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2月02日19:09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2003年11月初,36个在吉尔吉斯坦承包土地的新疆昌吉州农民满载而归。12月26日,这些由政府组织到中亚国家种地的农民,被邀请到新疆电视台《对话经济》,他们的传奇经历刺激了当地农民的致富想象力。
从2004年起,新疆伊犁州陆续将有3000农民到邻国哈萨克斯坦种地。这将成为迄今为止中国组织的最大规模的跨国种地。
搭着飞机去种地
等到春天三米深的冻土层解冻了,新疆伊犁州农业局副局长苏里堂·多斯木汗要组织一批农民到哈萨克斯坦的阿拉库勒县去种地。
阿拉库勒县距新疆阿拉山口仅170公里,与伊犁比邻而居。在素有新疆“小江南”之称的伊犁州,七八个农民企业家捷足先登跑到阿拉库勒丈量土地,发现这里大部分土地荒芜,地多人少,但是水土丰富,大量肥沃的土地闲置,而且横躺着一条欧亚大铁路。
哈萨克斯坦的阿拉库勒县县长热忱欢迎中国农民的到来。2003年11月份,他邀请新疆伊犁州农业局副局长苏里堂·多斯木汗到访。之后双方商定,在当地成立以中方投资商为法人代表的中哈合作阿拉库勒伊犁农工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开发阿拉库勒县的10.5万亩耕地,租赁期为10年。
苏里堂·多斯木汗说,按照项目规划,他们需要输出3000名伊犁农民。2004年,将有100多名农民从伊犁州出发,翻过阿拉山口去阿拉库勒种地,并投身于当地的养殖、建筑和旅游业。
位于乌鲁木齐附近的昌吉州是最早输出农民种地的地方。2002年,当地农业局试着组织了17位农民去吉尔吉斯斯坦包地,邢克刚、闵菊清、苏金福是最早一批。
家住昌吉市六工镇沙梁子村的闵菊清对记者说,小村庄不过三四百户人家,但去年已有10个农民飞往吉尔吉斯斯坦承包土地。闵菊清和他的伙伴做梦也没想到,先前连火车都没有坐过,今天居然会坐着飞机出国种地;更没有想到的是,他们会被吉尔吉斯斯坦的农民称为“中国农业专家”。他们在吉尔吉斯斯坦种植的水稻、番茄长势喜人。这批“中国农业专家”在吉国种植业的成绩,成为当地媒体炙手可热的新闻。
按照昌吉州政府的计划,3至5年后,前后赴吉尔吉斯斯坦埋出国种地的农民可能达到上千名。昌吉州一位政府官员对记者表示,其实这样雄心勃勃的计划相对于内地一些省份已黯然失色。未等政府组织,四川、湖南等地的农民早已抢先动作,在吉尔吉斯斯坦大面积耕种。最近,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透露,重庆市政府也将在吉国开发一个方圆75平方公里的农业城。
富余劳力异国淘金
“村里人多土地少,收入不够,当时我只揣了1000多元就报名去了,没想到会有今天!”闵菊清心存感激地说。
在新疆昌吉州昌吉市六工镇沙梁子村,闵菊清一家三口原本苦守着8亩多地,一年收入不足7000元。在这个准葛尔盆地边缘的小村庄里,人均耕地还不到3亩,大量劳动力赋闲在家。内地的农民出国运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90年代。多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中国耕地数量近年快速减少,而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数是1.5亿,农民就业形势严峻。
到2001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政府提出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之后,昌吉州的政府官员把目光瞄准了中亚国家。吉尔吉斯坦总统阿卡耶夫也在电视上发表讲话,欢迎中国农民来开发土地,办企业。2002年,昌吉州州长和昌吉市市长专程赶到吉尔吉斯斯坦考察,并设立了一个办事处。在昌吉州政府的动员下,17位农民搭乘免费的往返飞机,在距吉国首都比什凯克70多公里外平坦而肥沃的良田上开始耕作。
在吉尔吉斯斯坦承包土地的昌吉市农民,人均可占有50~60亩地。而吉国当地有优惠政策:承包一亩地,一年只要上交20元,但在中国要150~200元;一亩地浇水只要4元,在中国最少需要花费70元。而且当地农产品的价格比国内高,而农民只需负担一半运费。
“红色农场主”在“资本主义”土壤上成长
同样是春种秋收,昌吉市二六工镇下三工村的邢克刚在吉国种了40亩地的制浆番茄,一年收成2万多元,而在国内,他种40亩地的收入不到一万元;沙梁子村的苏金福和闵菊清等6个人合伙在吉尔吉斯斯坦种了200多亩地,前年水稻丰收,今年大面积种植的番茄让当地农民刮目相看,明年他们准备种蔬菜。
仅2003年,去吉尔吉斯斯坦包地的36个昌吉州农民净收入共40万元,人均收入在900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2万元。昌吉市农业局原任局长杨谊齐对这份“成绩单”还不太满意。杨认为,如果不是今年春天物资过海关时遭遇大雪封山,耽误了农时,出国种地的农民最高收入应在3万元。
按照政府的想法,出国农民可以通过规模经营发展成美国式小农场主。现在,政府不再将农民出国种地看作是简单的劳务输出,他们对派出国的农民提出新的要求:除了懂得专业的农业技术,使用现代化农业机械外,还要具备组织管理的头脑——每年农忙?苯冢�他们每人需要娴熟调度七八十个雇佣的吉尔吉斯斯坦农民�?
今年收最高的邢克刚毫不避讳地告诉记者,他的计划就是在国外搞私人农场,重走“资本主义”道路。吉尔吉斯坦本身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只要资本积累好了,基础打好了,他看好土地就圈地建农场。对他来说。现在出国种地只是一个过渡期。“今年种的这块土地,我明年也许就不要了,需要再找一块土地。”头脑灵活的邢克刚说,两三年之后就要成立农场,并买断30~50年的土地使用权。和邢克刚一道出国种地的农民,开始做着美国农场主梦,他们相信这梦并不遥远。
现在,回国的农民大多能操一口流利的俄语,部分农民有了移民打算,准备将家人一并接到吉尔吉斯坦。
昌吉州一位政府官员向记者声称,目前设立在吉国的办事处只是出国农民的一个管理机构。到2004年,他们会逐步将其升级为昌吉州人民政府驻吉尔吉斯斯坦办事机构,从仅仅管理农民、负责劳务输出,扩展到为新疆所有企业及商业贸易人员服务,比如办签证、介绍当地的经济情况。(据《凤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