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充满无限的生机与希望。随着龙城乡村振兴征程的全面开启,越来越多的人怀揣梦想积极参与,其中不少的有志青年,他们主动选择回乡创业、就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今天,我们聚焦全市12位返乡创业青年的典型事例,分享他们的创业故事和成功“密码”,以帮助更多有志之士实现返乡创业梦想。

韦小东:

躬身“入桔” 打造“网红小糖炮”

2016年春节,在广东打拼了几年的韦小东回家过年,看见自己家里种的金桔品质非常好却烂在地里无人问津,出于对家乡深厚的感情,他下定决心要把家乡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就这样韦小东带领着一支90后“草根”团队回到融安县正式开启了他的农村电商创业生涯。

“我辈,直面困难,躬身‘入桔’。”带着这样信念的年轻人们在2016年就成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广西融安深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第二年又联合阿里巴巴,成立了果蔬姐妹天猫旗舰店,当年就被评为“2017年度天猫最受消费者喜爱的生鲜商家”。

2018年,韦小东又成立了今天业绩斐然的广西融安蚂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成功引起了阿里巴巴、京东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的关注,获得了阿里巴巴旗下所有平台的流量支持。韦小东通过与阿里巴巴联合开展融安金桔品牌传播计划,一举将融安金桔打造成为火遍全网的“网红小糖炮”,全网点击量2.5亿人次。

韦小东以“产业链+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电商”的经营模式,建立电商益贫带贫机制。2018年至2020年,公司累计带动全县12个乡镇598户1836名贫困人口通过种植金桔实现增收,增收总额超过1500万元,通过雇用贫困户到仓库打包作业,带动超过280人就业,人均就业增收超过1.5万元,累计带动281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韦兰芳:

新艾“辣妹子” 辣出新天地

土生土长的柳南区流山镇新艾村村民韦兰芳,曾带着一门“好手艺”在外闯荡,但顾念乡村的她,将这门“好手艺”带回家乡发展。如今,韦兰芳注册了“新艾小兰芳”辣椒酱品牌,以辣椒为主要原料,从种植—生产—销售,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道路,成为了流山镇人尽皆知的“辣妹子”。

“怎样才能带领村民走出一条致富的道路?”刚回村创业的韦兰芳结合自己制作辣椒酱的手艺,走出了一条致富“辣路子”。在不断打磨辣椒种植技巧后,韦兰芳带动身边的村民学习辣椒种植技术,使村里50%以上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都掌握基本种植技能。

2019年,韦兰芳成立了柳州市爱新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请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待村民种植的辣椒成熟采摘后,她与驻村队员亲力亲为,自己开车免费运输村民的辣椒到外销售。2020年,辣椒种植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27户,每亩辣椒产量达到2000公斤,由于韦兰芳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种植的辣椒的产销问题,推动他们脱贫致富。

随后,结合自己独门特制辣椒酱的手艺,韦兰芳与村民们共同打造了村里的辣椒酱品牌——“新艾小兰芳”。辣椒酱远销广东、湖南、湖北、四川等多个省,实现了新艾村辣椒产业的一二三产融合,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增加经济收入。

韦艳艳:

稻田里的追梦人

2011年,经历了几年艰难择业后,柳江区成团镇白露村村民韦艳艳,把目光投向了家乡那片郁郁葱葱的稻田,毅然返乡种田,引进优质稻种,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广西力耕粮油有限公司,打造“力更”大米品牌。由于引领家乡的水稻种植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大米产销走科学专业管理的道路,她成为带动乡亲们致富的领路人。

想要让乡亲们自愿加入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并改掉他们传统落后的种田方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除非让他们看到实际的效益。为此,韦艳艳靠着勤劳的双手,一点一滴,脚踏实地,从自己一窍不通,到自学、求学,积极配合,主动参加各种培训,一步一个脚印地夯实自己的基础。

通过她的不懈努力,公司流转土地约500亩,带动390多户农户共同发展,目前带动农户合作种植水稻约4500亩。同时,依托柳江双优大米农民专业合作社富晒水稻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帮扶5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富硒稻米,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实现产业持续发展,也充分发挥了该产业“短平快”及风险低的示范效果。

2021年1月,广西力耕粮油有限公司被列为第十八批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韦艳艳把双脚插入泥泞,以挺拔的姿态和深情的目光守护着广袤的稻田,心里涌动着更壮丽的梦想——让“力更”牌大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兰优生:

逆流的“鱼”

大学毕业后,柳南区流山镇正兰村村民兰优生便留在城市里,进入酒店服务业。没有背景的他只能从最基本的洗马桶、刷盘子、端盘子这样的工作做起。他把农村孩子的拼劲全部用在工作上,从后勤总管到餐饮部经理,再到中餐店长、高尔夫俱乐部康体总监。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虽然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干到了高管的位置,但2015年兰优生从上海回到家乡后,潜藏心底已久的思乡情油然而生: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我要回农村!

集合了婚礼的几万元礼金,加上合伙人的投入,脱下西装的兰优生换上了劳作衣服,义无反顾地一脚踩进田里,创建了柳州市金优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条本来已经游到汪洋大海里的鱼,逆流而上,正式回到最初的原点。

公司采取统一收购、包购包销的形式,一条龙服务解决种植户的生产、销售问题。以高出市场0.1元/公斤的价格,将贫困户种植的优质稻统一回收、烘干、包装、外销,贫困户每亩地可增加收入200元至300元,每亩总收益4000元左右。先后共收购150吨农户种植的优质稻,其中贫困户的60吨。

公司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农户)”的模式,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优质稻连片种植,形成产业化规模,促进实现产业持续造血功能,惠及298户贫困户。

石秋香:

在希望田野上的创业之路

石秋香曾经是父母的骄傲,2008年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还没毕业因双选会去了深圳南北医药实习并工作,在那里一直工作到2013年2月,因父母念叨的原因回乡。

返乡后,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备考公务员期间下乡采风,石秋香深深感到山区老百姓生活不易,农产品走出大山不容易,所以想为家乡做点什么,于是决定自己创业干农业。

2015年,石秋香成立了柳州市秋野家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并创立“秋野家山珍”品牌。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帮农户销售融水本地野生灵芝和高山灵芝。

在创业过程中,石秋香一直坚定实行以企业带动合作社、合作社带动和管理农户的模式发展种植产业,并由合作社选合适的人员在农闲时到企业务工,双向提高农户及贫困户的收益。

截至2020年,石秋香总共帮扶3192户农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约1900户7600人)种植鲜薯11467亩,帮扶6个合作社发展种植、7个村集体经济参与产业创收,创造总经济效益2293.4万元。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有思想、有文化的年轻人回归乡村,未来我们乡村会成为让城里人羡慕的地方。”石秋香认为,乡村振兴必须依靠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年轻的人才。她希望年轻人能多回归家乡,为家乡奉献,争取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

刘天义:

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出生于柳南区太阳村镇四合村大榨屯一户普通家庭的刘天义,对农村因劳动力短缺和家庭联产承包制约现代农业发展有着切身的体会,认定农村以土地流转、集约经营为主的现代农业改革势在必行。2017年,他毅然将自己多年的财富积累作为投资,成立了柳州市添翼种养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监事一职,还在2019年获得柳南区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的称号。

没有经营地域上的优势,没有经营管理上的经验,没有富裕的资金支持,作为淳朴的农民,刘天义靠着诚实守信的品质,成立了农民合作社并先后获得“中国绿色健康食品”“柳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柳南区扶贫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刘天义带动农民发展麻竹(甜笋)、豆角种植,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群众参与,以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帮助贫困户获得稳定收入。

2020年,柳州市添翼种养农民合作社参与柳南区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太阳村镇蔬菜种植产业基地的建设,拓展食用菌种植产业,以产业示范带动模式引导太阳村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自主参与,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据统计,刘天义共带动务工(含临时)100人次,产业带动贫困户20户左右,资产收益惠及贫困户20户,帮助贫困村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

杨宁:

苗山深处的“女芒篙”

她是空巢老人的“女儿”,却一度不被自己的父母亲友所理解;

她是留守儿童的“妈妈”,却在十年扶贫路上一再错过自己的婚嫁;

她是全国返乡创业大学生中的普通一员,却成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大苗山第一个扶贫干部中的“女芒篙”。

她叫杨宁,现在是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2010年,江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1000多元。2016年,江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95户327人,贫困发生率为20%;2019年底,江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仅剩1户1人,贫困发生率为0.05%。江门村的巨变,凝聚着杨宁的智慧与心血。

杨宁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她,也是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扶贫干部。

2010年,杨宁从广西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已有单位要录用她,但多病的奶奶令她放心不下,她选择回家乡做村干部。

虽然身在大山,但杨宁的眼光一直投向山外,紧盯市场风口,紧跟时代步伐。杨宁决定通过网络渠道推广、销售村里的农副产品。她动员6名大学生村官成立融水县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建立起“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和微信公众号,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900多万元。

吴绍林:

回乡创业发出第一道“电”光

2016年,在浙江省电商企业务工多年的吴绍林,辞掉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苗山创业。尽管家乡有丰富的农产品,但因为交通闭塞、信息不畅等难有销路。

吴绍林回乡后,经过调查,认为通过电商打开农产品销路是可行的。他从当地名产之一的辣椒入手,办起了“杆洞高山辣椒加工坊”,运用独特的烘烤加工技术,生产“苗乡辣味”系列辣椒产品,并建立微信公众号,通过电商销售。由此,苗山里的辣椒,快速“飞”向各地,源源不断的订单也飞进苗山。

要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光靠自己一个人力量太单薄,吴绍林聚集了一批有想法、有能力的返乡创业青年,成立杆洞乡青年创业协会、农产品种植合作社和营销团队,同时创立“呀呀呜”农产品电商品牌。在吴绍林的努力下,苗山农产品成功销往北京、上海、深圳、黑龙江、香港、台湾等地,还远销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2017年11月,吴绍林创立融水苗族自治县电子商务协会,组织全县电商精英成立融水县农产品电商中心。仅用四年的时间,就打造完善融水县扶贫特色农产品电商上行产业链,签约113个合作社基地,带动2037户贫困户增收。2020年9月吴绍林被评为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广西唯一获奖者),吴绍林创立的广西融水县灵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广西扶贫龙头企业(柳州市唯一获评企业)。

陈贤铭:

退役不褪色 “猪倌”更精彩

陈贤铭,鱼峰区里雍镇基田村果二屯村民,也是一名“兵哥+党员”。14年前,他从部队返乡创业,带领村民养猪致富,让果二屯成为远近有名的“养猪村”。

2002年,陈贤铭毅然报名参军,在服役的四年多时间里,锻造了他不怕苦、不怕累、不向困难低头的良好品质。2007年底,复员后的陈贤铭带着满腔热血回到家乡,开始了漫漫十四载养猪之路。

当初刚回到村里时,年轻的村民都外出务工,周边的山头丟荒没有人耕作,他想利用闲置的荒山创业,便开始了“父子档”养猪。他用自己的退伍费购进了第一批小母猪和生猪,拉料、喂料、消毒、打针、接生,凡事都亲力亲为,琢磨养猪的各个细节,一遍又一遍自学相关书籍,这一干就是十四年,成为里雍镇名副其实的“猪倌”。

在不断摸索养猪方法的过程中,他与父亲不断总结经验,把猪进行分类管理,将母猪、仔猪、肉猪分栏饲养,又设置专门的母猪产房、仔猪保温房和肉猪定位栏。其间,由于科学的养殖管理,当年的生猪存栏量已经突破了400头,年销售收入达到30余万元。

陈贤铭在养猪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还有效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养猪技术及猪病防治知识传授给村民。在他的示范带动和影响下,果二屯陆续有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参与生猪养殖。截至去年,全屯实现规模养猪的农户就达到6户,存栏猪最高峰时突破了1000头。

林俊合:

经营甜蜜事业的致富带头人

山林尽头的天空刚刚泛白,小路两旁青草上的朝露尚未消去,伴着唤醒日出的虫鸣,一个年轻人来到了自己的金桔园,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就是在融安县大将镇远近闻名的金桔种植大户、电商领头人林俊合。

林俊合2009年入伍参军,在部队服役期间,曾获评团级优秀士兵2次。2011年退伍回乡创业,曾与他人一起做房子装修,部队的磨练让这个85后的小伙子勤奋肯干能吃苦,生意不错,年纪轻轻就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装修老板,可算事业小成了,熟悉他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小林总。

在回老家过节的时候林俊合发现,记忆深处的那个朴实的古村落逐渐衰败,大多数青年都外出务工,只留下老人和留守儿童。乡亲们种出来的金桔、香菇、罗汉果已是“藏在深闺无人识”。

2014年,他毅然作出决定:放弃已经熟悉的装修行业回乡创业。2015年林俊合创立了自己的“军桔”品牌,将自主销售金桔模式转变为电商销售模式。

在自己金桔电商事业不断做强做大的同时,林俊合充分发挥电商优势,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工作。2017年林俊合牵头成立了“融安县青年创业领头雁电商扶贫示范基地”,明确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大量收购周边贫困户的金桔。通过金桔产业各个环节,直接带动超过12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就业,间接带动8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

梁海洋:

发展鸟笼产业铺就脱贫致富路

2010年,在外闯荡多年的梁海洋回到家乡柳江区百朋镇,生产并销售其制作的鸟笼,带领村民们一起参与到制作鸟笼的行列。2017年,梁海洋注册成立柳州市海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竹制鸟笼成功注册外观专利和商标“海洋笼王”后,通过电商平台推广销售,树立品牌,效果显著。

创业期间,梁海洋招收了附近居民以及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厂里上班,也有一部分居民是领半成品回家加工,公司负责回收销售,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带动就业促增收,激发就业创业热情。梁海洋的鸟笼厂发展坚持“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鸟笼生产产业链,通过发包给农户生产制作加工成鸟笼后,再统一推广外销,解决了零散个体户销售难问题,形成了规范的产业链,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促进农民不断增收。

目前,海洋鸟笼的销售稳居全国竹制鸟笼行业第一位,年产值1000万元,带动100多人就业,其中脱贫户18名。不仅解决了当地居民的谋生问题,使村集体发展具备造血功能,还能辐射、带动周边村的农民,通过生产激发其他村民自主创业,缓解劳动力流失的问题。

蒙可畅:

苗乡青年与他的“贝江村”

他放弃干净整洁的办公室,放弃待遇优越的设计师身份,甘愿做一名返乡创业青年,走上了每天与鸡鸭打交道的创业之路。他叫蒙可畅,在回乡创业的三年时间里,他注册了“贝江村”品牌,成立了“广西融水县牧恩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广西融水贝江村实业有限公司”。他不仅把融水苗族自治县地理标志产品“融水香鸭”做得有声有色,更是带领40多户养殖户,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品牌专卖店”的模式,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自从有了“公司+基地+农户+品牌专卖店”模式,融水养殖户对香鸭的养殖热情便空前高涨起来。在土鸡香鸭养出来以后,有公司来收购。这让养殖户免去了寻找市场的后顾之忧,得以放心发展养殖。如今,蒙可畅的公司已经与40多户养殖户合作,合作的养殖户中养殖规模大的达到4000只,养殖户每个月纯收入超过2500元。

“贝江村”品牌已发展加盟连锁店4家、直销点12家,月销售贝江土鸡、融水香鸭5000多只,销售额达30多万元。他给团队制定了每季度业绩翻一番的目标,2014年的销售额达到了600多万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