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在草原上放牧。和斯琴供图
仲秋时节,信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花土沟镇四十多公里外的阿拉尔草原,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代尔森村农牧业专业合作社一千多公顷的天然草场上,牛羊成群。
望着这群膘肥体壮的牛羊,镇牧民委员会副主任、代尔森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那日斯和茫崖巨星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德福甚感欣慰。
“我们的尕斯蒙古羊是在草原上喝盐水、吃碱草长大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没有膻味,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那日斯向记者介绍说,阿拉尔草原生长着多种强旱生、旱生、半灌木等植被,植株低矮,适合牛羊咀嚼,水源中含有天然矿物质及较多盐分,因此牛羊肉品质纯正,受到了市场的认可。
然而,长久以来,代尔森村的牛羊以散养为主,规模养殖少,难以形成统一品牌,加上屠宰、加工、运输、销售等中间环节的制约,导致普通养殖户收入难以提高。
“这就需要引入专业化的养殖企业来破解难题,进而提高牧民群众的收入。”那日斯说。
今年开春,代尔森村牧民委员会与茫崖巨星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花土沟镇代尔森蒙古羊养殖基地承包协议》,将村里的1266公顷天然草场、400只生产母畜承包给该公司进行畜牧业养殖经营,将获得的承包费用补贴到村集体经济中,多元拓展发展路径,促进集体经济增收壮大。同时,该公司还与代尔森村牧户达成合作,聘请牧户到自家草场上“打工”,将承包费和工资一并装进“钱袋子”。
“这种‘合作社+企业+牧户’的养殖模式,深受牧民群众的欢迎。”韩德福介绍说,这种养殖模式实现了大规模牛羊统一散放、草场有序利用和大规模统一出栏,对于当地尕斯羊的品牌建设至关重要。同时,承包费加工资的收入模式,在保障牧民群众收益的同时,也为他们解决了传统散养模式中养殖、销售等环节中产生的问题和困难。
代尔森村的牧民普日布和代青是“合作社+企业+牧户”养殖模式的参与者,“我的草场承包出去后,我就给他们养羊,每个月包吃包住还能领到5000多元的工资,真的太划算了。”普日布对于这种合作模式觉得很满意。
代青表示,草场承包出去后,他可以去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挺开心。他还告诉记者,签订承包合同的时候,除了保证自己的收益外,公司还承诺,5年承包期后若不再续约,公司还会将自己草场原来的围栏等设施恢复原状后进行归还,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目前,除了成熟的产、销渠道,我们还加快了冷库、加工生产线的投资建设。”韩德福告诉记者,公司计划今年让投资建设的加工生产线运作起来,在花土沟镇打造出“养殖+加工+销售”的一体化产业链,进一步增加尕斯羊产业收益,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估计今年十月后,可一次性出栏3000余只尕斯蒙古羊,销售总额可达400万元至500万元。”韩德福表示,自己对尕斯羊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公司将利用好当地的资源优势,打造好本土尕斯羊品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