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青松说自己家里从来就是种土豆的,上一辈开始就是,于是便有了“土豆二代”的称号。不过和大多数人不一样,赵青松家的土豆种出了水平,也种出了质量。如今,赵青松的大理青松薯业,也让更多洱源的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从这世代种植的“洋芋”那里,找到了通往幸福生活的坦途。
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牛街乡福和村平均海拔在2600米以上,气候凉寒,土壤肥沃,非常适宜种植马铃薯。这里过去也一直是以马铃薯种植为主,但过去老品种产量低,效益差,亩产仅有1吨多,虽然同样是种土豆,但赵青松显然觉得,有信心改变这里的一切。
作为省委网信办的招商引资项目,青松薯业2015年来到福和村,从最初的试种,到如今的铺开,赵青松也经过曲折。“最开始大家都觉得你也是种土豆,我也是种土豆,有啥不一样呢?”赵青松决定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这其中不一样的门道。
引入更好的品种,提高亩产,赵青松的试种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以前亩产就是1吨多,现在我们用新品种,亩产可以达到4、5吨,亩产提上去了,收入就增多了,村民们看到这里,跟着我们种的人也就多了。”赵青松说。
随之而来的是整个福和村的改变,过去种植老品种的村民们纷纷加入了改种新品种的队伍,来到福和村的第一年,青松薯业采取“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方式,与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种植订单,种植120亩种薯。当年底,公司按一市斤0.5元的标准支付给种植户务费,共支付劳务费25万元,农户亩均收益2000多元。
2019年,福和村种植了超过3000亩马铃薯,“去年市场行情推高,农民普遍收益较好。”赵青松说,如今,马铃薯已成为福和村支柱产业。如今,不仅马铃薯种的有声有色,福和村还因地制宜,种上了适合当地高寒气候的大白芸豆、蔓菁、玉米和中药材。
福和这个过去山高路陡、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村庄,如今越来越多的笑脸挂在了村民们脸上。“适合的才是好最好的,这地方适合种什么,我们就种什么,还要把它种好,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赵青松说,今年,他打算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让更多的福和人,走上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
云南网记者 张成 李星佺 刘畅 杨子双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