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之策,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出成果、有特色、攒后劲的活力之源。
近年来,江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基层治理的强大效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江门市连续三年(2018—2020年)在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居粤西片区第一。在2021年度全省地级以上市市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中,获评“好”等次。
东成镇:
城乡融合,打造乡村振兴“东成样本”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恩平市中心区域东部——锦江国际新城商、住综合体熙熙攘攘,构成一幅百业兴旺的繁荣画卷。
近年来,恩平市东成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坚持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推进乡村振兴,奋力描绘“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活富美、安居乐业”的生动图景,打造乡村振兴“东成样本”。
党建引领下,东成镇成功创建“江门市基层党建示范镇”,该镇石桥头村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泉林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获评“全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横岗头等多条村获评“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江门市基层党建示范村”。
东成镇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提档升级。东成镇供图
强党建
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东成镇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谋划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把基层党建融入乡村振兴各环节、全链条,加强党建工作,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驱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是我们镇推进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的核心竞争力。”东成镇委副书记冯亮云表示,实现党员教育高质量全覆盖,是东成镇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战斗力的重要“法宝”。
近年来,东成镇创建了“四个学堂”学习机制——专家学堂、初心学堂、周末学堂和移动学堂,面向全镇全体党员开展分类教育、精准教育,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加强理论武装,提升党员教育实效,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为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东成镇积极探索“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因地制宜绘制镇域智慧网格图,划分30个智慧网格,配备30名专职网格员、346名兼职网格员,突破以村为单位的管理模式,整合党建、综治、应急、疫情防控、生态文明等“多网合一”,实现“党建进网,服务进户”,变单村治理为区域治理,全面推进“全科网格”建设。
其中,东成镇横岗头村创新创建“乡贤评理室”联动“信访超市”模式,有效解决基层矛盾纠纷,团结村民齐心协力谋发展,构建乡村善治新格局,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东成样本”。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2018年以来,东成镇新增高层次人才25人。此外,东成镇注重培养现代农技专业人才,培养养殖能手57人、种植能手38人、巾帼致富带头人8人,厚植乡村人才振兴土壤。
兴产业
点燃乡村振兴“加速器”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东成镇坚持产业兴农,牢牢抓住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这一主线,打造特色农业、优势工业、文旅康养三大产业,全面推动一二三产融合,点燃乡村振兴“加速器”。
东成镇是恩平市重要的工业重镇,经济实现较高质量发展。东成镇供图
该镇重点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打响本土品牌。广东越好水产有限公司就是代表。该公司采用“农户+生产+外贸”模式,形成集水产品研究、开发、养殖、收购、冷冻、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加工产业链。如今,“越好水产”在海外市场备受欢迎,2022年1—9月产值达1.75亿元,同比增长23.7%。
此外,东成镇加大优质农产品培育,打造“锦江红橙”“东成香柠”“金谷烧饼”“大广杜洛克猪”等特色品牌,并助力恩平市省级生猪产业园建设;培育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深加工等新业态,联农带农,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农产品价值,实现农民增收。
作为恩平市重要的工业镇,东成镇多年来培育了锦兴纺织、海天电子等知名企业。
东成镇的文旅产业也很出彩。国家4A级景区泉林黄金小镇创出“游东成山水,住小镇民宿,赏七彩田园,品农家美食”的特色文旅品牌,生态文旅产业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文旅产业创造农民就业岗位300多个,带动农产品销售额超5000万元,文旅产业收入超5亿元。
美乡村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东成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以“党建带侨建”大力推进红色美丽侨村建设,打造横岗头侨史馆,弘扬“进取、开放、包容、奉献”华侨精神。
美丽圩镇建设如火如荼,东成镇全面开展“四小园”“美丽庭院”“星级家庭”大比武,优化人居环境。投入3亿多元实施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项目,高标准建成锦江公园、塘洲至石路段碧道工程,建成美丽宜居村庄12个,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东成镇还全面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23个省卫生村、54个江门卫生村、3个江门宜居村庄、6个江门生态村,乡风文明遍地开花。
牛江镇:
描绘“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美丽画卷
“很难想象以前破旧的村子现在成了恩平乡村振兴示范村,现在居住在村里,感觉不比居住在恩平市中心差。”恩平市牛江镇昌梅村村民冯洪光说出了众多村民的心声。
昌梅村的蜕变,是牛江镇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缩影。
牛江镇是“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的故里,也是恩平市特色农业镇、著名侨乡。近年来,该镇坚持党建引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五个坚持”精准发力,加快推动乡村实现“五大振兴”,成功创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广东法治宣传示范单位”和“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描绘“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
牛江镇是恩平市重要的种粮镇,描绘了“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牛江镇供图
创新工作机制
“网格化+背包住村”
今年初,牛江镇各村来了一群“背包客”,他们与村民同吃住,听村民“说烦恼、讲诉求、提希望”,同村干部“谈学习、谈工作、谈发展”,回到岗位后重点围绕住村时了解的情况,落实政策、落实措施、落实责任。
这群“背包客”是牛江镇的党员干部。
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牛江镇今年创新推出“网格化+背包住村”工作机制,其中“背包住村”就是强党建的重要抓手。
该镇通过党员干部、网格员直接联系网格、包村联户的方式,于今年1—10月期间,成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0多件。该镇还创新推行镇村两级干部双向轮岗锻炼学习制度,探索打造“星火蓝梦”学堂,激发基层干部队伍活力,昌梅村等3条村入选“江门市基层党建示范村(社区)”。
牛江镇还创建“集中研讨+现场教育+线上学习”模式,将牛江镇委党校、恩平县委旧址(郑锦波故居)、党建公园、冯如故居、冯如文史馆融合打造党建阵地。目前,冯如故居、冯如文史馆成功创建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恩平县委旧址(郑锦波故居)被评为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牛江镇还创新制定《党建引领治村指数考评制度》,把全镇13个村(社区)都纳入考评范围,实现治村网格全覆盖,今年1—10月群众上访率同比下降20%;有机结合“方寿林中学”“小康农场”“雪亮工程”“火煤岭法治公园”等法治宣传元素,立体施策,成功创建“广东法治宣传示范单位”。
用好产业优势
大力创建农业品牌
牛江镇是恩平市重要种粮镇,同时也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恩平市丝苗米产业园核心区。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该镇发挥丝苗米产业园以及国家级万亩生产示范基地优势,结合产业融合发展区建设,促进成立村集体企业——牛江航品农业公司,宣传推广本土特色农产品,助力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依托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农业协同作用,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该镇还利用丰富的农业产业优势,大力创建农业品牌。“恩平濑粉”“恩平大米”“恩平马铃薯”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恩平濑粉”“恩平大米”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牛江镇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
建强人才队伍
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在人才工作方面,牛江镇推行《牛江镇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人才行动实施方案》,不断建强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近年来,该镇已吸纳大学生52名,引进专业技术人才16名。
挖掘乡土专才成为该镇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该镇吸引了“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谢国良、大学生农民冯健华等一批新型农民回乡创业并落户牛江镇。该镇还建立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库,已发掘出马铃薯种植专业户冯柱泉、把濑粉搬上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的手艺人冯明华等一批乡土专才。
此外,该镇成功创建“江门市恩穗农业科技研究院”,聘请多名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工程学院的专家教授、博士、工程师为顾问,为优化该镇农业产业结构提供智力支撑。
传承传统文化
突出“文化+体育+旅游”
冯如是牛江镇最大的文化IP。该镇围绕冯如文化精品线路建设,深入推进冯如故居片区升级改造,打造航空主题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配合谋划冯如论坛,成功举办6届冯如文化暨濑粉美食嘉年华等节庆活动。抓好航空特色学校(冯如纪念中学)建设,大力培养航天航空人才,冯如纪念中学被评为全国航空特色学校示范校。
牛江镇是冯如故里,镇内随处可见“飞机”元素。牛江镇供图
该镇还串联冯如文化精品线路、马龙塘村(广东侨界人文社区示范点)、炯成楼、侨胞之家等,打造侨韵风情样板,全力创建广东省美丽侨村。
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该镇突出“文化+体育+旅游”,成功举办2022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彰显牛江历史文化。此外,该镇牵头申报的“恩平濑粉制作技艺”和“恩平烧饼制作技艺”成功入选江门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圣堂镇:
坚持党建引领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以前我家门口对面全是猪栏,臭气熏天,现在变成了小公园,大家饭后都聚在我家门口喝茶、聊天、散步,这几年村里变化可真大。”恩平市圣堂镇水塘村委会下隔巷村村民禤习皖说,村里近几年越来越宜居了。
近年来,圣堂镇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充分发挥重点乡镇的区位、资源、文化优势,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如今的圣堂镇,农业兴旺、乡村如画。
乡村振兴战略给圣堂镇的乡村发展带来强劲动力,近年来该镇乡村面貌实现大变样。圣堂镇供图
加强阵地建设
激发基层党组织新活力
筑牢乡村振兴党组织阵地这个战斗堡垒是圣堂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圣堂镇持续加强阵地建设,激发基层党组织新活力,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创办“红色学堂”,开设“干部夜校”,推动党组织建设规范化;构建党建“10分钟服务圈”,建好用好镇党群服务中心和12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党建为“链”,组织开展党建联建共建,推动党组织优势互补、共同提升。比如,恩平市委办机关党支部与圣堂镇根竹头村党支部联建共建,开设“田野实践学堂”,让党员干部知农事、干农活、体农情,促使党员干部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圣堂镇还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机制,农村无职党员通过党组织亮身份、亮承诺、晒责任岗,主动认领公共卫生、民生工程、河长制、防火防汛、矛盾纠纷调解等具体实事,打开乡村振兴工作的新局面。
该镇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书记工程”来抓,构建基层治理“130”工作法,在各村建立“一键办”网格快速服务平台,打造“群众按键、网格服务”智慧化新模式。自今年7月份运行以来,该服务平台累计办结群众各类诉求服务事项90多件,把服务向一线下沉、向网格延伸,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做大做强产业
开创现代农业新局面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
圣堂镇通过党建引领持续做大做强产业,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创现代农业新局面。近年来,该镇培育了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省级项目3个。
近年来,圣堂镇积极做大做强产业,成功吸引一批大项目落户,包括投资38.5亿元的珠西科创智谷项目、投资10亿元的昊鑫新能源项目以及投资1.33亿元的广东天业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等。此外,恩平市肉联厂、樊佳鸭禽业加工厂也陆续在该镇投入运营,白天鹅酒店管理公司携手国瑞温泉城在该镇打造了圣堂三山泉谷酒店项目,圣堂镇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位于圣堂镇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大广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动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持续做大做强。该公司投入7000多万元推进生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还与长安村、三联村、三山村等7个村委会签订300万元联农带农协议。圣堂镇水塘村也成立了恩平辖区第一家由农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注册的公司——江门市水塘红色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第一年实现营收50万元。
推动文化振兴
营造乡村文明新风尚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圣堂镇充分发挥本地文化资源,尤其是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推动党建与文化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振兴,铸牢乡村振兴之“魂”,营造乡村文明新风尚。
该镇重建“天村党支部”,擦亮“恩平第一个党支部”红色文化品牌,大力发扬“恩平三老”之一冯燊“到困难中去,以困难解决困难”的革命精神。恩平第一个农会——长安农会展览馆(村史馆)于去年建成。传承传统文化,大力倡导“笔筒量米也教子读书”励学理念,歇马励学制入选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歇马举人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10项国家级荣誉,获评“第一批广东省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广东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11项省级荣誉。
侨胞资源是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驱动力。该镇深入挖掘侨文化,全力推进“侨都赋能”工程,在塘龙村打造中国驻联合国第一任副秘书长、革命家唐明照故里景区,讲好中国故事、侨乡故事。
圣堂镇还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借助党建文化阵地,构筑公共文化空间。该镇建成农家书屋12间、百姓舞台11个、村级文化楼40座;新建圣堂曲艺社,打造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实现全覆盖;文明村镇创建覆盖率达100%,成功创建江门市文明镇,获评国家级文明村1条、省级文明村1条、江门市级文明村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