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张宝军:当时的虹鳟鱼大多是在吉林那面调,少量的就是说吉林供不上,因为那会下面养虹鳟鱼的非常少,完了在水产研究所也调一点,当时的价格在七八十元一斤左右,因为商品少价格就非常昂贵,酒店都要做到一百八九十元一斤。
2003年,辛向东在距离哈尔滨400多公里的镜泊湖旅游区,承包了一块水面,开始养殖虹鳟鱼。借助当地的旅游资源,3年的时间,辛向东赚到了700多万元,这也是他人生当中淘到的第一桶金。然而,2006年,辛向东在和从父亲闲聊时听说,自己小时候曾经吃过的细鳞鱼,因为已经濒临灭绝,极为稀有,已经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细鳞鱼辛向东在销售虹鳟鱼的时候就听市场上的经销商说起过,可是在市场上却很难见到,因此可以说是有价无市。
市场经销商张宝军:收不着,没有,个别的就是几条,有时候我去进虹鳟鱼金鳟鱼的时候,有的在江里面打上来的那种,反正那会也还没保护,没人管,能有个别的10条8条的。来了就是抢,多少钱人都要。
辛向东琢磨,虹鳟鱼养殖已经普及,竞争日渐激烈。而细鳞鱼属于冷水鱼,不但市场奇缺,而且口感细腻。如果自己能得到细鳞鱼的鱼苗,第一个养殖出来,就能走在别人的前面。2007年6月,辛向东听说在丹东市宽甸县一处山涧中曾经有细鳞鱼生存,虽然已经濒临灭绝,但是当地早在1991年就开始了细鳞鱼原种保护工作。得到了这个消息,辛向东开车800多公里,找到了设在在天桥沟森林公园的研究基地。并且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亲眼见到细鳞鱼在这里一代代繁衍生长,这让辛向东更加坚定了信心。他将自己的来意表明,希望能够将细鳞鱼养殖做成一个产业。
丹东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工程师李秋:说句心里话,当时我们也觉得很震惊。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大胆的想法,当时细鳞鱼还处于研究阶段,一些技术还有生存环境状态还在摸索阶段还不太清楚。但是如果细鳞鱼发展成一个产业的话,这不仅对丹东地区经济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在物种保护上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负责细鳞鱼科研的丹东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不但答应了辛向东的请求,还将鸭绿江最适合细鳞鱼生长的一片水域介绍给了他。这个地方叫太平湾,与朝鲜隔江相望,辛向东就是在这里迈出了他养殖细鳞鱼的第一步,也开始了他人生当中最大的转折点。2007年7月,辛向东在办理好所有相关证件后,投资1000万一次就购进了4万多尾鱼苗,搭建了24000平方米的网箱,开始了养殖。为了让第一批鱼一炮打响,辛向东特意将细鳞鱼养到了3年,每一条都长到了两斤多重。2010年6月,辛向东返回老家,开始向当年经销虹鳟鱼的几位经销商推销这批细鳞鱼。
市场经销商吴海英:突然间有人说有几万斤货源,我们真不相信。不会相信他一下子会有那么多货源,因为我们非常想卖这种鱼,但是货源一直供不上。
市场经销商张宝军:以前看到的都是半斤的就算大的了,都是二三两三四两的。因为这个细鳞鱼本身生长期就长,他说有二斤多的。我真不相信。
大家都觉得辛向东是在忽悠,谁也不肯相信。为了证实自己所言不虚,2010年7月底,辛向东带着经销商来到了丹东的养殖基地,网箱当中几万尾2斤多重的细鳞鱼让经销商都惊诧不已。当场就以160元一斤的价格和辛向东签订了收购协议。为了在运输途中保证成活率,经销商决定先返回黑龙江,找专门的运输车过来调运。眼看着3年的辛苦就要换来回报,可是辛向东万万也没想到,就是在这短短的几天内,发生了让他意想不到的变故。
2010年8月4日,一场暴雨引发了丹东百年一遇的洪水。
养殖场场长隋晓东:那个水就像一堵小墙似地赶过来了,就像涨潮似的,海里涨潮似的,这么粗的绳子拴在这么粗的当时这么粗的树根上,连树连绳子一下就拔走了。
宽甸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宋晓虎:当时应该说形势万分危急,江里的水越来越大越来越急,我们开始是试着想把网箱固定在岸边,不被冲到下游,但是经过千方百计多种途径的办法都没奏效。
这些画面就是当时留下的资料,县政府虽然动用了边防战士抢险,竭力想挽回辛向东的损失,可是24000多平米的养殖区仍被洪水冲得四分五裂,顺着江水向下游飘去。
辛向东:你看见不远处那个铁桥了吗,网箱冲下去的时候全都堆在柱子上,当时有好几米高,那情景可以这么讲,太悲壮了。
宽甸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宋晓虎:一共是24000平米的养殖网箱,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二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这场洪水过后,4万多条细鳞鱼只剩下了不到5000条。3年的辛苦瞬间付之东流,投资的1000万元也赔掉了大半。辛向东为此也是心灰意冷,走到了他人生当中的最低谷。
养殖场场长隋晓东:辛经理就是说这个嘴啊,鼻子,一个晚上的时间全都起泡了。
辛向东:当时死的心都有,为什么呢,因为一尾苗很贵,要是再筹集资金买点苗大批量养起来,可能性已经没有了,当时真是心灰意冷了。
此时的辛向东已经没有了3年前那样的激情,他决定返回老家,让经销商拉走剩下的鱼,就此罢手。可是当他开车回家的路上,走到凤城市鸡冠山镇时,路遇积水,行进越来越艰难。
辛向东:一开始有一尺多厚的时候车还勉强可以走,但越走水越多越走水越多,你看像这样的道,水多到什么程度,路面上都是水,道往哪个方向拐都看不清楚,你说咋走。
洪水过后,这一路上的道路都已经恢复正常,这里为何会有这么大的积水,辛向东感觉好奇。和当地的村民打听,这才知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