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吉林以打造农业和农产品、食品深加工万亿级产业为具体抓手,一系列富民强省的标志性工程、乡村振兴工程正加快建设,推动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是吉林省富民强省的标志性工程。计划到2025年,全省肉牛发展到1000万头,全产业链产值至少达到2500亿元,在农业和农产品、食品深加工万亿级产业当中,贡献四分之一的产值。最新数据显示,全省谋划推进千头以上肉牛产业化大项目209个,比工程实施前新增175个;截止到今年9月末,全省肉牛发展到574.8万头,同比增长12%。在公主岭市,中高端能繁母牛一直依赖进口,运输、隔离的时间就将近3个月。现在,总投资57.78亿元的肉牛良种繁育融合示范园区项目,年可存栏优质能繁母牛6万头,目前已经陆续进牛。当地3个肉牛养殖强镇、27个肉牛养殖专业村,21978个养殖主体,就盼着这个好项目早日竣工。
吉林出台“牛十条”等4个政策性文件,61个市县成立领导小组或肉牛专班,市县出台配套政策超过120项。拉动社会资金、企业资金、信贷资金400多亿元。全省中东西3大肉牛产业集群建设已开花结果。100个肉牛大镇、1000个肉牛大村、10000个肉牛大户增量明显,目前,存栏分别达到166.7万头、165.1万头和99.4万头,分别占全省存栏数的44.1%、43.7%和26.3%。
吉林还创新提出“政银保担”联动支牧联盟, 200多种金融产品让全省肉牛贷款余额超过240亿元,比往年翻了一倍,比年初增加百亿元。全省种公牛站数量、冻精生产销售数量、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数量几个关键数据,已经稳居全国前两位。
作为拉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棚膜产业发展态势同样喜人。今年是全省实施“百万亩棚室建设工程”的第一年,省财政安排1亿元资金,补贴30亩以上棚膜园区棚室建设,支持“菜篮子”基地建设,奖励棚室生产大县。目前,全省新建各类温室、大棚2.93万亩,规模园区87个。在梨树县喇嘛甸镇,依靠财政资金的支持,原有的钢架大棚全部更新成保暖又升温的土堆温室。眼下这里的大棚内,各类蔬菜正源源不断运往周边超市和小区。
目前,全省水稻、玉米、人参、肉牛等十大产业集群建设蓬勃发展,多点开花的乡村振兴新格局越发稳固。吉林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千方百计让乡村产业强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农村生活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