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年龄已过56岁的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张锐老师奉命出征新疆和田执行为期三年的北京市第九批援疆任务,任北京援疆指挥部规划发展部副部长、和田地区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并成为了这批援疆干部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深知结束援疆返京后就将面临退休,这意味着提职、升级都不再与他有关系,但是张锐老师还是毫不犹豫地服从组织安排,克服困难来到了和田,在3年半的援疆时光中他经历了多个全新岗位的考验,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坚持首善标准,真情奉献边疆、心系和田百姓、维护民族团结,用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奔忙在和田大地上,撒播着希望的种子,浇灌着葱茏的绿荫,收获着甜蜜的果实,把精准扶贫的脚印深深镌刻在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中,把民族团结的大爱牢牢树立在了和田百姓的心中。

沙漠村庄有什么东西_沙漠村民_致富经沙漠上建村庄

沙漠里的“聚宝盆”

和田地区,古称于阗。位于新疆的最南端,南枕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阿里)相连,北部深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与阿克苏地区相连(天山南麓),东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毗邻,西部与喀什地区接壤。总面积近25万平方公里。山地占33.3%、沙漠戈壁占63.0%、绿洲面积仅占3.7%,且被沙漠和戈壁分隔成大小不等的300多块。地势南高北低。由于多种原因,和田被称作是反恐维稳最前沿、脱贫攻坚主战场,是我国三区三州之一的国家级集中连片重度贫困地区,带领维吾尔族老乡脱贫奔小康的压力巨大。

干旱的荒漠、贫瘠的沙土,这是人们对和田的第一印象。但在张锐老师眼里,这里光照质量好,植物光合效率高;昼夜温差大,瓜果养分积累充分,果品品质高;空气干燥、病虫害少,有利于生产绿色、有机农副产品;冬季少有阴天、阳光充足,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绝佳之地······这里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聚宝盆”!为让长期埋没在沙漠里的“聚宝盆”生出金子来,他就像中了“魔怔”一样逢人便讲和田发展设施农业、优新果树和绿色有机果品的优势。

设施农业是和田的制胜法宝

和田地区虽然地域广阔,但耕地少、常年干旱多风沙,加上长期缺乏良种和先进种植技术,使当地农业长期发展停滞,成为和田地区农牧民长期贫困的重要原因。要实现脱贫攻坚重任,确保到2020年和全国一起迈入小康,转型发展是和田地区农业面临的重大选择。

和田是全疆最温暖的地区之一。平原区年平均温度11.6℃,在农作物成长的旺季6~9月,拥有非常丰富的热量,其中10℃的积温为4200℃,对本地区农业生产极为有利。无霜期170~201天;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光合产物的累积,增加瓜果的含糖量;少雨干燥,平原区年降水量为13.1~48.2毫米,年蒸发量达2450~3137毫米,有利于晒制各种干果和棉花吐絮,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冬季降雪少,少阴天,从10月至来年2月阳光充足,适合发展设施农业。

沙漠村民_致富经沙漠上建村庄_沙漠村庄有什么东西

早在10多年前,和田就通过国家扶贫资金、政府项目资金发展建设了很多日光温室,但经过张锐调查发现有60%的温室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一方面早年建设的温室规格和质量相对较差,结构设计不尽合理;其次设施农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当地老乡投入不足;第三方面,设施农业的发展需要技术支持;最重要的原因是当地发展设施农业的意识不足。

2017年6月,北京援疆指挥部决定由张锐负责启动占地1100亩的“和田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先导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和田国家农业科技园先导区”建在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在种植过程中产生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突出问题:园区的沙子有机质含量极低、由于沙子保水保肥能力很差,单纯靠增施有机肥很难解决问题,进而影响到园区示范和带动效果。通过多次试验摸索,终于确定并完善了50%沙子+25%椰糠+25%羊粪鸡粪的改土培肥方案,使不保水不保肥的贫瘠沙子变为高产的“土壤”,这一技术目前在和田地区已推广到近500个温室。产量(以种植番茄为例)由原来的每年每亩5吨提高到了15吨,节约用水70%。由于这项技术的推广使1200人实现了脱贫。和田地区人多耕地少,农业发展只能向沙漠要土地,这一技术的推广将对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2019年5月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率北京市党政代表团赴新疆和田地区考察调研时来到了该园区,看到建设在沙漠中的一座座新型日光温室内郁郁葱葱一片丰收的景象时,一遍遍地对张锐说“老张你慢点说,你们是怎么把贫瘠的沙子变成丰产的土壤的?”

致富经沙漠上建村庄_沙漠村庄有什么东西_沙漠村民

讲到当地的新型保温膜结构日光温室,张锐研究员眼里满是欣慰。“新型保温膜结构日光温室的性能介于传统冷棚和日光温室之间,根据不同果树冬季休眠所需的温度要求对新型膜结构冷棚的材料、保温工艺进行调整组合,不采取任何供暖措施,新型膜结构日光温室内冬季最低温度在6 ℃以上。这种新型温室跨度大、空间高,种植模式灵活,机械化作业程度高,最重要的是组装方便快捷、可拆卸、可移动,拆卸重组方便快捷、不影响产品性能,不受地域限制。”

从多到优走向高产质优之路

和田地区种植果树有先天有利条件:当地气候条件干燥,果树生长可实现全过程无农药,可以真正地做到绿色乃至有机;和田地区光能资源丰富,光质优越,同品种的果树、蔬菜,果实在和田地区着色浓、色艳,品质超过内地。张锐认为和田是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的好地方,应当正确认识并合理开发这些资源,当地维吾尔族老乡完全可以通过农业种植,使他们生活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和田名声在外的农产品有大枣和核桃,整个和田地区有170万亩的核桃,90万亩的枣,但原来产业发展并不理想。

沙漠村庄有什么东西_致富经沙漠上建村庄_沙漠村民

(1)核桃产业

和田种植核桃的历史很久远,拥有上千年核桃王。核桃是当地的主导产业,但却存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张锐介绍说,果树不能用种子去繁殖后代,否则不论后期管理如何,果实都会发生性状分离,而当地核桃树的繁殖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对于耕地面积极少的和田来说,170万亩的核桃种植影响着维吾尔族老乡的千家万户,每家每户都有或多或少的核桃树,都是靠种子繁殖,久而久之当地核桃品质参差不齐,商品化率极低。

果树要想完好的保持它的性状不变,就要采取无性繁殖的办法。在担任地区林业局副局长后,张锐多次对全地区果树管理情况进行深入调查,走遍了和田的一市七县,不辞辛苦指导并参加果树的修剪工作,带领大家下乡慰问、走访农户、讲解果树无性繁殖的方法和管理技术,邀请中国林科院核桃专家来和田围绕当地核桃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核桃管理、品种更新、销售分析等讲座和田间操作示范。通过新品种改接、控冠降高、行间通风透光、增施有机肥、加强病虫害防治等多种措施,使和田核桃的产量和商品率都大幅度提高,看着日益变化的核桃产销形势,维吾尔族老乡高兴地说“北京援疆干部‘亚克西’”。

沙漠村庄有什么东西_致富经沙漠上建村庄_沙漠村民

(2)枣产业

30年前当地还没有自然分布的枣树,如今全地区不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师各团场就已经拥有90万亩的枣树了,主要有两个品种:一个是骏枣,一个是灰枣。和田枣树种植面积大,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但因为销路单一,2015年-2017年大枣遭遇了严重滞销的问题,为了帮助老乡卖枣,当地所有干部,也包括援疆干部每人都有协助售卖任务。但是仅仅过了一年,到2018年当张锐被同学朋友问到“今年怎么不见你张罗卖枣”时,他高兴地说到“一年来我们一方面抓枣树的生产管理,一方面大力抓销售,采取多种措施打好种植管理+销售的组合拳,现在我们的大枣不愁卖”。张锐欣喜的讲到2018年北京援疆指挥部同北京市扶贫援合办在北京市受援地区消费扶贫产业双创中心为和田大枣搭建免费进京销售平台,把北京消费市场优势渠道与和田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结合起来,通过北京市场辐射全国市场,帮助和田大枣扩展销路。

这几年通过严控前端的管理提升产品品质,后抓产品销售,吸引越来越多的客商,和田枣产业也走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致富经沙漠上建村庄_沙漠村庄有什么东西_沙漠村民

(3)葡萄产业

葡萄是新疆的传统产业,葡萄种植历史超过了2300年,和田独特的气候特点使得这里非常适合种植葡萄,但是此前和田不但专用制干葡萄品种少(无核白、和田红),缺乏有色可用于机械加工的制干葡萄良种,而且鲜食葡萄品种更是匮乏,缺乏耐贮性强、有香味、无核、有色特色品种;葡萄加工(葡萄酒、葡萄汁等)与设施葡萄更是近乎空白。张锐带领大家一方面大力引进葡萄新品种到和田进行示范,另一方面加强现有葡萄管理水平的提高。原来和田种植葡萄建园需耗费大量木材,建园架材成本高且葡萄树成型晚,结果晚,产量不高,商品果率低,不利于机械化操作。张锐提出架式改良和简化高效栽培新技术,不但节省了木材,降低了建园成本,有效解决了和田葡萄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而且新技术的推广还使农户种植葡萄操作简便、结果提早、品质提高。他还指出和田作为发展鲜食葡萄一个绝佳的地方,目前种植的面积远远不够,应当加大优良鲜食葡萄的发展,同时加快发展适应葡萄贮存的冷链物流产业,发挥和田资源禀赋优势,做强做大优质鲜食葡萄产业。

致富经沙漠上建村庄_沙漠村庄有什么东西_沙漠村民

(1)芦笋产业

一次下乡检查工作时张锐偶然看到一对夫妇在简陋的大棚种植芦笋,随后他了解到当地在十几年前曾经有人种植过芦笋,但很快宣告失败,他想要把这个产业重新做起来。很多人就劝他说历史都证明和田不适宜种植芦笋的。他反问到“你调查过他们失败的原因吗?他们原来是怎么种的?种到哪了?”

张锐调查发现芦笋适应性强,可以在气候多变、土壤贫瘠的地方生长,更能在昼夜温差较大的沙漠里生长。芦笋根系很深,所以它的种植有三怕:第一怕连续下雨,第二怕土壤黏重,第三怕重茬。而这“三怕”对于和田来讲,一个都没有。在分析的基础上,他提倡大力发展设施芦笋种植,制定了设施芦笋全产业化流程和标准。由于芦笋后期管理十分简单,很适合维吾尔族妇女和文化不高的老人参与其中。目前和田每亩温室每年可收获1.3吨商品芦笋,收入3万多元。和田的芦笋因为品质好,内地商客争相要货,供不应求,反过来又增强了农户发展芦笋的积极性,短短4年时间和田的温室芦笋种植从无到有,已经推广了500多个大棚,使许多维吾尔族老乡通过种植芦笋脱了贫、致了富。

国外对芦笋的推崇和消费程度要远远高于国内,张锐认为未来可以利用新疆的地理优势和资源条件优势,打造世界级的高品质芦笋产业基地,建立芦笋加工厂,出口周边国家,让芦笋这一特色产业成为越来越多的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致富经沙漠上建村庄_沙漠村民_沙漠村庄有什么东西

(2)兔产业

和田具有发展特色养殖业的巨大优势和机遇。首先国内一些畜牧养殖的传统地区受环保要求的影响,很多的养殖企业面临搬家的窘境,急需找一个能保证养殖业长久发展的地区;第二,去年开始我们国内养猪产业出现问题,造成了猪肉的价格飙升,带来的是其他畜产品的销路提高;此外和田地区干燥、少雨、疫病少、土地广阔易开发,适宜畜牧产业发展。雨少干燥、病害较少成为兔产业发展的“地利”;农村劳动力富足则是“人和”。随着特色畜牧业在强农惠农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兔产业发展迎来重要机遇。

张锐与和田地委、行署有关领导一起从抓“和田地区畜牧发展总体规划”入手高度重视兔产业发展,并将此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全力推进。和田的兔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兔产业精准扶贫之“路”越走越宽,不到两年的时间,和田成为了世界兔子养殖规模最大的地方。2019年第九届中国兔业发展大会在和田隆重召开,张锐说:这既是对和田兔产业发展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鞭策,我虽然援疆已经结束了,但还是衷心祝愿和田兔产业继续腾飞,为全国兔产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沙漠村民_沙漠村庄有什么东西_致富经沙漠上建村庄

为了探索解决和田地区养羊产业冬春季青饲草严重不足的问题,张锐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利用日光温室在冬春季节工厂化生产大麦饲草试验并获得成功,在半年的时间内利用6个温室共生产出792吨大麦苗青饲草,全部赠送给了受援地相关建档立卡养羊贫困户,提高了他们的养殖收入。

大麦饲草是一种精饲料,生长周期短、产量高。他希望通过种植大麦草,探索解决冬春季青饲草严重不足的问题。未来通过示范种植,把大麦草种植范围扩展到和田乡镇。

沙漠村民_沙漠村庄有什么东西_致富经沙漠上建村庄

“我的目标,不是在园区里种上几个大棚就完事,是要求企业在园区内学技术、在园区外大面积推广!要求企业引导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种植,协助农户销售,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我要求,入驻企业都要提交计划,——在和田当地推广试种农产品的计划!”三年援疆任务结束后,今年4月经相关领导部门批准并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领导同意,他再一次前往和田协助工作,对北京市第十批援疆干部进行有关工作交接,对新疆和田国家农业园区先导区内种植企业进行调查和清理,负责“和田地区畜牧发展总体规划”工作、“和田地区饲草料发展规划”以及“和田地区设施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工作。期间在张锐的引荐下,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为和田畜牧业发展也做了很多工作,编制了“和田地区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张锐表示,未来只要有需要依旧会为和田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在采访即将结束时张锐老师动情地说了这样一句感人的话:三年援疆路,一生和田情!

采访侧记:

脚踩和田大地,播撒希望种子

——援疆干部张锐

在新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心怀梦想、信念坚定;他们心系群众、甘于奉献;他们无限忠诚、精诚团结;他们心存担当、埋头实干。

20多年来一批批北京援疆干部人才不负组织信任,无愧两地各族人民的期望,用心、用力、用情建设新疆,奉献和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事迹。他们为促进新疆发展、维护新疆稳定,始终拼搏在和田发展的最前沿,始终奋斗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2018年4月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来到和田看望第九批援疆干部时动情地说:“你们是首都人民的好儿女,是援疆战场的前方将士!”

让我们一起走近北京市第九批援疆干部中的一员,曾任北京援疆指挥部规划发展部副部长、和田地区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锐同志。

致富经沙漠上建村庄_沙漠村庄有什么东西_沙漠村民

用汗水播洒脱贫“种子”

2017年6月,张锐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阵阵风尘中徜徉,苦苦策划着科技园先导区规划。他曾经走遍祖国山川,做了百多个农业园区规划,唯独没有主导过戈壁农业园区建设。没时间适应陌生的环境,顾不得被太阳灼伤的皮肤,每天一睁眼,张锐便扎进园区,指挥推土机平沙丘、修道路、建围栏、搭温室,直到太阳落山。“他每天回宿舍会给我打个电话,说说园区新的进展,有时也会‘吐槽’什么工作没做到位,我就调侃他,都快60岁的人了,怎么还是这么大火气。”张锐的爱人郝王红说到,但张锐总是严肃地告诉她,园区的规划建设马虎不得,早些建好,就能让农民早点种上苗,挣上钱。如今先导区内138座现代化钢架大棚,依次排开,傲然挺立。园区外,依然黄沙漫漫;园区内,已经生机盎然。

张锐老师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落实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支持新疆和田地区林业局果树转型发展协议”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援助和田地区林业局驻村包村脱贫协议”等协议的签署并争取相关资金40万元。先后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草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8个全新草莓品种首次在和田引种成功并获得高产;7个鲜食香味葡萄品种已经在“和田国家农业科技园先导区”内的11个大棚种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的3个番茄、7个甜瓜、4个黄瓜、3个南瓜、3个叶菜共计28个蔬菜新品种引进落户在了和田,在试种观察的基础上已经筛选出来8个品种在和田地区的几百个温室大棚内扩大种植,其增产增收、带动农户脱贫致富效果非常明显。北京平谷的56个优良大桃品种也在和田地区的洛浦县落地,今年开始已经全部结果。这些工作和数据在内地也许算不上什么,但是在和田这个特殊的地方能有如此成绩,一枝、一叶、一花、一果都浸满了张锐老师的滴滴汗水和心血,在和田大地上他用生命栽种着希望之苗,用忠诚培育着脱贫之果,把精准扶贫的脚印深深镌刻在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中,把民族团结的大爱牢牢树立在了和田百姓的心中。

在付出中享受精神的富足

在张锐老师心里,和田这片土地给予他的,远比他为这片土地付出的多。

在荒漠中建起一座农业“城堡”,让种子在流沙中结出硕果,用创新管理模式为和田培养一支能留下、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队伍……为和田农业发展尽己所能,这是张锐在援疆工作中的付出。

来援疆,就要融入新疆这片土地,就要走进新疆各族人民的心里去。工作不久,张锐便向领导申请,他也要与少数民族兄弟结对认亲。正是在2017年7月这次民族团结一家亲、看望维吾尔族老乡的活动中他的爱人也被深深地感染了,从民丰县回来后不久在张锐的鼓励下她积极响应和田地委、行署的号召报名成为了一名退休来和田支教人员,在和田市教育局京都幼儿园工作了两年半,由此他们成为了北京援疆团队中唯一一对夫妻双双来援疆人员。2019年,郝王红收获了自己眼中至高无上的荣誉——由幼儿园颁发的“优秀教师”荣誉证书。

农户丰收后的笑脸、孩子们张开双臂的拥抱、每次去维吾尔族亲戚家受到的热情款待和向一家人一样的彻夜长谈……,张锐老师夫妇在第二故乡每天都收获着这样一份份“厚礼”和永生难忘的情谊。

“回忆起三年前在我奔赴援疆前线的前一天,富通公司在临行前为我践行,当时送我的相册里载满了十多年来我和富通员工一起做项目规划中的点点滴滴,这本相册陪我度过了难忘的三年援疆时光,它时时刻刻激励着我前行……”中农富通2019年度总结暨联欢会上,张锐研究员与中农富通的专家和新老员工一起分享了他的援疆故事,大家纷纷投来敬仰的目光,讲到援疆成果时台下更是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援疆三年,张锐老师用这段“南疆时光”在沙漠里培育着致富之苗、希望之苗,郝王红则用三年时间陪伴幼儿园中的“小苗苗”从小班走入大班。

援疆三年来他奔忙在和田大地上,撒播着希望的种子,浇灌着农业的绿荫,收获着甜蜜的果实,和田不仅仅是他援疆三年的家,更是他永远都难以忘怀的第二故乡。在采访结束的时候张锐动情地说到:“我愿意用毕生的精力帮助和田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正所谓‘三年援疆路,一生和田情’”。我不禁对这位援疆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肃然起敬,请接受我们中农富通人崇高的敬礼!最后让我们一起分享张锐老师2017年在和田援疆期间写的一首小诗:

那就是我

在茫茫人海里,我是哪一个?

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

啊,我在这里,

在硕果满园的田野中那向你微笑着的红苹果就是我;

在随风摇曳的花海中那向你眨眼的花瓣就是我;

在祖国苍翠的山川中那一点点的绿色就是我。

不需要你认识我,不需要你知道我,

我把岁月融进了祖国的山河……

在奋勇攀登的队伍里,我是哪一个?

在灿烂的援疆群星里,我是哪一颗?

啊,我在这里,

在大漠戈壁中那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就是我,

在旷野沙海中那一粒微不足道的沙砾就是我,

在奔腾的昆仑雪水中那飞溅的一滴浪花就是我。

不需要你认识我,不需要你知道我,

我把生命献给了祖国的山河。

啊,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美丽的绿色知道我,

祖国的山河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

作者:李建云、李睿、郑静 / 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