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9月16日消息(记者 苏桂除)记者从9月16日上午在万宁召开的科技支撑海南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行动启动会上获悉,针对当前海南省槟榔种病虫害多发重发频发、黄化现象大面积发生、加工产业链条短等“卡脖子”问题,海南省正在制定科学有效的行动方案,为海南省槟榔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技支撑海南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行动启动会在万宁召开。记者 苏桂除 摄
槟榔是重要热带经济作物,在海南仅次于天然橡胶,是海南省政府大力倡导发展的“三棵树”之一。截至去年,全省槟榔种植面积达200多万亩,总产值210多亿元,成为海南农民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但是,近年来,槟榔病虫危害损失逐年加重,严重影响农民脱贫增收。
防治专家莅临万宁槟榔基地实地把脉。记者 苏桂除 摄
启动会上正式发布《科技支撑海南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了此次科技支撑海南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行动的时间表及线路图,即启动会召开之后,将在两个月内完成万宁市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情况调研,形成总结报告,提出万宁市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工作方案。今年年底前,以万宁市为试点,科技支撑万宁市槟榔主管部门开展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行动,并完成全省调研,制定全省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
启动会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长王庆煌说,槟榔病虫危害损失逐年加重,严重影响农民脱贫增收。2018年,该院椰子所联合海南省农科院、海南大学等单位开展槟榔黄化灾害防控及生态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首次发现除植原体外,病毒也可能是槟榔病理性黄化病的病原之一,初步破解了长期以来关于黄化病病原的争议。建立了槟榔黄化植原体可视化快速检测技术,有望用于黄化病的田间快速诊断,确定了槟榔黄化病带毒昆虫种类,正在开展相关验证工作,研发出了一系列槟榔黄化防控实用新技术、新产品,取得了阶段性试验示范效果。
患黄化病的槟榔。记者 苏桂除 摄
海南的槟榔病理性黄化病如何治?他说,要摸清海南槟榔产业“家底”,制定海南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行动方案和加强 “卡脖子”难题攻关。推动槟榔产业向六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黄化病对槟榔是一个致命的问题,它有传染性,既有人为的传播,也有动物的传播。”万宁市委书记贺敬平说,万宁是全国闻名的“槟榔之乡”,万宁槟榔种植面积超过53万亩,已患黄化病的槟榔有13万亩。如果不采取科学有力的措施进行遏制的话,它对农民、对农业是有一定影响的。目前,槟榔种植户碰到的堵点和痛点问题,就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关注的焦点,是农业系统工作人员努力工作的方向。科技支撑海南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行动是至关重要的,对农民及农业产业都有很高的价值。
万宁已经患黄化病的槟榔有13万亩。记者 苏桂除 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所长王富有说,槟榔黄化病在省内最早在定安县发现,但目前槟榔患病高发区域是陵水,并往三亚、万宁等地扩散。这种病最早是在印度出现,之所以在海南,可能跟海南前些年进口、用于街道绿化的棕榈科植物有关,其传播一般是虫媒及台风。热科院作为科研单位将投入全部科研力量想办法尽快攻克难关,让槟榔种植户更有信心。“但在攻克难关之前,我们要面向琼海、屯昌、保亭、三亚、陵水、乐东、定安、琼中等海南槟榔主产区的槟榔黄化病进行调查摸底、做全面分析,找到病毒传播的虫媒及途径,并将其切断,尽快将病源问题解决,并控制住黄化病。”(苏桂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