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鲍井的冬枣、福祥村的鱼、西劝村的中草药、梁家的苹果……金秋时节,河口大地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春种夏忙、秋收冬藏,年复一年的劳动里蕴藏着农民们勤劳的底色和质朴的心愿。近年来,河口区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探索盐碱地“双适应”改良模式,让农业生产更高效、农民收入更丰厚、农村发展更富有活力。

“三变”改革引来致富路

这几天,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河口街道西劝村的90多亩中草药喜获丰收,这让村书记赵新海忙得脚不沾地,“今年收成不错,销量也好,价格比往年涨了些,这不大家都忙着晾晒、装袋和发货呢!”百草园中草药种植项目是位于西劝村、东劝村、四扣村的农村“三变”改革产业项目,通过整合土地1500亩,出租给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草药产业。“这次薄荷收了20吨,想想收成,大家都干劲儿十足啊!”赵新海说,多亏了“三变”改革,激活了农村的人地钱,带动村民增收,壮大了集体经济,促进了产业发展。

“三变”改革引领下,丰收的不仅有中草药。来到河口街道福祥村,养殖场外挤满了采购“跑道鱼”的车辆,“跑道式养鱼”,就是将传统池塘“散养”模式创新为新型的池塘循环流水“圈养”模式,每个水槽长25米,宽5米,水深2.5米左右,推水设施和增氧设施一开,鱼儿顶着水流游动,进行“有氧健身”,紧实鲜美的肉质吸引了大量追求食材的买家。“我们整个池塘这次能产鱼7万斤以上,按8块钱每斤卖出去,去除成本,能够增加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谈起这一季的收成,福祥村党支部书记张学国难掩心中喜悦。

东营种植致富项目_东营蔬菜种植_东营种植什么作物

(“跑道鱼”喜获丰收)

西劝村与福祥村的可喜变化正是得益于河口区实施的农村“三变”改革。近年来,河口区以党组织带头,鼓励村民以土地、现金等方式入股,把闲散土地集中起来招商引资,立足各村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先后实施“鸣翠人家”百合现代农业产业园等33个重点项目,打造多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让各类产业加速向片区园区集聚,随着村集体收入的攀升,村民腰包也越来越鼓。

盐碱地改良获来丰产田

“原来甘薯是这样生长的!”“好重呀,篮子都要拿不动了……”正值甘薯丰收时节,在河口区义和镇“锦绣河口”现代农业示范区甘薯种植基地,河口区蓝精灵幼儿园组织了200余名学生与家长来挖甘薯、蒸甘薯,体验收获的喜悦。

河口区位于退海之地,耕地中的盐碱地占比率为88.79%,这对于农业发展来说无疑不是一大制约因素。“刚开始有人说,你这盐碱地里长出来的地瓜能好吃吗?几年前河口区慧海农业机械农民专业合作社先行先试,种了200亩的试验田,用事实证明,咱盐碱地里的地瓜更甜、更糯、更香!”从群众质疑到在盐碱地里实验种出高品质地瓜,在河口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区农机服务中心主任王洪志看来,这一切都十分不容易。

在河口区农业农村局指导下,慧海农业机械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甘薯机械化结合双色膜下微灌”技术,聘请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科所专家教授指导,引进了当前受欢迎的龙九、西瓜红为主栽,济26、济29等8个品种作为试栽,筛选适合盐碱地种植的甘薯品种,当年就实现了龙九亩产7000斤,西瓜红亩产3500斤的好收成。

去年,依托慧海家庭农场,河口区又在义和镇“锦绣河口”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立了黄三角滨海盐碱地甘薯高效栽培示范园,流转土地并播种3000亩,主栽龙九、西瓜红,并持续试验烟25、济26、红瑶等品种。

东营种植致富项目_东营种植什么作物_东营蔬菜种植

(甘薯丰收场景)

眼下,1000余亩甘薯陆续收获,游客采摘、打包外销的路子都逐步打通。“我们现在已经收了600余亩了,每亩平均产值5000至6000斤。”河口区慧海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慧介绍,“前两年我们把甘薯的口碑打出去了,我们现在就是地里收着、订单接着、甘薯装着、物流发着,一点都不耽误。”

在盐碱地改良上,河口区所做的工作不止于此。为推动种业创新与土地改良“双管齐下”,河口区依托总投资5000万元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项目,与中科院遗传所、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开展耐盐碱品种选育和盐碱地改良。同时牵手种业龙头企业山东圣丰,共同建设黄河三角洲(河口)耐盐碱大豆产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耐盐碱种业创新示范区。如今,全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6万亩、大豆单作种植1.6万亩,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土地资源优势逐渐显现,乡村振兴画卷在河口大地缓缓展开。

(河口区委宣传部 曹楚卿)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