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65位做农业技术推广的老师虽然不需要参加学术考评,但在农推中心制定的内部考核中,农村老百姓对农技推广教师的反馈还是占了考核的主导地位。

农推中心主任鲁兴萌说:“岗位考核,除了看有没有完成推广任务,还要看成效。我们会去农村调研,听地方上的意见,听农民怎么说,他们的评价最客观真实,也最有说服力。”

当这些农推人员带去的科技,第一时间在田野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同时,也为农民找到了一条条致富路。

农推中心的陈再鸣第一次到仙居县溪港乡时就“挽救”了一批砍伐下的板栗树。他告诉农民,借助板栗树原木栽培的椴木黑木耳或椴木香菇有原生态的品质,营养价值也高,能卖到400多元一公斤,相比人工栽培的工序还更易掌握。

在陈再鸣的指导下,溪港乡的百姓开始种植香菇、黑木耳、秀珍菇等商业化较为成熟的食用菌,人均年收入增加了一万元。仙居森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周永贤把陈再鸣当作大恩人,他说出了当地人的心里话:“我们离不开陈老师啊。”

汪自强是核农学的博士,加入农推队伍以来,一年里有半年多的时间都在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两年前,泰顺百花蜜蜂专业合作社蜂农严立超,偶然在一间空置房内发现了中华蜂做的窝,体积有0.064立方米,重达40多公斤。汪自强敏感地意识到“这个蜂巢不一般”,在他的指导下,这个蜂窝经申报载入了“浙江农业吉尼斯”,创下了“最大的中华蜂蜂巢”纪录,不仅蜂农严立超得到了政府奖励,当地的养蜂产业也因此声名远扬,蜂蜜价格和销量都大大提升。

“我的努力能给当地农业经济带去一些实际变化,让更多农民受益就好。”汪自强常说,自己快从原来的核农学博士变成农业“百事通”博士了。虽然不是泰顺本地人,泰顺县还是把“县杰出人才奖”颁给了汪自强,以感谢他为这块土地作出的贡献。(王婷)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