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1030c6d290db897bb.jpg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对作为传统农业大市的阜阳来说,也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重中之重。

本报今起推出“关注乡村振兴系列报道”,走村入户,问计专家,充分展现全市各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探寻颍淮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在颍州区九龙镇龙王村,通过调优产业发展结构,紧扣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乡村休闲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将产业与富民相结合,增强了农业发展动能,带动农民就近就业、就地城镇化,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的新路。

300亩西瓜丰收,龙王村的连片瓜棚内外,村民们摘瓜、装车,忙得热火朝天。村里流转土地发展高效农业,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增收。“年纪大了外出找个活不容易,现在就侍弄这些西瓜,一天轻轻松松几十块钱。”村里西瓜种植红火,村民张三英心里比吃瓜还甜。

利用地处城郊的地理优势,龙王村紧盯阜城市民果盘子、菜篮子,在高效精准农业上下功夫,目前已流转土地1000多亩,引进农业企业、种植大户规模种植经济作物,既实现了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也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为了拓宽农产品销路,龙王村还组建了电商服务平台,日订单量超过100单。

特色种植火了,龙王村又依托乡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等产业,积极引导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通过做强特色产业支撑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了,农民富裕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迅速改善。目前全村169户居民住进了美丽乡村。说起这事,村民杨建国总要唏嘘一番:“以前村里全是泥巴路,下雨出不去。现在,水泥路直接通到家家户户的楼房门口,晚上还有路灯,真是赶上了好日子。”

“实施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产业,村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龙王村村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龙王村以产业为主导,目前正逐步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化的产业模式,预计今年全村人均收入可增长10%以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我市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市农委副调研员陈飞表示,阜阳是传统农业大市,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以农林牧渔协同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同时,各地还应通过代耕代种代收、大田托管、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我市农产品资源丰富,加工产业方兴未艾。要进一步完善补助政策,扩大实施区域和品种范围,促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要加强政策引导,深入实施市级财政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奖补政策,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重点打造农产品加工业甲级队。加快发展就地初加工,重点发展精深加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转型升级。通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促进全市经济发展。

要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推进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有序发展新型乡村旅游休闲产品。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发展智慧乡村游,提高在线营销能力。

要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推进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近年来,我市在相关领域积极探索,如界首市高新区东城产业园创业创新基地、太和县旧县镇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

同时,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实现规模经营的效益最大化。扶持发展一乡(县)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培育乡村手工艺品和农村土特产品品牌。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研院校,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企业集群。目前,我市已与浙大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签署农业品牌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着力打造专用品牌小麦生产基地,已落实品牌专用小麦基地超过93万亩。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实施乡村振兴,其重要途径就是发展产业。产业兴旺了,农民才能增收,才能提升获得感与幸福感,才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阜阳是传统农业大市,农业产业化水平相对还不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应该把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作为产业兴旺的核心,围绕市场调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努力打造一批乡村特色产业,并在推进中提升质量、做大做强。

在发展特色产业过程中,全市各地还应结合特色,因地制宜,加快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创业就业机会,使之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