宛如一幅美丽的水彩画。

仙女湖区委副书记潘志军说:“仙女湖的美,美在这一湖碧水。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牢守住生态环保底线,悉心管护这湖水,退出传统的网箱养鱼,成立专业的渔业公司,在保证水质安全的基础上,科学发展渔业经济,确保好山好水养好鱼。”

仙女湖是新余市主要饮用水源。过去,凭借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沿湖33个行政村的村民“靠水吃水”,大多以捕鱼为生,各自划分养殖水域,形成了不科学的养殖方式,使得当地的水域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彼时,仙女湖网箱养鱼1万余箱,严重影响了区域内水质。为了保障市民的饮水健康,前些年,仙女湖的网箱养鱼全部进行了拆除,同时出台补偿政策,保护沿湖农民利益不受损。

“从2013年起,我们持续开展湖泊治理工作,实施水岸清洁、沿湖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周边企业无害化设施升级改造等20多个项目,陆续关停矿山和鸡鸭牛猪养殖场,并进行人工增殖放流,结束了以往‘水里养鱼、岸上养殖、山上种树’的无序发展模式。”仙女湖区委宣传部负责人、时任区湖泊生态办主任朱圣辉说。

仙女湖区实施湖泊水生态保育工程,在入湖口培育千屈菜、鸢尾、菖蒲等水生植物,建设湖滨人工湿地和生态滤场,利用植物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净化水质,全面改善水体质量,提升湖泊水体自净能力。同时,加大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仅组织沿湖村庄护湖队开展常态化巡湖,还创新治理模式,将湖区生态环境保护、湖区环境卫生等工作任务作为虚拟股份,按照制定的考核办法和考核结果,给予沿湖各村每年3万元至10万元不等的分红,引导村民共护一湖清水。

清澈的河水哗哗地流进了仙女湖,成群结队的鱼在湖里追逐嬉戏,环境的持续改善,让仙女湖有机鱼的“靠山”越来越硬。据第三方监测机构对仙女湖内23个断面和其他排入口的水质监测与分析,江口断面水质稳定Ⅲ类水、平川断面水质稳定Ⅱ类水。

养好一条鱼

11月8日,记者来到仙女湖一处码头,只见一辆装载鱼苗的货车停靠在岸边,工作人员正忙着卸苗、称重,将一尾尾鱼苗投放湖中。“我们每年一般投放100多万斤鱼苗,主要是鳙鱼和鲢鱼,这种人工增殖放流的方式有利于湖体生态。这种有机鱼从催产、成苗、育苗、放养等过程全部属于生态养殖,鱼儿吸食水中的浮游植物,还能防止湖面产生蓝藻。”江西仙女湖渔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金平介绍。

2009年,仙女湖区组建成立江西仙女湖渔业有限公司,以配置原始股的方式,并购两家渔业公司和300多户养殖散户,通过整合全域水面资源,变多个经营个体为一个经营主体,发展净水养鱼、碳汇有机渔业,严格实行“人放天养”的生态养殖模式,成功推出了“会仙”牌有机鱼。

“想要养好鱼,还得科学‘牧渔’。”万金平心中有本“养鱼经”,“过去的养殖模式以库湾拦网养鱼为主,投放了较多的饲料,鱼的品质得不到保证。现在,仙女湖中有52种鱼类,主要以鳙鱼和鲢鱼两类为主,它们生活在浅水层,吸食水中的浮游动植物,既容易捕捞,又确保了鱼的鲜美。”

这种“人放天养”的模式,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每天,湖面上都有巡逻队忙碌的身影,如该渔业公司生产队队员罗秋根,早晨便驾驶着小船,开启了一天两次的护湖巡查工作。打捞湖面垃圾、维护生态浮岛,多年来,这些已经融入他的日常生活中。“好水才能养好鱼,只有护好了水,鱼才会生长得好。”罗秋根说。

“我们养鱼靠的是天然、健康养殖,顺应鱼类的生长规律。”万金平告诉记者,前期通过邀请相关专家来仙女湖实地“把脉”,科学配备了鲢鱼与鳙鱼投放比例,实现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另外,每到捕鱼时,也是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捕鱼队运用6寸的粗眼巨网,不够尺寸的鱼不捕捞,以更好地保障渔业生态的循环发展。

除了“抓大放小”的捕鱼原则,仙女湖还设置了禁渔期。每年3月至6月期间,仙女湖全水域禁止捕捞和垂钓,让鱼群休养生息繁衍壮大,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有机鱼品质。目前,仙女湖每年可捕捞鱼类水产品500万斤,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

拓八方市场

一条仙女湖有机鱼从湖里“游”上餐桌,最快只需几个小时。在新余市的众多餐饮店,纷纷推出“鱼头鲜”招牌菜,选用刚捞上来的胖头鱼,配以秘制的汤汁,味道又鲜又嫩,让食客舌齿留香。“许多顾客来店必点仙女湖有机鱼,就爱喝这一口鲜汤。”一家餐饮店的工作人员曾红说道。

随着仙女湖有机鱼品牌效应日益显现,湖里的鱼供不应求,这也给万金平带来了“幸福的烦恼”。“我们现在是‘压’着量生产,湖里鱼的数量不能太多了,否则会影响生态。现在,估算湖里总共有大大小小的鱼儿2000万斤,每年捕捞300至500万斤成年鱼,这个捕捞量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就连最远的地方西藏都供过货呢。”万金平笑着说。

一边是生产端产量均衡,一边是需求端持续旺盛,如何进一步做大渔业经济?这成为了目前需要破解的产业发展瓶颈。

“只有提升产品价值了。”万金平给出了答案,“仙女湖有机鱼的市场批发价一般是每斤8元,而市场零售价则在每斤13元以上,如果拿到了市场的经销权,整个产业总产值可以大幅提升。目前,我们正着手准备在南昌和合肥设立总经销点,后续往北京、深圳、长沙等城市铺开,让仙女湖有机鱼销往全国各地。”

潘志军说:“我们一是持续扩大仙女湖有机鱼的品牌影响力,连续17年获得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有机产品认证,为产品走出去添上了‘翅膀’;二是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做鱼肉深加工和预制菜等,让产业进一步强起来;三是提升产业的附加值,打造仙女湖‘渔作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看巨网捕鱼实景秀,走出一条渔旅融合的新路。”

前瞻性的产业布局,给仙女湖有机鱼产业发展带来了宽裕的窗口期。为了拓宽销售渠道,仙女湖区正筹划建设冷链仓库,提升“锁鲜”技术,确保有机鱼的品质,另外加强与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合作,不断打开市场。

一条鱼,搅动了仙女湖渔业发展的“一池春水”。去年,仙女湖水面被列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第七批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名单。不久前,“会仙”牌鳙鱼获得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

记者手记

湖里淘金,绿色产业蓬勃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壮大和培育绿色发展的新动能,是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

作为一个旅游功能区,仙女湖区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精心呵护一湖碧水,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科学发展渔业经济,两者相得益彰,实现共赢。该区的渔业产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由弱变强的发展过程:1985年,仙女湖渔业发展提倡库湾拦网养鱼,形成了多主体、划区域管理的养殖模式;2009年,仙女湖区组建江西仙女湖渔业有限公司,改善了水面养殖小规模、粗放型经营等弊端,统一整合为大水面养殖经营模式,大大提高了渔业养殖效益。

仙女湖有机鱼为何能“出圈”,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仙女湖区打的就是绿色生态牌,一尾鱼苗在湖中要生长四年,才能被捕捞上岸,生长期间以湖里的浮游生物为食,确保了养殖过程中的纯天然,真正做到了“人放天养”。基于此,仙女湖有机鱼连续17年获得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有机产品认证,品牌影响力逐年扩大,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在仙女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几乎随处可见。该区找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点,努力提升仙女湖有机鱼的产品价值,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比如计划设立总经销点、筹建冷链仓库、推出“渔旅融合”等等,将渔业产业逐步做大做强。现在,绿色产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正在展现勃勃生机。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少征 邹宇波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