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城县塘湖镇荻田村上品屋村民合力修复古民居。咸宁日报特约记者刘健平摄

荻田村坐落在通城县塘湖镇境内,幕阜山脉的黄袍山脚下,离县城24公里。相传古时这里是是一片荻草丛生的地方,后来人们聚居于此,将荻草地开垦为农田,故名荻田。全村3016人,黄姓、汪姓和王姓是村里的三大姓。

初秋,笔者来到风景秀丽的革命苏区村荻田村上品屋。一座明式古屋格外显眼,仿佛眨眼穿越到500年前,明成化年间(1465-1487),王姓氏起源之宗祖太公王东溪路过荻田,看中了上品这块荒地,遂用三十两白银买下了此处三座山,并从崇阳县高枧乡迁家于此,辛勤劳作,忠义传家,几百年的时光,家族后代人丁兴旺,曾出九领十三贡,其三代孙登泰公历任江南苏州同知后升任嘉定县知事又升太仓州知州后升授奉政大夫(正五品),始建大宅。

开大门见山纳财气,正前大水塘聚官运。门前有案山、左有竹山、右有果木山,三山形成“品”字结构,形成天然屏障,正门上每隔42厘米放至一个1.78米长的木斗,大门两侧是1米高的石鼓,威严显赫,大门正中一巨匾书写着四个50厘米见方楷书大字“光照临川”,笔力遒劲,诉说老屋当年的辉煌,更加激励后人艰苦创业。其子孙后代以老屋为中心扩建房屋,自立门户,封闭内走廊相连形成一个整体。串门的时候,晴天没有太阳晒,雨天鞋不湿,如今仍保持这种建筑格局。

跨入古屋门庭,漫步大堂,整座房屋总面积约400平米,属明清式老型建筑风格,由3重堂屋纵向相连而建。上堂占地150平方米,主要供奉先人牌位,中堂六根9米高的石柱撑起朱红屋顶,下堂分两层,上层60平方米用做戏台,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舞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屋内古迹随处可见,石雕、天井、匾等古牌及主体建筑,采光、进排水系统至今保存完好。

古屋上一次大规模修缮还是在民国年间,期间也进行过多次小范围的修缮,但古屋已出现塌裂。今年正月,上品王姓73户人家自主捐钱、捐物、出劳力,以及通过耍龙狮方式一起筹集到20多万元进行古屋修复,修复工程即将接近尾声。

改革开放前,上品是黄袍革命苏区有名的贫困地,整个上品只有30几户人家,村民几乎都是住的茅屋。

改革开放后,当地村民结合全年无霜期长(达260天)的特点,大力发展种养殖业,特别是八九十年代烟草业的种植,在种烟草能手王楚文的带领下,整个上品几乎家家户户种烟草,总面积达100多亩,优质的烟草成了咸宁卷烟厂原材料的主要来源。花甲之年的王楚文本人积极响应湖北农垦津巴布韦联丰公司烟叶种植项目,2010至2012年间,远赴非洲津巴布韦支援3年烟草种植技术。与此同时,上品村民结合当地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发展渔业养殖,最初,全组只有2口自然水塘,通过人工挖掘,目前,整个上品有大大小小的水塘39口。村民王民德50亩水塘,每年可以带给他4、5万元的收益,帮助贫困人口10余人。

如今,上品村民继续开发种养殖业的优势,养猪、养羊、养鸭大户众多,油茶、板栗让上品村民“既守住了绿山,又守住了金山”,外出务工人员也将财富不断带回家乡。上品村民在居住条件、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