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贵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进一步指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当前就是要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贵州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高质量发展创造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日前,多彩贵州网记者深入黔东南自治州走访,在这个贵州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看到了产业结构调整后林下经济的热火朝天;感受了东西部协作中扶贫干部的倾情付出;体验了在保护与传承中发展的民族文化、旅游文化;以及黔东南州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点绿成金的生态之治……本网将陆续推出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山鸡变成金凤凰:林下经济撑起产业发展立体格局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调研采访组)贫困人口167万,贫困发生率42%,自2011年以来,黔东南州就是贵州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这里,“战火”从未有过片刻停歇。

12月,深冬,霜寒雾冷,虫兽蛰伏。

丹寨县黄精种植技术_丹寨县黄精种植技术_丹寨县黄精种植技术

兴仁镇林下中药材种植项目

这本是古人口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时节,然而在丹寨县兴仁镇烧茶村终年常绿的山林里,无论天晴下雨,仍有忙碌的身影穿行其间。

“这片林子不仅是我们的生态宝库,更是致富‘良田’。”烧茶村副支书陈通胜笑着介绍道,“在这里,我们村种了350亩天冬。”

天冬,是一种中药材,性喜阴,多生于阴湿的山野林边、草丛或灌木丛中。

丹寨县地处贵州东南部,海拔高、雨量充沛、林多地少,森林覆盖率高达70.68%,“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其真实写照。

这样的生态环境,正适合天冬生长,于是这一株小小的淡绿色草本植物,便成了连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桥梁。

“天冬的块根是常用中药,主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痿、肺痈、消渴、便秘等病症,用途广泛,市场前景很好。”陈通胜说,天冬的亩产可达700—1000公斤,即便按22元/公斤的保底价计算,亩产值也能达到1.54—2.2万元。

目前,烧茶村已建成了400亩林下中药材产业基地,共种植中药材天冬350亩、仙茅50亩。

丹寨县黄精种植技术_丹寨县黄精种植技术_丹寨县黄精种植技术

天冬

“现在一分土地能赚三分钱——土地流转是一分,到基地务工是一分,年底了分红又是一分。”陈通胜掰着手指算着增收账,“村民富了,村集体也有了余钱,现在我们村60岁以上的老人,无论是否贫困,都由村里代缴合医费用,免费参保。”

烧茶村并非是唯一一个从该基地中受益的村子。

据了解,基地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将扶贫发展资金量化到兴仁镇4个村,再入股到昌昊金煌(贵州)中药有限公司,由公司自主建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项目利益共享,企业按照每年8%的固定分红给村集体,再分配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增收。

项目产生效益后,按照7:3的分配方式进行分配,即70%分配给扶贫资金量化入股的村,30%分配给在实施项目的村。该项目实施后,可带动全镇22个行政村发展林下中药材8000亩,带动全镇286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0元。

丹寨县不仅林地资源充裕、生态环境优良,更有4种不同的地貌类型,为发展多样化农业提供了条件。

丹寨县黄精种植技术_丹寨县黄精种植技术_丹寨县黄精种植技术

林下经济之一:吊瓜子

近年来,丹寨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及省委、州委全会精神,按照“走出一条发展林下经济的新路子”的目标要求,聚焦产业革命“八要素”,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助农增收的新引擎。

目前,全县已建成林下中药材基地6121亩,正有序推进5979亩天冬、黄精、钩藤等中药材种植;林下养鸡出栏19.95万羽;林下养蜂4315箱,组建县级养蜂行业协会一个;全县建成林下经济产业示范点19个,形成了林药、林蜂、林禽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实现了生态得保护、农民得增收的双赢目标。

在发展林下养鸡的过程中,该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发现,受环境、资源、交通等因素影响,部分镇村尽管本身条件十分适合发展林下养鸡,但要将生态优势变现为“真金白银”,却是困难重重。

“我们村远离城镇,有大片的原生态林地,以林下放养方式养出来的七彩山鸡味道鲜美又富含各种氨基酸、微量元素,是名副其实的生态滋补食材。”排调镇方胜村党支部书记龙明超语气里满是自豪。

丹寨县黄精种植技术_丹寨县黄精种植技术_丹寨县黄精种植技术

丹寨林下养鸡

然而,由于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方胜村的产业发展和销售受到了严重制约,村里的七彩山鸡始终难以飞出大山。

如何破局?

“我们的办法是,抱团发展。”黔东南州政协副主席、丹寨县委书记袁尚勇给出了答案。

2019年9月,方胜村两委投入专项扶贫资金70万元,由方胜村明超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易地到烧茶村发展七彩山鸡养殖。

丹寨县黄精种植技术_丹寨县黄精种植技术_丹寨县黄精种植技术

“相当于一次大范围、长距离的土地流转。”龙明超说,该项目由方胜村自主实施和经营管理,现已流转土地80亩,发展七彩山鸡10000羽,计划年内达到20000羽。“烧茶村离县城、高速路都近,我们村的七彩山鸡不仅就近供应县城,更销往贵阳、广州、深圳等地,飞上了大城市的餐桌。”

据了解,项目建成达产后,每年保底利润8万元,65%分配给方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56户965人,30%作为方胜村集体经济积累,5%作为烧茶村集体经济分红。

目前,如方胜村这样实行“抱团发展”的合作社,在丹寨县已多达50余个。

“我们把项目利润按无劳力、半劳力、有劳力等因素进行分档合理分配,确保项目村实施产业有收益,项目实施地村有集体经济分红。”袁尚勇表示,通过“易地产业”发展,两地两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真正构建起了产业发展的立体格局。

丹寨县黄精种植技术_丹寨县黄精种植技术_丹寨县黄精种植技术

山鸡蛋

同时,丹寨县引进了昌昊金煌、茅台生态农业等龙头企业,依托其资金、技术、品牌、市场等资源,以及保底收购等方式,大力实施“品牌带产业、企业带基地、合作社带贫困户”的产业扶贫“三带”模式,示范带动产业发展壮大,解决“产不好”“卖不出”的问题,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019年3月,丹寨县顺利通过脱贫攻坚“减贫摘帽”省级第三方评估检查,取得“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较高的好成绩。4月,省政府正式批准丹寨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脱贫攻坚实现精彩出列。

“林下经济点绿成金,我们将继续以林下经济发展为重点抓好农村产业革命,让森林这座‘绿色宝库’,变为富民的‘绿色银行’。”袁尚勇表示,丹寨县将以更大力度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取得更大成效,今冬明春计划新增中药材2.21万亩(其中林下中药材1.21万亩以上)、林下养蜂2万箱、林下养鸡累计出栏50万羽。

不仅仅是丹寨一县,在剑河,在锦屏,在黄平……林下经济都已成为当地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丹寨县黄精种植技术_丹寨县黄精种植技术_丹寨县黄精种植技术

剑河县林下仿野生种植黑木耳

剑河县组建了贵州剑荣菌业有限公司,筹资3.8亿元建设年产菌包1.2亿棒的食用菌总厂,着力打造“一园六基地”的产业布局,统筹发展林下种植黑木耳1700亩,按照“1137”模式带动3000人就业,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预计到2019年底,剑河县食用菌生产种植规模将达5000万棒,产值2.5亿元,间接拉动9000名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锦屏县立足资源禀赋、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全县林地资源优势,成功引进浙江铁枫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铁皮石斛种植及精深加工项目,目前石斛种植已落实土地10450亩,完成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928亩,石斛基地水、电、路、讯等配套设施全面推进。

丹寨县黄精种植技术_丹寨县黄精种植技术_丹寨县黄精种植技术

剑荣菌业员工在分拣食用菌

黄平县因势利导,发挥自然环境优势,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将传统蜜蜂养殖作为脱贫产业进行开发,重点扶持不占地、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的林下产业,帮助贫困山区林农带来学得到、摸得着、看得见的实惠,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2014年以来,黄平县利用原有农户传统养蜜蜂的优势注入财政扶贫资金201.95万元,大力发展林下养蜂3000多箱,项目覆盖贫困户310户,1890人。黄平县全县共计养殖蜜蜂19600多箱,年产蜂蜜60多吨,产值900多万元。

2019年,黔东南州脱贫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丹寨、麻江、施秉、镇远、三穗、雷山六个县经省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全州贫困人口减少到28.6万人,贫困发生率降到7%,贫困村减少到894个。

丹寨县黄精种植技术_丹寨县黄精种植技术_丹寨县黄精种植技术

撕下贫困标签,贴上靓丽名片。黔东南州在不断实践中找到了涵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各方面的符合当地特色的脱贫攻坚“战术”体系,逐步实现了从建州初期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转变。

执笔/本网记者 罗近人 张天明 图片/本网记者 陈鹏 倪淑琴 视频/本网记者 谢桐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