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上午,在重庆铜梁区旧县街道九塘村山坡地头,数十位村民正在给栽下不久的海椒苗松土施肥。
“4月初以来,旧县街道17个村利用闲置土地和果林行间种植美人椒,目前栽植的面积在千亩以上,全部是采取新型集体经济的模式建起的特色产业,并与重庆首创农业公司签订了收购订单。”旧县街道产业培育中心负责人杨永丽说,目前,街道加强了技术指导,各村通过及时科学的管理,海椒苗长势喜人,预计亩收入在4000元以上。
近年来,街道抓住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牛鼻子”,确立了铜合柑橘带、鹌鹑、蔬菜、花椒、苗木等主导产业,并通过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初步形成了以集体经济组织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其他各类生产经营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格局。
“基地面积有800多亩,是通过村集体和顶创果业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产业项目,村社集体占股,农户参与保底分红,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共同增收,还带动了近百名村民在家门口务工增收,每人年收入近两万元。”村干部介绍说,这个基地正在创建果苗出口基地,计划用两年时间实现300万株优质果苗外贸自主出口。杨永丽说。
在檬子村鹌鹑养殖场标准化大棚,10多位村民有的正在给鹌鹑添料,有的捡拾鹌鹑蛋,有的筛选装箱待运,一派忙碌的景象。
“旧县街道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鹌鹑养殖基地,常年养殖量在400万只以上,产品占据重庆80%的市场份额,并带动了上千人就业增收。目前,街道一手抓鹌鹑规范化、无害化、标准化养殖,一手抓系列产品开发提升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通过村集体加业主的方式合作经营,增加集体收入。”杨永丽说。
在该养殖场,内外环境干净整洁,5栋新建的养殖车间整齐排列,每栋养殖车间里既宽敞明亮又通风透气,闻不到一点臭味。车间里一排排养殖架上安放着饮水器,顶棚下还有补光灯、增温机和送风机。
“这5个标准化养殖车间可以养殖50万只鹌鹑,是旧县街道大力推行的生态绿色养殖场之一。它一改过去散、小、乱的养殖状况,把鹌鹑养殖产业纳入了生态绿色、规范化养殖轨道。”说。目前,45家鹌鹑养殖场进行了循环化改造,取缔了15家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鹌鹑养殖场,新建生态绿色的标准化养殖车间,并配套建设有机肥加工厂。”杨永丽说。
在铜(梁)合(川)公路两旁的山坡地头,片片柑橘树长势喜人,专业合作社组织社员管理果树的场面不时可见。
据了解,铜合柑橘带成片栽种的爱媛38号、沃柑、红美人、粑粑柑、糖柑优质柑橘面积达到5300多亩。
在旧县街道箭高村,550亩的柑橘园过去是一个衰败老化的柑橘果园,村里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中,引进业主通过新栽和改造,变成了品种新品质优的新果园。”村支部书记王涵说,村里也通过建立的集体经济股份合作联合社,每年有7万元的集体收入。其中建卡贫困户每年能分到700元的红利。
“目前街道按照区里的统一规划,17个村采取“集体+企业+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柑橘产业,特别是铜合公路沿线七、八个村是重点发展村,通过改良老品种,栽植品质优、市场前景好的新品种,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000多亩。到2021年,努力建成1万亩优质柑橘基地,仅此一项,柑橘收入将达到5000万元,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助推群众增收打牢产业基础。”旧县街道办事处主任汪龙说。
在旧县街道宋坪村,昔日的杂草丛生的撂荒坡变成了生机盎然的椿芽坡。今年,200亩面积产出的2万斤左的鲜香翠嫩的椿芽通过空运到日本和韩国,每公斤价格100元仍供不应求。特色产业的发展既盘活了撂荒地,也增加了集体收入,带动了群众增收。
九塘村成立花椒专业合作社,引导380余户村民以退耕还林地入股经营,新建花椒保鲜冻库,通过对花椒初加工、低温保存、错时营销,成功探索出整村通过花椒产业脱贫致富的路子;中峰村则利用荒废的大叶麻竹成立笋竹专业合作社,开办竹片加工厂,村民以闲置资产或土地入股,既有红利可分,又有务工收入。目前,旧县街道17个村均成立了村级股份经济联合社,各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
今年以来,旧县街道开展了全面的调查摸底,进一步厘清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思路,以村为单位因地制宜制定发展山地农业、大田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养殖新的发展规划,街道绘出发展蓝图,分片区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和技术指导,并通过“三变”改革、“三社”融合,做好集体资产量化确权,把集体经济变成实体经济,确保每一户农民都在集体经济组织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区里召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会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及时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并结合各村实际,在认真总结过去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思路,增添工作措施,制定新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班子,掀起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新热潮,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让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实现形式、现代农民的主要就业方式、现代农村的主要呈现形态,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旧县街道党工委书记蒋明河说。(赵武强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